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华为学管理——读《任正非内部讲话》随感(二)

向华为学管理——读《任正非内部讲话》随感(二)_第1张图片


【每位老师都是一个管理者,因为首先要管理好班级,管理好课堂,管理好学生,所以这个管理应该是我们人人都要学的。】

被一则故事吸引,来自题为《优化管理是不变的主题》的文章里:

很久以前有五个和尚住在一起,他们每天都分食一大桶米汤。

但是因为贫穷,他们每天的米汤都是不够喝。

一开始,五个人抓阄来决定谁分米汤,每天都是这样轮流。于是每星期,他们每个人都只有在自己分米汤的那天才能吃饱。

后来经过研究,他们推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分。然而好日子没过几天,在强权下,腐败产生了,其余四个人都学会想尽办法去讨好和贿赂分汤的人,最后几个人不仅还是饥一顿饱一顿,而是关系也变得很差。

然后大家决定改变战略方针,每天都要监督分汤者,把汤一定要分得公平合理。这样纠缠下来,所有人的汤喝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大家想出一个办法:轮流分汤。不过分汤的人一定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喝剩下的最后一碗。这个方法非常好,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

在这个好办法执行后,大家变得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也越过越好。

我把这则故事玩味了很久。

作者引用这个故事在这里,是为了印证来自任正非的一段话:如果管理不从小改进做起,什么事都将做不成。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贯彻永恒的是管理改进。现在华为公司面临一个战略转折点,那就是管理与服务的全面优化建设。

而作者是这样解读的:实施制度管理是企业管理高效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样的五个人,不同的分配机制,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何制定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完善的管理机制就是竞争力。

从网上也搜来一些对这个故事的论述:比道德高尚的住持和分米汤委员会更加聪明的东西,就是整个和尚团队的分米汤机制,好的机制可以帮助制定规则,避开人治的陷阱。

而我,从中玩味出一些什么了呢?简单谈谈我受到的启发吧。

第一,制度管理的优与劣。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而这世上哪有一个团队一建立就达到了“无为而治”的阶段呢?我这种理想主义者总是充满理想。一般情况下,任何一个团队建立开始都处于人际关系管理阶段,因为大家都处于磨合阶段,且都愿意给彼此一个良好的印象,所以会团结一心。随着团队成员越来越多,人际关系变得比较复杂时,我们就需要制度管理。接着,随着团队往前走,不断吸引优秀的,淘汰不合适的,因为彼此目标一致,才会走向“无为而治”。当然,我所说的团队,应该是那种对团队建设有较为大的自主权和把控权的企业或组织。

天性比较自由的人会觉得制度管理是最下位的管理,曾听说过这样一个论断——一所学校在采用上班打卡考勤的时候就是在走下坡路的时候。当时的我,还比较赞同这个论断。而现在,才深感制度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人员众多且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不太一致的时候,一切用制度说话,是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保证。

当然,也有人会说,制度是冰冷的,人是活的。也许,制度管理和人性管理的结合,是比较高级段位的管理。但这个高级段位的基础必定是制度管理。

放到一个班级建设来说,制度的管理也很重要。只是,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一个好的制度,或者一个被大家都接受的制度不是那么容易建立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复被运用且能被修正。

时下,谈“以人为本”的管理很多,我也很赞成。但要想一个团队走得稳而好,我们还是要先抓“机制建设”。所以,在我们“管理”的范围内,先将制度建立好,课堂纪律、学习纪律、作业、考试、活动,都建立好,保证我们的“基本生活”不乱。

向华为学管理——读《任正非内部讲话》随感(二)_第2张图片


第二,管理者的资本有哪些。

昨天看中央一台的主持人大赛,在新闻类选手比赛结束时,董卿说了一段话,分享作为一名主持人的感悟,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大意):主持人需要在立德、立功、立言上需要有更重要的建树。换到管理者来说,也是需要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有所建树。

立德,很好理解,也就是“三观要正”。对于老师而言,那就是师德要过得关,且能经得起考验。

立言,也比较好理解。就是你能很好地言说自己的立场,传道授业解惑。

至于立功,我觉得这里可以理解为管理者的眼光和境界,因为只有管理者的境界达到了,看清了需要达到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才能带领团队抵达那个“功”。当然,这个“功”是属于团队的,并不属于管理者。

作为一名老师,要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如果你都是浑浑噩噩,对未来没有目标,没有期望,整个班级怎么能前进呢?

第三,管理者自身如何安身立命。

从这一点来说,我很欣赏华为公司有一个《管理优化报》,是专门进行自我批评的。他们把别人对他们的建议或批评都记下来,并写一段反思改进,后来编辑成书,书名叫《炼狱》。

这就要求我们足够开放,足够包容,足够谦虚。你的思想观点和做法都需要放到实践中去,任何的固步自封都只能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

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就像上述那则故事一样,寻找最优化的方法,而不是一言堂或者权力集中舍不得放权。

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保持一种源头活水。听得进去批评,容得下不同的意见,才不会“颐指气使”。

第四,管理者:利益最后化。

上述故事,可能更多呈现的是这句话:主事的人,利益最后化,这样就能保证主事的人在主事时不存有私心,其他人也放心主事的人不存有私心。倘若我们把这里主事的人称为管理者的话。

那放到班级里去呢?有责任时主事的人先上,有利益时主事的人最后上。

这是作为管理者的一种应有的姿态,足够的淡泊名利。我想,这是很多人都乐于呆的团队。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华为学管理——读《任正非内部讲话》随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