四上第21周(1.18-1.24)

本周是本学期的第21周,也是孩子们在校的最后一周。本周的大事件便是倾力以赴的期末考试以及假期安排,此外,我们还一起见证了妍柔的十岁生日。

四上第21周(1.18-1.24)_第1张图片

一、妍柔十岁生日

1月19日是妍柔的十岁生日。牛年将至,越来越多的孩子跨入十岁的门槛。

年龄在变,疫情在变,孩子们的生日祝福却是丝毫不减。一个个亲手制作的专属小礼物依然层出不穷,楷淇用心绘制的专属肖像画依然令人赞叹。

妍柔非常开心,也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大家。她为同学们准备了铅笔、橡皮、便签纸等小礼物,鼓励大家一起好好学习,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再次祝妍柔十岁生日快乐!

四上第21周(1.18-1.24)_第2张图片

二、关于统考的继续思考

本周五,我们完成了期末统考,这是我们本学期在主题综合诊断之后全力以赴的目标任务之一。

考前,隐约听闻如此论调:参加统考是不是就是背离了最初的理念?为了应考加大复习力度是不是脱离了素质教育?

对于诸如此类的论调,引发诸多思考(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

1.我们的理念是把学生放在心上,我们的特色是融合课程,融合课程在落实主题课程的同时也在落实学科教学,两者兼顾,无一偏废。参加统考即是参加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语文、数学、英语的学科考试,这也是融合课程的一部分,如何就背离了最初的理念呢?

2.我们每个学期有四个多月的在校学习时间,落实4个左右的主题课程。本学期从八月底开学初到一月上旬进入期末复习共四个多月的时间都在很好地兼顾和落实主题和学科教学,只是最后半个月左右在完成主题课程的情况下进行集中复习,并未改变融合课程的特色,如何就背离了最初的理念呢?

3. 应考就是应对考试,应考是一种正常的合理的社会现象,不应肆意吹捧,也不应随意贬低。应考也是一种能力,与素质教育并不相悖。如果非要说应考就不是素质教育,那么中国目前千千万万所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又作何解释?所以,认为应考能力和素质教育水火不容的观点实是愚昧无知、自欺欺人的盲目偏见。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参加考试,读研究生也要考试,毕业后要从事教师、医生、公务员等工作也要参加相应的考试。所以,应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学习能力,甚至是一种生存能力,也是一种生活能力,对此不应存有偏见。

当然,我们不会一味地培养考试能力,只是在落实主题和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把培养一定的考试能力作为教学的过程之一,在一定的时间内掌握一定的应考能力。同样地,主题和学科教学皆不偏废。这便是融合课程神奇的魔力和无限的魅力!我觉得这无可厚非,毕竟许多孩子以后都可能要面临高考以及以后国内外各种各样的考试。如果从小就惧怕、逃避或反感考试,以后要如何应对?

4.有实力就不会心虚。我们虽然没有把全部的时间都放在学科教学上,但是我们在落实主题课程的同时也在落实学科教学,所以我们有着一定坚实的学科基础,我们并不畏惧考试,我们欣然面对,姑且把它当做一次试炼的机遇。但毕竟我们在学科教学上的时间有限,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不会唯分数,我们只会根据结果进行总结反思,在教学时间、方法和策略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5.考试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考前需要夯实基础、熟悉题型、注意答题技巧……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很多基础知识,比如语文的字词和数学的计算,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这个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专注力。很多孩子的问题不是不会,而是会出现少写笔画、漏题、看错题目、读错要求等问题,这便是我们经常说的马虎、不认真。如此说来,认真、不马虎也是一种能力。而要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反复的练习和适当的强化是毋庸置疑的必要的。

如果每个知识点每个学生只学一遍就掌握了,那么老师和学生该是多么轻松啊!但现实是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的!同样的,如果只希望孩子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希望看到孩子每天写作业,只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可是,最终又希望孩子学习很好,什么都能学会!这可能实现吗?当然基本上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往往只会助长孩子的惰性而已。

至于道听途说前后抵牾之加罪之辞,若无理无良之村妇无端无由谩骂无际,捕风捉影,逻辑不清,实为可笑。

在同样的时间内,让孩子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学习丰富的主题课程,健康快乐地自由成长,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一直在做且要继续做下去的事!

四上第21周(1.18-1.24)_第3张图片

三、艺体技颁奖

学期末,孩子们在艺术、技术等诸多选修课中表现优异,获得了“创意手工达人”、“科技达人”、“创造之星”、“飞跃之星”、“最佳构图奖”、“最美歌声奖”等奖项。周五下午,我们在班级举行了集体颁奖仪式,作为放假前的新年礼物,孩子们兴奋不已。

四、“生物伪装者”

在四上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蝙蝠和飞机在夜间能够正常、稳定地飞行的秘密。那么,二者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呢?其中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科学家们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原来蝙蝠在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这种声音是人的耳朵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放向,所以无论在多么漆黑的环境里,蝙蝠从不会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根据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发明了雷达,并把它安装在飞机上。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它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科学家根据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雷达,除此之外,人类还研究了许多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这便形成了一门神奇的学科——仿生学。人类的这些伟大的科技发明就好比一个个生物的“伪装者”,所以我们“生物伪装者”的主题便要带我们进入仿生学的神奇世界。

四上第21周(1.18-1.24)_第4张图片

仿生学就是对生命体的模仿。对自然过程的模仿,目的是创造新的技术或改良已有的技术。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动植物启发了发明家、工程师、建筑师、科学家,使人类不断产生伟大的发明,不断发现解决技术难题的方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

当飞鸟启发飞机,当昆虫启发计算机,当机器模仿自然和人类,当丝、甲壳和叶子启发最理想的有机材料……仿生学的例子数不胜数。《当自然赋予科技灵感》这本书讲述的是植物和动物如何启发了发明家、工程师、建筑师、科学家,也讲述了仿生学如何成为现代科学研究中最有前景的学科之一——无论是在发现还是在发明方面,它都拥有迷人的前景,尤其促进着环境无害型技术的发展,如无污染科技、可循环材料、可再生能源,以及显著减少能源消耗甚至零消耗的新技术……孩子们从书中的几个例子选出一个进行探究,并完成相应的自主探究学习任务。然后根据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一种生物的特点,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资料,收集所需的相关信息,获取大自然的灵感,模仿并设计出一款仿生产品,并说明仿生产品的名称、结构、功能、工作原理、图样和它的模仿对象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以此作为寒假的主题任务之一。

五、《寒假生活指导》

不知不觉间已到寒假,伴随着无尽的不舍和眷恋,四年级上学期圆满结束。放假期间,要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既适度放松身心,又要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尤其要注意做好疫情防护,保证身体健康,尽量不要外出。

为了度过一个愉快的、有意义的假期,我们的《寒假生活指导》包括了计划先行、牛年文化、舌尖上的春节、记录春节、欢度元宵节、每日习字、小古文阅读积累、推荐图书、家庭影院等任务。

四上第21周(1.18-1.24)_第5张图片

我们四年级下学期继续扬帆起航!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上第21周(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