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又是一年的正月十五,先祝大家元宵节快乐。你们有多久没回老家过节了?
自从毕业上班后,我就没有回老家过元宵节,大约得六七年了吧。你们呢?老家里过节的习俗你还记得多少?先来说说我们老家那边的元宵节习俗吧。
一 萝卜灯
一般十五那天下午时候,妈妈便开始张罗起来了。晚饭都是包饺子吃,多做几个菜,会提前叠出来晚上要上贡用的元宝。
还要剜花灯(其实是萝卜灯,还有的地方用面做的灯),剜萝卜灯是比较有意思的,家里有种的青萝卜,把它拿出来,洗干净后,切成整齐的一小段,开始用小刀把里面的萝卜肉剜出来,这时候千万不要把底给剜穿了,萝卜灯的底可是要放油的,这里放的不是汽油,是家里吃的食用油。
再找个灯芯,灯芯我很小的时候,好像是用谷子上端的管子状的根茎,因为它是空的,可以往火焰上输送油,后几年,很少种谷子的人家了,我们家一般都用实心的火柴,实心没法输送油,萝卜灯经常灭,妈妈经常要点很多次。每次点着的萝卜灯,都是热乎乎的,很温暖。
到了第二天,萝卜灯都没有了水分,蔫巴巴的只剩下空壳子,完全没有前一天的风采。
这个萝卜灯晚上是要放到大门口的,每家门口都有放的类似的花灯,我们小孩子放“滴喽金儿”(一种小呲花,灰色的)再也不怕找不到火源了。跑到哪家门口就可以点着我们的“滴喽金儿”。
二 “滴喽金儿”
说起这种“滴喽金儿”是我们女孩子比较喜欢的,它没有像鞭炮一样有很大的声音,它是发出金黄的小火花,我们几乎每个小孩子都有,总是晚上约一起来放,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那时候的快乐就是很简单,有个小呲花就很满足。
现在早就不卖这种小呲花了,有的是更加璀璨绚烂的烟花,每到节日便开始出现,不再让我们稀奇了,也更不在让我们像以前那么快乐了。
但那时候几毛钱的“滴喽金儿”,足以让我们快乐整个节日,现在再也买不到了。
三 元宵和汤圆
说到元宵节怎么能离开汤圆或元宵呢,虽然我对这种吃的一般没有玩的感兴趣。但也是会跟着吃几个的,在老家里,元宵是在集市上现做现卖的,很新鲜,有很多种口味,大部分还是黑芝麻的,还有各种水果味。
一般家里大人买回来会用油炸着吃,元宵里面空心,元宵炸不好就容易嘣出外面,很容易受伤,比较危险。所以,我妈一般都是给我们煮着吃。但口味就比较清淡,不算好吃。
但后来不知道谁家传出的小妙招,说可以用牙签扎一个眼,这样就没事了。我妈也实验过,确实很安全的。其实,还是油炸的比煮着的好吃多了。但汤圆却是煮着更好吃。在老家很少吃汤圆,也就没什么记忆。
四 红灯笼
小时候元宵节最珍贵的当属红灯笼了,很小的时候,记忆里大姑给买过一个,红色塑料材质的,上下头是黄色的包边设计,里面需要放小小的红蜡烛的灯笼,买了灯笼没有蜡烛怎么办?
当然给大人要钱去买,当时也就几毛钱就可以买到蜡烛,找爸妈要,没钱,当时和奶奶爷爷一起生活(没分家),奶奶是一大家人的“财务总管”,找奶奶要,她也舍不得给几毛钱去买不实用的蜡烛,为此我妈还挺生气。到现在,也经常提起此事。
红灯笼也因为没蜡烛没有点起来,但现在记忆里还能想起“红灯笼”的模样,依然觉得是很漂亮的玩意儿。现在自已有了可以买“红蜡烛,红灯笼”的钱,可是,再也买不到当时的过节的心境儿了。
正式的元宵节,从晚上开始了,大人们忙着都忙着给老天爷上贡,祈求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他们忙完看元宵晚会,放鞭炮。我们小孩子就会点花灯,打灯笼,挨个照照每个屋子。
妈妈说,“照一下,好里”。可能就是老传统,说不上哪里好。很小的我就特别相信这话,每个房间的角落里都要照到光亮。也完全的相信那句“照一下,好里”。等照完亮,就开始吆喝小伙伴出去玩,打着灯笼。
我记得我好像没有属于自已的灯,直到后来有了妹妹,某一年的集市上,爸妈给她买了一个“荷花似的”安电池的,有音乐的灯,我们如获至宝,把它收藏的很好,就等过节那天出来耍。过节那天,具体玩的怎么样,记不太清,就记得那个荷花灯笼,过完节后,一直挂在高高的墙上,舍不得玩,等下一年在过十五打灯笼的时候玩。
可是没等下一年在玩,我们的灯笼就被老鼠把电线咬坏了,没法用了。那也是没舍得扔,只是被搁置那了,应该是过了好几年后收拾家里才扔的。
记忆里的红灯笼就这样不知道某年某月被何人扔到了何地。
现在上班后,元宵节一般是不放假的,我就很多年没有回老家过元宵了。其实偶尔还是挺怀念那样的节日的。
现在的节日,再也没有小时候那样热切的期盼了。
以前的元宵节真的是我最喜欢且最怕过的节日,没有之一。
说起喜欢的理由,无非是到了那天晚上,可以和小伙伴儿们一起打着火红的灯笼去闲逛。并且带着忐忑,不踏实的心就玩,因为马上第二天就要开学了,寒假作业还有部分没完成。不知道会不会迎来老师的痛批。这就是为什么怕的原因。
不过其实有很多没写完作业的同学作伴,也就不显得“孤单”了。重点是,往往同学们比我写的作业还要少,我就很庆幸,也不再担心作业的事情了。
元宵节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个“冰火两重天”的节日,他带给我了很多喜庆欢乐的节日氛围,也带给我“第二天开学”的焦虑感。心里感受因此对元宵节比较深刻。
现在在外面的过的元宵节的印象,不再“冰火两重天”,而是如“白开水”般的平淡无奇。无非就是公司发点汤圆回家煮一煮,吃完就没有下文了。完全没有深刻的记忆。
记得有一年发的汤圆,比较多,没吃完放冰箱里很久,直到后来过期了,才拿出来扔掉了。
今年的元宵节,还是继续在城市里,只是不想继续平淡无奇了,想为以后的回忆添加点色彩。准备一家人晚上开车去看花灯,来创造属于我们的城市的元宵节记忆。
你们的元宵节又是怎么过的呢?欢迎关注我,聊一聊。分享你们的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