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9月25日,我读《资治通鉴》已经730天,也就是两年整。也巧,这天恰好是我生日,在年轮纪念日,盘点一下读书收获,也是挺有意义的事情。
我写通鉴笔记,几乎天天不漏,两年中,总共才中断过三天,都是因为极特殊情况。有人说,我真有毅力。其实,读书读到这个份上儿,已经不需要毅力。遇到困难的事,才可以用“毅力”两字来评价,而我已经把读书当做一种“快乐运动”,若一天不写读书笔记,反而像丢了魂似的。心智升华带来的乐趣,本身是最有品位的享受,既然是“享受”,何需毅力呢?
我写读书笔记并不是从《资治通鉴》才开始,从2014年起,我就坚持每天精读经典,目前,已经读完《论语》《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孙子兵法》《易经》《曾国藩家书》《传习录》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图书十几部,写下读书笔记300多万字。
“苟日新,日日新”。我的读书笔记,从一开始的简单注释,到现在的旁征博引,直抒己见,知识的积累与思想境界的提升与当初相比,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太多!有人说,我大局观比较强,看事情很有预见性,这些素养的培养与读书密切相关。6年多来,坚持每天晨读给我带来的巨大收获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当初,为什么想起来要坚持每天晨读呢?
我大学学理科,研究生读的是哲学,但因为是自然哲学专业,所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多,总想补强这一块。后来一件事,促使我开始践行。
早些年,我所在的集团公司,每天都有晨会,其中有一项就是要求反复学习《弟子规》。我的直属部门手下都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弟子规》学习一遍就够了,我领着大家开始学习《论语》,每天一段,大家结合工作与生活实际进行分享。在分享较真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对这部儒家经典理解得太肤浅。于是,我开始每天晨读经典著作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因为只有动笔去写,去推敲每一个文字,才能更好实现深度阅读。
实事求是地讲,刚开始读先秦时期的经典著作,还是感到有点艰深和枯燥的,这时有一本书,彻底坚定了我坚持晨读的决心。这本书就是《曾国藩家书》。原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总编室主任唐老师,她送给我唐浩明评点的两卷本《曾国藩家书》。我一打开就爱不释手,于是就开始晨读这本书。
曾国藩,在我年轻的时候,他是作为“反派”人物,出现在历史书上,而且笔墨也不多。后来只读过他的只言片语,并没有更多的了解。《曾国藩家书》为什么吸引了我?其一,原汁原味地再现曾国藩的真实人生,不同于传记,有写作者的加工,而家书是最真切不过了;其二,曾国藩是将儒家思想应用于实践的行动派,他是怎么读书的?他是怎么解决实际问题的?他是怎么教诲子弟的?这样就有了可借鉴的的将思想“物化”的范本;其三,读懂了曾国藩,就相当于读懂了半部中国近代史。
读了《曾国藩家书》后,尝到甜头,从此我的晨读经典,就一发不可收拾。回过头再读《大学》《中庸》,感悟也大不一样了。
为什么要读历史?
在平台上写作,有人曾劝我,别写干巴巴的《资治通鉴》读书笔记,有那个时间,多写点热点文或者直接写人们爱看的历史故事新编,那阅读量就可以大增。
是的,现在快餐文化流行,人们不愿意去伤脑筋读费力的“原汁原味”的东西。但是,真正能给你一生带来营养的,绝不是“快餐”。你的“精耕细作”,将会使你受益终身。比如说,我们生活上或工作中碰到难题,那么解决问题的钥匙在哪里?其实,好多问题的钥匙,书里都有。哪些书?不是鸡汤类,而是真正的智慧类。尤其是历史的经验,那是宝贵的财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在《我的读书方法论》一文写到:“读史很重要。现在大家不是都喜欢讲大数据吗?历史就是我们的大数据,我们今天的现状,就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切事情的总和的结果。在这个星球上大概曾经生活过一千亿文明人,这一千亿人的经历和智慧,就是我们的数据。从数据找出规律让我们借鉴,这本身就是智慧。”
历史大数据需要真实,然而后人对历史有多种解读,那些哗众取宠的东西很容易把你带进沟里。所以,我们尽量去读原著,去考究真材实证,同时要学会分析和判断。读历史,不限于知识的猎奇,而是能够将史书变成一本方法论的读本,对于人生或者历史发展规律能有一个深刻的洞察,从而也能使自己对事物的本质以及趋势的判定有清醒的认识,能够从较高的智慧层面看待遇到的问题。
为什么要读史,抛开“高大上”的理由,它还能开阔我们多样化的视角,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营养。我读《资治通鉴》,读到淮南王刘安时,还知道他发明了豆腐,于是诞生了两篇读书笔记副产品:《豆腐礼赞》《谈古道今再说豆腐》。实际上,《资治通鉴》还给我提供了好多创作思路,比如“冷兵器时代的战马威力有多大”“徐福东渡的迷雾”“丝绸何止是布料”等等。
从人生意义的角度来看,读史更重要。人活得长短,并不在于纯粹的生理指标,有效的生命周期才有真正的人生价值。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经验的过程,把别人的体验也纳入你的生命经验里,就等于延长你的生命。
人往后活,能活多久,很大程度上是个人无法左右的事情,而且,即使再长寿,目前还没有人超过130岁。但是,人若往前活,自己可以说了算。读一千年史,就是千岁;读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那就是五千岁;读古今中外的万年史,那就是万万岁!我们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进灵魂和血肉,读史,定会带给我们一个厚重的自己!
如何长命百岁?请朋友们和我一起读史吧!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秀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魂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都是见证官:见证优秀 共同成长。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文字之光
02 发私信给文字之光的主编韩涵微语或副主编梦里依稀风铃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