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酝酿已久,今天还是决定表达出来。
我昨天写“以‘李’服人”,现在又要以“李”服人啦。我要打破之前说的“我绝不让他出现在我的公众号上”了。我保证就今天这一次,拉他出来晒晒月亮,以后都会好好藏着的。
毕竟喜欢对的人,在黑夜里也能看到星光。
这是【此间】系列的第三篇文章。
“你可知道我的渴望,像你一样,
自由自在,如风徜徉”
《天狐》
这句歌词出自李健的《天狐》,它被收录在专辑《想念你》之中。
如我所见,李健自由自在,无论是成名前后,他都像风一样活着,他的歌也是风,总能温柔地吹,轻轻驱散那些聚拢在心头的疲惫和忧愁。
先说些煞风景的,李健是和我妈妈同一年出生的,他比我妈妈大三个月,他的妻子小贝壳,也是一个如他一般诗情画意的女子。
知乎上有人说李健适合那种生活富足,衣食无忧但对生活和爱情有所思考的工作后的小资们喜欢。
虽然在爸爸妈妈的庇护下我好像只占了“衣食无忧”四个字,但音乐和文化连国界都能跨越,何况是眼下不那么重要的阶级和年龄。
这是一个“鲜肉”和“爱豆”泛滥的时代,对这个年纪与我爸妈相当的人,如果将之称为爱豆或偶像,不仅将自己拖入俗套,也亵渎了李健。
有一次鱼丸唱一句李健的歌,我接不上来,她笑着说“你大概是个假听友”,我连作否决,否决的是“听友”二字。
我觉得自己还没有资格自称为其听友,虽然我通过一些文章和视频了解到他过去沉寂的那些年,但依旧算是后来者。
我私心里认为“听友”这个词是一个有温度的称谓,只有在他“小众”的那些年里一直陪伴他至今的人,才能担得起这两个字的分量。
因此,我总是喜欢这样表达我对他的喜欢,不是粉丝和爱豆,不是小迷妹和偶像(就算是我也不承认),“他是我崇拜和欣赏的的音乐人,始于音乐,忠于人品”,仅此而已。
当春风掠过山岗 依然能感觉寒冷,
却无法阻挡,对温暖的向往
《向往》
2010年天后王菲在央视春晚上复出,她唱了一首李健的《传奇》,宛若天籁,一夜之间广为传唱,那时作为作曲者的李健才开始为人所知。
2015年是李健事业的转折点,这一年他上了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于是凭借着CD一般优质的演唱功底,和着“段子手”、“秋裤男生”、“清华哥哥”、“白马王爷”这些称谓火遍大江南北。
然而一直以来对综艺并不感冒的我,在高中三年看电视的次数屈指可数,自然不知,到2017年的二度上《歌手》,2018年在《中国好声音》上和哈林组成的互怼组合,他一度被称为“被音乐耽误了的段子手”。
这一段随便看看就好,毕竟都是我从知乎和百度上搜索“李健”为关键词看到的,毕竟这些人设不是他乐于接受的,也不是他能征服我的关键所在。
这无边海洋装不下欲望,
每一朵浪花都历经沧桑,
我的辉煌让你黯淡了很久,
我的挥洒穷尽了你的所有
《深海之寻》
我记得有次看李健四大高校座谈会,在清华有个小姑娘抢到了提问时间的发言权,她问李健“超级无敌帅气温暖(此处省略一连串的夸赞词)的健哥,我此生不能做你的小贝壳了怎么办?”
李健给出的回答是:“小姑娘,爱自有天意。”我们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会萌生各种不一样的情感,爱恨离愁,阴晴圆缺,都是不可预见的。
我对他的喜欢,只谈作品和人品,无关颜值 ,无关学历,无关那些网传的所有标签。
从始于音乐开始。
我不是一个懂音乐的人,不懂乐理和乐器,更不懂音乐的步调和谐与否,一首歌能否打动我,全凭简单粗暴的直接感受。
大概是性格使然,虽然我有时候特别闹腾,但骨子里追求的还是安静,我知道自己喜欢安静一些的东西,音乐也好,人也好,恰巧李健这个人本身和他的音乐都是安静的。
作为一个歌手,李健最让人为之动容的还是他的音乐。他的曲风偏系民谣,旋律古典优雅,从出道至今始终如一,给听者耳朵带来的自始至终是没有被世俗浸染的纯净。
我虽不懂音乐,但好在有些对文字的敏感性。他的每首歌都是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为支点构造起来的,旋律也好,歌词也好,探索的不只是现代华语乐坛热烈推崇的写进歌里的爱情,还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不只是人与人,还有人与自然的关系。
用小A的话讲“虽然我不懂音乐,但李健的歌我至少能知道他在唱些什么”,雅致脱俗却也平易近人。
农历三月间,最是难熬倒春寒 ,
残雪惹人厌,慌慌择路脚蹒跚
《三月一整月》
李健歌如其人,安静是他吸引人的绝对利器。这种安静不是天赋,也不只是风格,而是他内心的力量。
也正是这种力量,让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在音乐的道路上前行,让他在成名后能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圈中清醒定位自己,让他将清澈安静的歌声化作涓涓细流注入每个人心里。
《歌手》上经常出现这样一幕,李健一曲终了,台下观众大抵是从歌者口中听到了自己的故事,皆是泪流满面。他以安静和温柔为舟,直抵他人心湖最柔软最深之处。
在这个急功近利快速发展的快餐时代,《带你去旅行》、《小苹果》这样的歌凭借欢快的旋律奏响在大街小巷,李健的歌可能永远无法成就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但他一直在做自己,安静文艺,从未跑偏,值得我喜欢。
这一生一世 有多少你我,
被吞没在月光如水的夜里
《贝加尔湖畔》
再谈忠于人品。
他的谦逊、淡薄,是比文艺和安静更吸引人的东西。
李健在“开讲啦”的舞台上说, “中国人喜欢造神,也喜欢毁神”,所以他从不喜别人叫他男神,他说把别人对他的评价缩小几十倍,才是真实的他。
娱乐圈常常发生明星人设崩塌的惨案,因此李健竭力自我屏蔽公众给他贴上的标签,他没有人设,如果有的话,那么他最好的人设就是自己,一个认真出作品的音乐人;他最好的作品就是自己的生活。
“所谓名声,就是误解的总和,所以我们不必太在意,音乐家的专注和纯粹就是对外界纷扰的最大防范与抵抗。我不完美,更没想当任何人的偶像,成为偶像是非常危险的。
对一个人的欣赏,有时候是从艺术层面,有时候是从文化层面,也有时候是对一个人的社会角色而言。但是作为一名音乐创作者,我更倾向于人们与我的作品产生共鸣。
我本意并不愿意人们关注到我自己,我希望我的作品成为与外界交流的唯一中介。”
接近十年的沉淀和自我思考,使得李健在扑面而来的名利前有着旁人少有的自持和清醒,就好像诗人余秀华的那句“人间情事一丢,就有了清澈的骨骼”。
终究是真切不麻木,
喜怒哀乐细水长流。
《我愿人长久》
《》
我写一个亲人或是朋友时,总想着要把我所知道的关于他的所有都托盘而出,更何况这个人是我欣赏和崇拜的人。
2018年12月22日,冬至日,我和鱼丸在北京游荡的第一天,天气寒冷,我们吃完饺子,在国家大剧院外面晃悠。闲聊之中,鱼丸提到她的一个同学正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看李健的演唱会。
我只是一如往常将这种信息过滤了去,毕竟当时我全心全意放在怎样才能把水面上的小鸭子拍好。
其实早在初中就隐约知道有个音乐诗人,当年被保送清华,到此打住,就像我隐约知道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人一样。
2019年初始,一个偶然的机遇,我发现这个印象里的音乐诗人,他的声音真的很好听。没想到,那是我离李健最近的一次。
我了解到李健的第一场音乐会在2008年,“完美坚持”,之前找了视频看过,那场演唱会,场子很小,人不算多,话筒是有线的,可活动的地方不过几平米,观众们都在前方。
相比于如今他在各大城市的体育馆、展览中心,四下座无虚席,荧光棒汇成光影的梦幻海洋,悬空四面投影,那场演唱会实在是寒酸。
但那场小小的演唱会,王菲、那英、鲁豫都在现场,汪峰,水木组合前来帮唱。
2008年妈妈30出头,李健一样,这么多年他的声音其实没有大的变化,但可能我带入了主观的情感,《完美坚持》上他开口唱第一句的时候,我觉得心里有波涛在翻涌。
披星戴月地奔波,只为一扇窗
当你迷失在路上,能够看见那灯光
《异乡人》
李健没有火起来之前,他的名字一直被划在“小众歌手”的范围之内。
小众意味着只为小部分人所接受,意味着只能不愠不火在自己的圈子里吟唱。他在一档访谈节目上谈到对小众的看法:
“我觉得另类和小众不是一个值得标榜的东西,它只是你现阶段的状态。任何歌手别以小众为荣,如果你特别小众,说明你做得还不够好。”
他“四十而立”成名的时间其实并不晚,虽然已经四十几岁了,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求知态度让他保持了年轻的精神状态,别人日渐老去,面目模糊,唯有他棱角日益分明。
这个时候该经历的那些低谷和磨难,都经历过了,有了完善的人生体验,也终于能够用摸索出来的经验去给后辈们一些指导,也终于能够用自己的音乐去引领大众的审美。
就像一场精彩的电影,
只是可惜没从头看起。
《日落之前》
李健是一个“宝藏男孩”,越深入了解就越喜欢,就像一本很珍贵的故事,不忍心翻到最后一页。
我喜欢并且崇拜这样安静又有内涵值得挖掘的人。
我其实是一个很无趣的人,从小到大没有喜欢的明星和歌手。
小学时大家总哼唱着小虎队的“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初中那会儿,又有许嵩的歌火遍大江南北,我总是一脸淡漠地听着小伙伴们慷慨激昂地讨论。
我学会的第一首fashion些的歌是陈奕迅的《十年》,还得感谢松松当年把这首歌唱得沙哑又有感觉。
没有爱豆和偶像,对生活没有大的影响。可每逢毕业写同学录,我就很苦恼,好像每个人都能写出几个喜欢的明星和歌手,还有那些非主流的歌名。
我不明所以,但为了使自己不那么落伍,我在“喜欢的明星”那一栏后面填的是成龙的名字。
我总是这样后知后觉,就像歌里写的那样,“就像一场精彩的电影,可惜没从头看起”。
其实也不可惜,要是我早些知道他,也不一定会喜欢,不喜欢就不会去了解。但此刻,我知道我喜欢和崇拜的人是你呀。
喜欢对的人,仅仅看着他在遥远的地方闪闪发亮是不甘心的,于是自己也想努力迸发出星火来。
我拉你出来晒月亮,但就今天这一次。
“我可以为了你放弃所有欲望
也可以不顾一切奔赴战场
《消失的月光》”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S碎碎念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