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吕不韦怎么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后为什么饮鸩而死?

分析吕不韦怎么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后为什么饮鸩而死?_第1张图片

吕不韦是怎样进入政界的?他有什么功过呢?对吕不韦政治生涯的研究,具有历史和镜鉴的价值。

吕不韦其人其事吕不韦的人生轨迹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从富商到官宦的华丽转身,吕不韦出生在卫国,却是个贫穷的小国,他把商品贸易发展到了运输方便、经济繁荣的赵国。因为善于贱进贵出,他不久便积聚了一大笔家产。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受人歧视,没有社会地位可言,商人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从生意人的独特视角来看,政治投资收益巨大,他决定“千金散尽”,进行政治风险投资。前267年,吕不韦到赵国邯郸做生意时,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他在那里见过秦国公子异人,在赵国做人质,便以为“奇货可居”。

经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将家产一分为二,用五百金资助异人子楚结交宾客,再用五百金购置珍宝到秦国游说华阳夫人,并通过华阳夫人说服秦孝文王立异人为嫡嗣。随后,异族子楚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逃回秦国,并如愿立为太子,于次年继位即庄襄王。

然后,吕不韦将怀孕的爱妾赵姬赠与异人子楚,赵姬随后被立为夫人。赵姬后来生了政,即秦始皇。庄襄王卒,由太子政继位,封吕不韦为仲父。这个国家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吕不韦手中。如此,奔走于卫赵之间的吕不韦一跃而为秦国丞相,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分析吕不韦怎么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后为什么饮鸩而死?_第2张图片

在秦国发展统一进程中的功臣吕不韦在位十三年(前250—前237年),他为秦国发展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其功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秦六国的发展和统一作出贡献。吕不韦当政后,继续推行富国强民的商鞅变法政策。

对这些人才进行了广泛的搜罗,并正确合理地利用,为秦国的清明政治起到了很好的智囊作用。吕不韦十分重视军事改革。他鼓励将士驰骋疆域,建功立业,大展雄风,把征杀的大权交给将士,给予他们高度的信任。

前249年,在吕不韦亲自部署下,秦国出兵灭了东周,然后派大将蒙骜向东进攻韩国,设“三川郡”于黄河、伊水、洛水之间。第二年,蒙骜被派去灭了赵国,设太原郡。然后乘胜攻占魏国建立的东郡。六国并驾齐驱,规模初步形成。

吕不韦的治国之道得以充分展示。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推行法家路线。尽管法家思想对秦国的富强和新兴的封建制度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其严刑峻法的消极影响却开始显露出来。“吕氏春秋”是在吕不韦思想指导下,为经国治世而融合了墨儒、道家等各派学说的一部经学著作,其史观和政治主张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注重农业生产。在吕不韦执政之初,失时不雨、灾荒连年,灾后重建,解决粮食问题,是当务之急。他十分重视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在此期间修建了郑国渠和都江堰。两渠的修建,不仅解决了军民的粮食问题,而且为秦王建立统一的政权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分析吕不韦怎么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后为什么饮鸩而死?_第3张图片

可以成为秦国大粮仓的关中和四川地区,与修建二渠不无关系。《吕氏春秋》对吕不韦对农业生产科学化的重视,特别是对《上农》《审时》等专论。充分的水肥条件和科学的农业生产相结合,是秦国粮食生产的基本保障。从《吕氏春秋》到现在,农业生产技术仍然被广泛地应用。倡导义兵政策。所谓「义兵」,就是不乱杀,不扰民。春秋时期的秦国非常弱小,文化也比较落后,直到商鞅变法之后才迅速强大起来。

后期:吕不韦悲惨结局前238年,秦王政已经22岁了。按照秦制,皇帝要在这个年龄举行一次加冕礼来亲临朝政,而此时的吕不韦在秦国已经执政了12年,可谓功不可没。对于秦王政而言,要真正实现亲政,就必须与由太后支持的吕氏势力作斗争。

分析吕不韦怎么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后为什么饮鸩而死?_第4张图片

秦王政觉得吕不韦的地位很高,实难下手,他必须找到充分的理由来剥夺吕不韦的权力,此时,吕不韦向赵姬进献的大阴人嫪毐大肆淫乱,后宫之丑被揭发。在秦王政审问之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直接前往雍城蕲年宫举行加冕典礼。

不料,嫪毐趁秦王政离开宫廷之时,矫王御玺,发动暴动。秦王政闻消息,立即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一决雌雄,一举平息骚乱。嫪毐暴乱,吕不韦作为推荐人自然逃不掉。而秦王政欲诛杀吕不韦,却因其功绩,不忍对其下此毒手,只将其免相完事,仍留其文信侯爵位,逐至封地洛阳。

回封后,吕不韦余威尚在,拜托他的诸侯、宾客使者 ,自然为秦王政所不容,于是秦王政下了一道诏书,斥责吕不韦:“君何功于秦?秦封河南王,食万户侯。君与秦的关系如何?自称仲父这其实无异于最后通牒,表明了秦王政已经对吕不韦恩断义绝了。”吕不韦深知徙蜀后难逃一劫,遂饮鸩而死。

分析吕不韦怎么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后为什么饮鸩而死?_第5张图片

秦始皇想要杀吕不韦,但是因为吕不韦和先王关系不一般,而且吕不韦的党羽为吕不韦开脱,因此秦始皇放弃了杀吕不韦的念头。这是表面上的放弃,实际上秦始皇更想杀吕不韦了。嫪毐“家僮数千人、舍人千馀人”就敢发动叛乱,吕不韦可有“家僮万人、食客三千人”啊。

万一吕不韦想发动叛乱,且不说吕不韦能拉拢多少人,就吕不韦的家奴就上万了啊。吕不韦集团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有共同利益的人肯定会站在吕不韦这边的啊。宾客辩士能顶着天子之怒为吕不韦说情,谁知道他们会不会造反?

吕不韦政事得失分析纵观其一生,吕不韦用心良苦,机敏策划,锐意进取,勇往直前。

虽然吕不韦的政治投机也有为自己谋私利的一面,但他的作为在客观上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促进了秦皇室的稳定,缓解了社会矛盾,使秦国经济得以恢复,最终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在秦国文化史上,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吕氏春秋》,不仅是一件大事,也是对中国文化史的重大贡献。虽然吕不韦贵为人臣,权势显赫,但他却没有丝毫的贪欲,他的雄心壮志和治国之道,一直为后世所推崇。因此在政治上,吕不韦不失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但是,吕不韦犯下的错误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主要表现有:

分析吕不韦怎么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后为什么饮鸩而死?_第6张图片

第一,他编撰了《吕氏春秋》一书,原本打算为秦王政提供一整套治国方略,但他所倡导的仁政思想在奉行法家路线的秦国却根本行不通。他没有意识到,自己亲手培育的继任者秦王政是个残暴而无法无天的暴君,秦王政企图建立君主专制的国家,与吕不韦的治国思想大相径庭。再者,《吕氏春秋》的治国思想也不免过于“乌托邦化”,受制于时代因素,具有不可操作性。因此,这本书的执行计划也就随着吕不韦政治生涯的夭折而结束了。

第二:吕不韦没有处理好与秦王政之母赵姬的关系,做了很多致命的蠢事。吕不韦非但私通赵姬,还为避祸,以欺骗手段将无能的大淫棍放入政治舞台,造成宫廷淫乱,并与赵姬生下二子,这不仅使秦王政处境尴尬,更成为对秦王政皇权的威胁和挑战。这一“引狼入室”的举动,不仅扰乱了秦国的政治稳定,而且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第三,在秦王政下诏贬吕不韦之后,吕不韦还经常与诸侯国的宾客交往,犯下政治忌讳。那真让秦王政受不了。综合以上,吕不韦作为一个靠经商走上经国道路的历史人物,虽然有个人和阶级的局限,但仍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全面性的角度出发,对秦国的统一发展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应当给予适当的肯定。

第四,吕不韦从政悲剧的历史鉴赏,表明吕不韦不仅是一个颇有经营头脑的大商人,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分析吕不韦怎么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后为什么饮鸩而死?_第7张图片

但是他毕竟是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这其中既有吕不韦自己的原因,也有时代和国情的原因。其坎坷的人生经历给后世留下了深刻启示。

1丶吕不韦对政治投机背后的潜在风险估计得不够充分。

政治和商业是两个概念,它们各有规律,观念不同,不可混为一谈,更不可简单嫁接。吕不韦精通经商之道,走上了经国之路,实现了自己最初的理想,从这个角度看,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尽管在秦国执政之后,他为秦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在政治上,他并不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秦统一六国,吕不韦在位13年,正是秦统一六国的关键时期。王权和相权之间必然会产生摩擦,吕不韦的功勋和威望之大,对于即将登基的秦王政来说,是一大威胁。随着秦王政的日益成熟,他必然会独揽大权,而秦国的大权一直掌握在吕不韦手中。君主的意志一旦产生冲突,作为臣子的人必然会成为受害者。王权与相权之争的爆发,正是吕不韦厄运降临的时候。而且身在相位的吕不韦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分析吕不韦怎么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后为什么饮鸩而死?_第8张图片

2丶吕不韦不会做好事,见好就收

政治投机本来就是一种危险的行为,秦王政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和吕不韦本人的残暴无礼,更增加了吕不韦政治命运的变数。对秦王政的为人,时人尉缭曾作过非常中肯的评价,他说:“少恩而虎狼心”“得志亦轻食人”“不可与久游”这段。和吕不韦共事多年,对此并不缺乏深刻的了解。吕不韦身处异国,无论地位如何显赫,他也只是皇权专制体制下的一个棋子。不仅没有及时意识到吕不韦功成身退,见好就收是最好的脱身之计,而且他对权力的贪恋已经接近于疯狂和不可自拔。

秦王政是专制君主,为了达到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必然要扫除其政治道路上的所有障碍,吕不韦集团势力就在这一列。对于秦王政来说,清除吕不韦只是时间问题,而吕不韦私通赵姬和嫪毐叛变事件的曝光,正好为铲除吕不韦势力找到了借口和机会。吕不韦的悲剧也就不可避免了。综合以上,吕不韦的人生悲剧恰巧是他“奇货可居”的政治冒险所结的苦果,也正是这苦果,使他在封建专制体制下成为“人治”的牺牲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析吕不韦怎么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后为什么饮鸩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