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

模型

  • 你规划过自己的成长路线吗?
  • 这是学长在他的公众号文章中抛出的问题,也是每次HR面都要回答的
  • 想要规划,先要知道可以选择什么,再因人而异的选择成长路径
职业规划_第1张图片
2021/02/04 我对组织分工模型的理解
  • 以上是我根据眼见和推测的人类以公司的形式的分工模型

  • 涉及到了人 与 物(即工具)

  • 模型可以分为两部分

    • 第一部分:与物关系更加密切的部分:
      • 物:
        • Tool 工具
        • Product 产品
      • 人:
        • Solver 问题解决者
        • Tooler 工具人
    • 第二部分:与人关系更加密切的部分:
      • 人:
        • Leader以上的所有层级的管理者

第一部分理解

  • 工具定义:通过使用指定的参数调用后,会产生已知类型的输出或结果
  • 产品定义:更加复杂的工具,功能更多,调用起来也更复杂,背后会有人的团队支撑产品,团队也因产品被广泛的使用而获利
    • 举例:
      • A利用可执行文件以及命令行参数,调用nmap扫描目标主机,得到了目标主机的端口开放结果
      • B使用手挥动锤子砸向钉子,得到了钉子被砸进了木板的结果
  • 工具人定义:利用工具完成重复性质的任务,解决重复性质的问题,即任务已有成熟解决方案,只需按步执行,每次执行变化较小
    • 即输入输出均是已知且较为固定的
  • 解决者定义:遇到新类型的问题,利用已知工具或检索并掌握新的工具,最终解决问题
  • 工具人与解决者的辩证看待:
    • 工具人与解决者的核心区别在于解决的是新的问题,还是重复性的旧问题
    • 初入社会分工,一个人是工具人与解决者的混合体,都会面临新的与重复性的两类问题
    • 一个人解决两类问题的占比,决定了他更倾向于是哪种角色
    • 对应行业实例
      • 工具人:以接单日站为生的渗透小子
      • 解决者:利用service mesh缓解或解决已有的访问控制领域难题的推动者

第二部分理解

  • Leader以上的层级每一层的输入输出都是类似的:对上级分派的目标进行分解并分派给下级执行
  • 通过第一部分人对物的屏蔽后,第二部分的上级下级都是人,也就是我们眼中的各级领导
  • 对领导层的理解还非常浅薄,至少从金字塔原则来分析,任务或目标是随着级别降低,被分解的更加细致具体的
  • 第二部分的运行机理和规律,一定是与人性有很大关联的
  • 但目前我对人性了解的还太少了,更多的还是在于物打交道,但是相信一定能从历史获取到相关的经验与信息
    •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就是在把人性刨析给我们看

思考

安全甲方乙方

  • 安全乙方:安全产品或者安全能力下边的公司组织
  • 安全甲方:调用这些各类产品工具的公司
  • 甲方安全部门的顶级Target:保障公司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
  • 乙方产品部门的顶级Target:研发出甲方愿意用的安全产品
  • 然而现实不一定如此简单美好:
    • 乙方的安全研发,安全需求信息传递链最末端的人,获取到的是层层失真过的信息,由此信息为根基构建的产品高楼大厦,一定是摇摇欲坠的。从而可以理解的现象是:我的甲方经历丰富的老板对乙方的产品嗤之以鼻,“他们(乙方)知道什么是安全吗?”
    • 甲方的安全小兵,面对永久做不完的安全建设,需要面对多方面的建设需求,然后人的长板总是有限的,在使用工具或乙方的产品时,会存在认知不同步或偏差,也就理解了打ctf的同学常常默问老师,“你懂什么是(此位同学眼中的)技术吗”

技术职业路线

  • 偷一张学长的公众号关于职业规划文章中的图,原文链接
    职业规划_第2张图片
    image.png
  • 学长的文章传递了这样的认知:人的价值的本质是服务,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要提供服务。无论是工具、产品还是能力,都只是一种途径,终极目的都是提供服务。
  • 然后至少从模型来讲,人的价值的本质是服务是不全面的,因为Solver上面还有Leader、Manager等等
  • 但是如果把这句话加一个定语,感觉至少在现在的模型中解释的通
    • 技术人的价值的本质是服务,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要提供服务。无论是工具、产品还是能力,都只是一种途径,终极目的都是提供服务。
  • 可以看到学长的图中,安全人员无论是通过自身的安全技术,还是经过更多方面的学习,通过孵化的产品,都是交付的安全能力
    • 通过自身安全技术交付安全能力,对应模型中的工具人Tooler,学长同样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交付方式
    • 通过产品交付安全能力,即研发Product或Tool,实现向批量的实体交付安全能力
  • 我理解由SolverTooler混合体进化到交付产品的路线可能至少有三种
    1. 甲方真刀真枪的干过之后,跳槽乙方
    2. 在甲方的安全研发部门做研发
    3. 在安全建设岗位工作,但是通过尽量自动化手段完成工作,交付工具
  • 三种选择的优劣受各方面的制约,比如
    • 在建设岗位可能没有太多时间做研发
    • 跳槽到乙方能否对攻防现状的及时感知
    • 甲方安全研发部门是否会重复造轮子,有没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能同时做到对安全的理解与安全研发整套流程的把控真的是不容易,我理解学长画出了一张技术人员的完善的成长路线图
  • 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一听到架构师就肃然起敬的感觉,因为架构师是走技术成长路线的终点之一

螺丝钉是什么

  • 在跟学长或者知乎请教工作应该去大厂与小厂的问题的时候,常常得到的回复是小厂容易啥都干,大厂容易螺丝钉
  • 啥都干:小厂在发展的初期,人力资源较少,但是公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面临的问题种类却一样不少,极端一些一个人会负责一个安全部,虽然样样都做,但是样样都没有做深,安全建设螺旋发展的进度还停留在地基
  • 螺丝钉:大厂经过成熟的发展,业务都很大,也有很多很多人来做,也就造成了分工可能过于细致,当分工细致且固化时,人的输入和输出都已知且固化,也就变成了工具人,变成了火箭上的一颗螺丝钉,脱离了火箭就得融化再重铸了,这个过程可想而知是痛苦的
  • 人们常以木板理论对人以及 人和人组成的团队进行建模,啥都干的工作对一个人的诸多块木板进行了平均式的提升,螺丝钉的工作对一个人的一块(甚至很细的一块)木板进行了单独的加长
  • 技术人员都想取得 长板够长、短板都不短的 知晓一切的大牛的能力雷达图,但是如何动态规划前进至理想中的样子,不止与个人每次的选择相关,也与个人的兴趣与坚持息息相关
  • 长期的学习:
    • 不止一次见到听到本科同学工作后失去了对技术的热爱,下班后只想炒炒股打打游戏
    • 学长在他的文章中也提及了一个人必须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的三维指标
    • 做喜欢且适合做的事情,常常动力十足,效果显著
    • 做必须且喜欢做的事情,常常伴随着技能的升级和人生使命的达成
    • 尽量选择那些能够融入个人长期规划中的事情作为必须做的事,有压力推着走,可能才是更为妥善的途径
    • 思考到这里,也似乎印证了这句:选择要比努力更加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