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

2019年10月28日

28日,学习组分三个组行动,陶英江和潘建军二位同志前往敔山湾实验学校拜访并对校长李公林同志进行了专访,高中组学员继续在南菁高中随着各自的师傅听课、磨课,初中组学员仍然在敔山湾实验学校参与学校教学活动。

尊重规律  师法自然

—访江苏省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校长李功林


10月28日上午,酒泉市教育局副局长陶英江、市教科所主任潘建军二人从南菁高中出发前往敔山湾实验学校,对敔山湾实验学校校长李功林进行了专访。


陶英江:李校长,我们今天前来专程向您请教。在全国,有很多九年制学校,但办得成功的九年制学校并不多,咱们地区也是一样,有些校长常常抱怨,学生年龄跨度大,管理组织难度大,办好一所九年制学校很不容易。我们从南菁高中杨校长那里了解到,您这所学校是一所新建学校,虽然建校时间短,但成效很显著。我们想了解了解,您是如何在短时间内使一所新学校实现了华丽转身跻身一流学校的?

李功林:这所学校是在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原来是这里开发了很多小区,没有学校,一到晚上一片漆黑,被媒体报道为“鬼城”,房子卖不出去,企业就找政府,政府就要求教育局要办一所好学校。这所学校原是江阴市土地储备中心与开发商合作建的的一所民办学校,是由澳大利亚一家设计公司计的,教室都是适应小班化的。一开始办学时,教师不愿来,学生不愿上,第一年招生只有170名学生,很困难。当时教育局就从城区的一些好学校调剂了一些骨干老师过来,学校就组建起来了。我认为一所学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办学理念。我以前在南菁初中任副校长的,我研究过很多学校,从兴旺到衰落,一开始也是很好的,后来慢慢就不行了,衰落了,这主要的原因就是理念出了问题。我接手以后,5月份宣布我当校长,到9月份之前,我所做的工作,第一项工作,师资配备和培训。第二项工作就是确定办学理念。我们办学理念就是一直提倡的“尊重规律、师法自然”

为什么要以“尊重规律、师法自然”为办学理念呢?我从南菁这边出来的,我来之前是南菁初中的教学副校长,我对学生特别小学初中的衔接这块有很深感受,也研究过。我发现很多小学的学生上了初中以后,文理科上面都有很大的落差。比如英语,学生上初中以后就没有兴趣了,数学、理科也是有很大差距。我们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兴趣是最重要的,没有学习兴趣,以后怎么会主动去学。所以,尊重规律特别重要。要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尊重认知的规律。我们在行政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等几个方面全部按照这个理念设计实施。这个规律,就是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我们要求把学生的所有自习时间还级学生,课堂之外自习的时间,老师不能去讲授,必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这是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文科能力与城区学校差很多,所以我提出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就是有空课的时候,我们可以教学生怎么样去自学,教学生怎么去阅读。我们当时包括文科,尤其语文和英语都讲阅读,然后抓学生的表达,就是说学生阅读之后怎样把我们读到的东西表达出来,我们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文科综合活动,如课本剧表演,包括英语的课本剧。英语教学上,我很反对默写,一天默写一次可以,但你一天反复默写几十个,这个意义不大,我说我们从小认知,从不认识到理解,然后再反过来再应用,这是认知的规律。这给我们一个启发就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理解,再到掌握。这一块,我们当时用了一个《典范英语》的教材,这是一部纯英文的,就是英国的小孩子用的那套教材,这个教相当于我们小时候读的《故事会》,像英国版的《故事会》,小孩愿意去读,然后读完了以后可以进行什么表达和表演。所以我们学生到我们学校以后,至少在三年的英语学习下来以后,他英语兴趣不会丢,而且学习效果最明显的,我们的学生一进来的学业水平测试除南菁初中相比要相差十分左右,但是中考以后我们的学生成绩就超过了。也就这一块代表什么呢?就是说我们这几年少默写、多阅读、多交流、多表达,对我们学生的兴趣理解,各方面的都增加了。(陶:在语言的实际应用当中来学语言)。南菁高中国际部的外教给我讲,只要学生们一表达,就知道哪些学生是敔山湾的。跟其他学校相比,我们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远远超过其他学生。

我们重点抓的另一个就是阅读。我们对我们学生的课后阅读进行指导。这课后阅读,这一个区域里面学生家长群体有一特点,因地处城乡结合部,我们的学生往往都是爷爷奶奶带的比较多一点。而且现在小孩子的这些年轻的家长家里面都有点小企业的,所以晚上白天他们一天都忙,他们家长有一个理念,我有我的生活,小孩就是你学校的事情,我说晚上你应该有时间,但他们讲,晚上也安排,先吃吃饭、再游泳,小孩子自己成长,你学校教育好就行了。所以这块给我启发还是蛮多的,我一直想的就是晚上怎么让小孩进行阅读,因为爷爷奶奶带着这个小孩子,你让他去指导学会阅读很难。所以我们让我们一个研究国学的副校长,开设家长学堂开设国学讲座,我们还组织家长和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让家长改变理念,带着孩子阅读,这作法有效果,但一下了改变很难。

第三个方面是我们的创新实验班。我们创新班是从14年开始办的,由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南菁高中和我们敔山湾实验学校三个单位联合办的。一开始上级部门和领导也不太支持,但允许我们实验,之后我们出了成果了,教育局也支持,市长也支持,而且我们无锡像天一中学、省锡山高中都因为少年班创新班搞得很突出,成绩太好了,这是教育创新改革,我们应该做。现在教育局给分管市长、一把手市长汇报沟通,再承诺要主动办,而且要求一定要办好这个事,所以说我们现在教育局以至市委、市政府都同意了。现在做的就好多了,以前我们招生都很难,现在因为创新班的原因招生已经挤破门槛了。(创新班如何运行本章不述另文再叙)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_第1张图片

问:李校长,您这所学校现在的规模情况是怎样的?目前您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全江阴市的情况如何?

李功林:我们现在的学生是2700,从最初的170到现在2700,教师是200左右。最初这所学校老师学生都不愿来,到目前一些老师想来又进不来了,学校已经创出声誉了,现在有社会地位了。现在我们一般情况下,从中考成绩来看,一般应该在全江阴算前三名!

:李校长,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几年学校的发展和您的领导分不开,这应该是最重要的经验。

李功林: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最重要的是团队,这个 团队里校长至关重要。我一直跟他们讲,我们的老师,我说我在江阴走了好几个学校,我们一直提倡一点,很多学校从开头办到很鼎盛到衰落下去,这一个过程我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与校长办学理念有很大的关系。第二跟校长管理有很大关系。有的学校,老师很优秀,但正因为校长的某一个决定不理性的话,觉得这个学校未来可能啥都没看出来,就出问题了。后来我到了南菁初中,南菁初中的整个师资跟江阴其他好的学校相比,远远不如。但是他们在打团队,团队的培养很重要。南菁初中创办过程中,从开头我们讲就基于团队的考核管理,一定要讲,不是搞一家独大,必须是团队。然后我们所有的制度就是围绕培养新老师,我们怎样把所有的活动规范好,规范到把它统一和学校最初的办学理念一致起来,但是我们很重视这个规范,但是不能太死,死的就没意思了,当时我们就提出来一定要让我们老师在团队中尽快成长。

我们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当然最主要的是用南菁高中的资源对我们的老师进行培训。当我们老师带出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一般的都是一等奖,即使没得一等奖,我们也都冲在前面,在后面,只要我们老师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我们都是一起帮他们磨课,把一个团队打造起来。作为一个新老师,要上公开课,或者听课什么之类的,我们都是关注怎样培养团队。有新老师来了一年下来了,要进行汇报课,怎么上法?首先要谈课怎么备?教授怎么理解?中考什么要求?你怎么悟读?在中考中有什么体现?这节课你先讲讲。讲完了以后,我们其他老师给意见,提意见修改好了,再让去上,上完了以后再来评课,评估的时候还是上课教师自己讲,先讲这节课的思路,从开始到后来我们大家帮着修改,系统上了以后,再让上课来反思,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不足。然后我们其他老师包括所有老师不管年轻的还是老教师都得发言,往往最有劲的人最后发言,我们逼着大家必须得发言。这这样逼着年轻教师成长,逼着他去研究,就这样让老师在这个团队氛围里成长。有些老师都被逼哭了,但哭完还得研究还得上。现在我们的学校作业最少,成绩很好,这都是老师教研研出来的。

在这些管理过程中,我自己先双脚踩在泥里,我先跑到最前面,我做给你看,我不去说那么多,我说那么多没用,你说多了以后,他说你自己不会做,你就这么做,我做给大家看。

我们还在要求老师做三年规划,每年年度考核必须按这规划对照考核。老师的三年规划和学科团队的规划要要一致。学校也有三年规划,是跟教育局的方向走,教学的方面也有三年发展规划的。

问:李校长,我们看到您这所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上非常有特色,您能谈谈您的想法吗?

李功林:这方面我们还在进一步研究,怎样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提炼“尊重规律、师法自然”的理念,我的想法要从环境布置上大家进来就能体验到这些个理念,如何规划才能做到,这些都还在思考,我们准备请《中国德育》编辑部,从环境布置怎么设计等方面入手打造。这几年学校发展势头较好,办学以来,第一年中考下来,成绩前三,目前已经稳定五年了,可以宣传了,但如何宣传,需要思考。德育、教学、管理如何指导,都要整体考虑,系统规划,要有可操作性。从学生、家长进来就能看出办学理念,要从环境设计看出来,而不是宣传写出来告诉他。

我认为办学前期要有形,现在的任务要铸魂,我考虑要形成一个学校的魂魄,一代一代延续下去。当前我们学校的几个部门如教务处、德育处都在提炼,让他们先提炼出来。我觉得当一个校长,就要做这些长远规划的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具体学科上,你们学校是如何搞教研、集体备课的?

李功林:教研活动,两周一次,备课活动,每周一次,备课组的备课每节课前十分钟,年轻教师上课之前先去听老教师上课。教研组看优课视频。看视频完了之后,还要看视频中的学生和我们学生区别在哪里。听课不但要听老师的教,更重要的要观察研究学生。

陶英江:我们有些学校半天无课日教研,但有些学校效果不好,流于形式。

李功林:教研要重研,研究人家学校的长处,苏派课堂要研,也要研究解题。每学期开校我们都组织教师考试,就考中考题,全国各地的中考题拿来考。放假时已经给教师布置下去了,大家要做中考师,这样才能让教师知识水平不断提升。教师的备课组备课必须到图书馆去,有不懂随时去查找。备课时每次有一个人主讲,讲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每次上完课都要进行反思。其实说起来,学校管理本职的工作安排,好的理念没有多少,我们就是落到实处。另外,我们开坚持平时课前十分钟的研讨,这比比集中研讨还重要。平常我们行政能做的,不影响下面。行政对学校的干扰太多,学校里要静下心来搞教学。

因为我们是九年制学校,有小初衔接的优势,所以我们要求初中教师要了解小学,小学的教师要了解初中,相互听课。小学教师听初中课听不懂,就让他们做中考题。初中教师认为小学简单,让他们上一上才知道不简单,小学的课堂在于管,其次才是教。小学和初中教师分别提不同的要求。小学教师要看孩子初中未来的发展。我们研究,发挥九年制学校的优势,将六年级划到初中管,优势很明显。从明年开始我们要尝试六年级教师随上教初中。

陶英江:谢谢李校长,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我们酒泉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希望今后对我们的教育多多指导。

李功林:今后我们我合作,相互学习。

                                    (市教育局陶英江   市教科所潘建军)

浓缩的都是精华

听了一个星期的课,总体有一个印象,“苏派教学”尤其强调思维能力的建构与发展。一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思维流程。课堂教学推进快,从不拖泥带水,也不旁逸斜出,目标和重点集中,方向明确,拾级而上的一定是通向远方的思维的台阶。总而言之,精彩的课堂教学,追求的一定是效率的最优化,因为南菁的老师们没有时间给学生进行辅导和“开小灶”。

但凡我所听到的课堂,都是精彩的,或者说总有精彩的呈现。不仅仅是老师语言的干净利落,更主要的是学生语言的精彩纷呈,准确生动,甚至是深刻有力。作为一个听课者,我常常被学生的发言折服,故而听课就成了一种享受。不论我对课堂进行实录,还是对课堂进行解构分析,都觉得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合理的,而且是巧妙的。原因难道是我们西北的人比较粗犷么,是江南的老师们身上独有的灵性么?我看都不是。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我们与他们在课堂教学的认识上有本质的不同。

如果说课堂教学环节一定得有一个完整的流程,这个流程一定是思维的流程。课堂目标的明确和教师思维的清晰,会驱动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会逐步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语言思维的建构,进而形成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在想,我课堂上进行的也是“读、品、赏、鉴”啊,为什么没有他们的课这样有味呢?南菁的老师是怎么做到的呢?秘诀原来就在他们的课堂是外在形式不断瘦身的结果。秘诀就在他们致力于深度思考和挖掘语言的趣味与内涵以及思维的结构与深度。精简教师的提问,剔除琐碎与无用,让课堂的着力点在学生的身上生成动力,产生催化,这是我要仔细琢磨的地方。

毫无疑问,浓缩出精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堂精彩的背后浓缩着教师教学深厚的功力。教师功力的来源是什么呢?一个必然的逻辑就产生了,绽放精彩就必须浓缩精华,浓缩精华就必须修炼功力,修炼功力就必须平心静气,平心静气才能有功力的积聚与沉淀。诗歌、文言文、小说,包括作文教学等都需如此。

当然,课堂浓缩的过程还是可以看到一部分的。经过与南菁老师们的交流,一节课在上课以前一定要经过如下流程:教师解读→资料查阅→交流碰撞→确定策略→课堂实践→讨论得失→反思打磨→删繁就简→精品课堂。细想一下,长期如此怎能没有精华,怎能没有精品?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_第2张图片

我自己为什么上不出精品课呢?原因我也清楚,我可能会有一两次去实践这样的上课流程,但我没有精力和勇气将每一堂课都上成精品课的恒心和毅力。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有人喜欢听课,有人讨厌听课,主要是因为一听课就能看到他自己。听课就等于是去照镜子,照镜子就会看到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的课堂面目。今天早上这三节课就“照出”了我上过的那些记忆中的课堂,这种“照镜子”的感觉和心情的确有些复杂。颠倒认知?打倒从来?否定自己?全盘接受?孰对孰错?我知道需要辩伪存真,我知道自己也不是一无是处。但你要知道,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的时候,理性战胜感性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无论怎样,回归自己的课堂必须从“洗头”“洗脚”“洗澡”开始,洗净自己在教学方面的谬见,精减课堂“穿衣”的花哨,才能够回归课堂的朴实与干净。

毕竟,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最好的师德!因此,浓缩出精华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我心向往之。(酒泉中学魏强)

卷中识尽古来人,笔下文章日日新

不觉间,已是来南菁的第八个日子,但每天都总觉今天才是来这里的第一天。

今天早上的日程很满,满到怠惰了昨天在一周反思里许下的思考,以下先续上昨日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以苏教版选修课本为例,《唐诗宋词选读》是由若干小模立体的块建构而成,其中有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龙腾虎掷”的稼轩词等12个专题。这些专题也可以看作是小模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自己的特长、诗歌的特点、诗人的风格等舍弃、选取、组合,当然还可以增添教材以外的诗歌对其进行升级。这部选修,模块设计给学生的选择和教师设计都创造了极大的空间,教学目标的预设应该是基于模块化基础之上的。

寇老师对这本教材的重组则是创举式的,他依据诗歌体裁打散并重新整合了教材选入的诗歌,所以的他的教学内容自成体系:送别诗《送魏万之京》《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咏史诗《与诸子登岘山》《西塞山怀古》,咏物诗《卜算子·咏梅》《滕王阁》《春江花月夜》,咏怀诗《自河南经乱……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将进酒》《兵车行》,怀远诗《望月怀远》《长安晚秋》《商山早行》《长安晚秋》等。

基于任务群专题教学的组文内容,在完成重组后,我想,应该从以下九个方面去思考我的教学:

第一,这组文本的文体特征(明确文体指向);

第二,这组文本是写的是什么(确定内容、主旨);

第三,这组文本是为什么而写的(通晓写作动机、写作背景);

第四,这组文本是怎样去写的(梳理语言特色、写作技巧);

第五,教材编者为什么将这组文本放在某个单元(了解编者意图和单元目标);

第六,最能体现文章主旨和写作特色的语段是哪几个(注重教学聚焦);

第七,这组文本最大的教学意义在什么地方(思考教学价值);

第八,这组文本,学生自己可能读懂的和需要老师教懂的分别是什么(做出学情预判);

第九,这组文本共通的议题是什么(打通群文主题)。

当然,基于语文教学的教学思考,具体到某篇文章、某组文本,很可能还会有第十第十一个问题,希望我以后的语文教学,能始终围绕这些思考展开。

在这样的问题意识驱动下,今天听了包括石慧萍老师、刘毅然老师、周伟老师在内的三节阅读课,并就其中的一节课和寇老师等南菁的名师进行了评课交流。今天的课涉及文言文和小说两种文学样式,为我们展示了不同课型下的哲思和探讨。

石老师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从文本标题的“宴”字入手,围绕着“宴”字的理解,构建结构化的思维导图,在帮学生梳理并建立起文本的整体结构意识之后,才就个别重点字词进行了集中的突破,并引申出对登高诗作的类型化解读。

刘毅然老师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则是围绕着小说的情节展开,就情节的整与散、明和暗、开与合进行了探讨,课堂容量惊人、活动设计新颖,更令人称奇的是就读者阅读视野和作者写作视野之于审美作用的差异关照,这是我们的课堂所忽略的风景。

周伟老师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整节课听来如坐春风、酣畅淋漓、信手拈来、举重若轻。课堂从赏析小说通过典型环境描写塑造人物的艺术出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吟诵文本,提取文本关键词,还原人物形象,落脚到教材单元目标“人和故事的家园”,得出“小说家的思想代表了社会的良知”的结论,发人深省。周老师儒雅有致、风度翩翩,一下子让我看到了未来我的课堂努力达成的方向。

针对刘毅然老师的课堂评议,在文本的探讨之外,又催生了一系列问题和思考:

长文短教,如何找准课堂的切入点?

语文课堂,语文人如何保证语文课做好语文的事?

教学环节设置,是否需要明显的环环相扣、逐渐深入?

如何抓准课堂稍纵即逝的精彩生成,引导课堂走向深处?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文学类文本,我们的教学重心是否放在了文学欣赏上?

如何设置并展示公开课的课堂亮点?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否停留在辅助教学的尺度内?

……

日日有问,则日日思考而时时有得。相信只要有思考,我的南菁之行,就一直在狂奔的路上,高歌猛进……

附:特摘录同事梁秉合君阅罢南菁一期学员研修日志所得佳句,博君一览:

左公福泽实满天,肃郡南菁一线牵。喜盼杏坛悟道后,再引春风度玉关!                       (玉门一中  徐  斌)

接着,石老师借作者登西山一事引出了比较常见的“登高诗词(文本)”,在PPT上全文呈现了《独坐敬亭山》(李白)《望岳》《登高》(杜甫),摘选了《登乐游原》(李商隐)《登鹳雀楼》(王之涣)《登飞来峰》(王安石)的部分诗句,并将重要的字词加粗以示标注。让孩子们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了解了古人“登高诗词(文本)”承载的精神共鸣、胸怀开阔及哲理思考的基本内容后,分析了古人在登高过程中感受到天地阔远、自然永恒时必然会联想到人类渺小、人生短暂的情形,于是,更进一步地伤怀感叹就成了大多数文人墨客笔下山山水水的必然使命。

从《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内迁移到“登高诗词(文本)”课外,不着一丝刻意,却把分别指向于美育的文本欣赏和应试的能力培养自如地链接在一起,学生的对比阅读完成了,文本解读眼界变宽了,课堂的容量在学生的不断深入思考中加大了,新课标强调的以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为核心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在真实有效的课堂情境中落地生根了!      (酒泉一中  赵小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在南菁中学已有九日,由初到的激动新奇,到学习中的投入紧张,再到今天,内心已慢慢沉淀下来,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与对现实的审视:如何有效将我们现行教材内容有效高效利用起来。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_第3张图片

这几日我认真翻阅了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发现他们教材本身的特质,那就是模块的结构方式。这样既体现了模块意识,又有利于组织教学,板块与板块之间有较明显的递进、拓展关系。比如必修部分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了22个专题;再看人教版的教材,体裁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材的回归点其实都是一样的。

这几日我反复思考,难道要放了手中的教材吗,真要在意文本的取舍这个话题吗?就人教版而言,每一篇文章都有存在的意义和教授的价值,关键是有没有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深度学习。反观课堂教学,课堂内容的冗杂,教学设计的机械,教学语言的啰嗦无趣,课堂举例的陈旧,得过且过的教学思想成了我课堂的弊病。学习的目标是改是变是谋发展,但我想这必须落到实处,对我而言,就是不断研读手中已有的教材,构建课堂。南菁中学的老师们对于教材的个性解读在课堂上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独特的个人魅力深深引领着学生,也启发我一篇教学设计目标的确立要注重文章本身的特质;课堂上高超的教学技艺与不懈的教学热情涤荡着学生的内心,也无形中敦促我急需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在课堂上我看到师生情感升华的瞬间,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使课堂开花,让我明白,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这才是属于一个语文老师的课堂。这真可谓: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瓜州一中刘晓庆)

文似看山不喜平

在南菁学习了一周,今天才“始见庐山真面目”——教学师傅。听其他学员说我们去听课的时候,师傅亲自来602会议室找过我们。马上对这位老师有了好感,应该是我们去拜见师傅才对呀!第五节课的时候,早早在教室里等候师傅周老师。宝蓝色衬衫,灰白色外套,带着一副眼镜,一看就是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

听课后发现,周老师不仅仅是外形有魅力,独具磁性的男中音也很有吸引力。周老师讲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这篇小说不好讲,如何突破,我们很期待。这是一篇小说,也是一个故事,周老师从小说的环境描写入手。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生活在“团结大楼”,也生活在邻居当中。周围住着什么样的邻居?从邻居的代表“裁缝老婆”讲起,通过朗读时的重音不同,甚至标点符号的使用来品味人物的语言,最后点出那是一个“人性扭曲、黑白颠倒”的时代。最后,用“小说家的思想代表了人类的良知”结尾,把学生引向深层次的思考。整个课堂,有广度,有深度,而且朗读,讨论,品味,体会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周老师一直在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性很高,大家都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肃州中学赵坤)

自然地融入与强行地分离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_第4张图片

今天早晨第五节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一个星期的周伟老师上《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上课思路非常清楚,我做如下描述:

先是一个名为“朗读者”的课前学生活动,在主持人的邀请下,演讲者讲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主持人再邀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结束后,周老师宏厚的声音介入,很简短地引入对课文预习的检查——“冯骥才先生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叙述的时候,周老师有对故事如何叙述、故事如何讲的引导。呈现学习目标:赏析小说通过典型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学生找到的环境有团结大楼与人。人都有哪些?又是怎样的人?周老师与学生反复品读裁缝老婆的语言,有分角色朗读,有对比朗读,有老师指导之后的再读,在这样的品读中,读出了裁缝老婆是怎样一个人。之后,抛出这样一个讨论题——小说题目是“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他们在文中却一句话也没说。相反,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裁缝老婆,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否喧宾夺主?为什么?第一位回答问题的同学就提到了非常关键的词——群相、反衬。于是,用一节课大部分时间分析一个人物的目的与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周老师的这节课,由一个清晰的主问题引领,在解决主问题的过程中,有对如何叙述的指导,有对朗读方法的指导,有对小说个性化人物语言的品味与朗读,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对疑难问题的合作探讨,但这所有的一切作为,最终都又回到了主问题,整堂课的特点便是思路简单清晰,却内容丰富。但这些属于小说的内容,比如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等,全都是在解决主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融入的。所有的小说要素浑然一体,却又重点突出。这种自然融入的特点,是此行所听无论公开课,还是常态课的共同特点。那强行分离是什么意思呢?我上小说,尤其是长一点的小说,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常态课的做法通常是:第一节课故事情节,第二节人物形象,第三节环境与语言与主题。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_第5张图片

仔细思考自然融入与强行分离的背后,原因之一是缺乏整体意识。南菁的课首先是课程课标的框架,然后是单元模块的框架,最后把一个单篇放入这样的背景之下来设计。我的课,就只有那一个单篇。原因之二是,我们在课堂上做的许多工作,南菁中学都是前置学习,用周老师的话说,学生会的我们不讲。语文六人一行,在去吃午饭的路上,我们讨论,这种前置学习他们又是怎样保证的?有太多的冲击,有太多想要知道的答案!(金塔县中学周翠霞)

一堂好的数学课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初中我们学过的角的定义是什么?

范围是什么?

角还可以怎么定义?

这种定义的优势和高大上体现在哪里?

数学上如何区分顺转和逆转?

画一个角的时候顶点放在哪里?始边放在哪里?

1度的角和361度的角有何异同?......

过家福老师的一堂课:《任意角》,我眼中的一堂好课。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_第6张图片

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有简洁引人的开头,发展学生思维的身体和有韵味的结尾。每学习一个新概念,教师必须思考并让学生明白以下几个方面: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有什么优势和更大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什么更大的使用价值?这个概念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这样来?比如任意角的概念,生活中的很多实例涉及到的角都不在初中所学角的概念的范围之内,所以我们需要更高大上的概念,也就是旋转,新定义的优势在于可以表示任意大小的角,而且通过钟表的校准感受得到旋转方向的不同角也不一样,从而类比得到正角,负角和零角,从生活体验可以想到用旋转来定义角,任意角的概念的学习也为后续学习弧度制,进而学习三角函数做好铺垫。如果一节数学课只是把概念定义呈现给学生,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正如邹小东老师所言:这种做法短期内是有效的,但是这种做法是野蛮和粗暴的,时间一长,学生就没有兴趣了,没有兴趣这个事情就没法搞了。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_第7张图片

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领之下顺畅地推进的,设置的活动不必那么花哨,但是一定要有含金量,老师问题的设置不能使零散和没有衔接的,而必须是自然的,必须是层层递进的问题串,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最终直达角的概念的本质。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渗透着数学思想,不能生硬地贴上诸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这样的标签,要让学生明白是因为解题和应用的需要才自然地想到相应的方法的思想的,数学课堂必须始终扛起数学思想的大旗,数学思想是一颗种子,需要每天都给它晒点阳光,给他浇点水。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有一个有韵味的结尾,而不能是所学知识的罗列,最好是让学生来进行小结,比如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本节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有韵味的小结应该是有知识点,但更重要的是知识生成过程中的方法和思想。(酒泉中学 马长青)

今天听了三节课,又有幸参加了两节数学教研组的评课磨课活动,不仅在数学课教学上大有收获,而且在班主任工作上也斩获不小,下面将今天学到的东西总结如下: 


   1、 今天早上章启路老师在上《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节课的时候,从生活中的椭圆引入课题,在探究椭圆的标准方程时,从建系、设点、列式、化简、证明这五个步骤开始,在步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同时,时时不忘对学生进行简洁美、对称美等数学的美学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服务性,而这个过程至少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是没有这个高度的。   

 2、 在过家福老师的《任意角》这节课上,过老师在给出例题:写出终边落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时,得到学生的答案是:{β|β=90°+k*360° k∈Z},但是在追问学生怎么得来的这个答案的时候,学生答不出来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当过老师把问题分成y轴的正半轴和负半轴两部分求并集,再从式子中两部分统一为90°的偶数倍与奇数倍求并集之后问题很快迎刃而解,学生也豁然开朗。在这些看似小问题上至少在我的教学中往往是被忽视或者一笔带过的,那么学生的被动接受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 今天在参加磨课的时候,高一(10)班班主任黄老师在跟我们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时,黄老师讲给我们一个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实,那就是,他们每年从高一军训开始就给学生灌输高中三年的学业规划问题。比如,学生一上高一就要先了解哪些学校是985院校,哪些是211院校,你打算上哪一个学校,想进入这个大学你自身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等问题的思考。黄老师曾经的一个学生告诉他:我将来要上复旦大学的土木工程系,我将利用高中三年的寒暑假学习电脑课程CAD,还需要学好数学,我还要自修日语,因为日本的园林设计非常先进,经过三年的规划学习,他最终如愿以偿,难道我们不是输在规划上吗?那么通过规划的学生在上高中的时候他的学习主动性有多高呢?   

 今天的收获还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仔细体会,进步就会有。(油田一中周亚锋)

今天的话题,想就南菁高级中学的教研活动谈一点感受:

南菁中学的数学教研每天可能随时发生,数学教研组大办公室旁边专设了一个小办公室,师徒之间的传帮带,同备课组老师之间的切磋,公开课后的评课,赛教课前的磨课……,都发生在这里,一个小小办公室,真正撑起了南菁中学数学教研的蓝天,这里是年轻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师在各项比赛中拿大奖的动力源,是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见证地。

教研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搞好教学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一种活动形式。南菁高级中学长期坚持搞好教研活动,听教研组长过家福老师介绍,交流、评课、磨课是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高效的教研活动有利于及时地传递新的教学信息,推广教学经验,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南菁高级中学确立了教师全面参与教研工作的观念,走出“教学研究是少数人的事,一般教师高不可攀”的认知误区。过老师说,教师中蕴藏着巨大的替能,开发教师潜能的重要途径是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对他们进行理论培训、业务指导等方法把教师扶上马,多送几程后再放手,引导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平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集体智慧,是对个人研究的补充,因此它有助于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数学教研组整个团队的共同进步。(待续)(油田一中刘兆辉)

十一

今天早晨听了过老师的《任意角》、章老师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两节课,引入有情景,分析有条理,启发很到位,板书很美观,语言很幽默…….需要学习的真的很多。课后经过他们活动室的时候,看到有老师在探讨,于是我们很不礼貌地进去了。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_第8张图片

黄老师正与实习老师分享他备课的目的及思路,特别提到要重视概念的生成(为什么学习这节课,学习这节课的意义,学习这节课能干什么,怎么为后续的学习服务)这些问题的解答为备课提供了基本思路,但问题的逐一实现就需要老师课前做充分的准备与研究。“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精彩课堂的背后是他们兢兢业业的研究与团队合作的融合。而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数学知识的核心,是构建数学理论的基石,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搞好概念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体会蕴含在数学概念中的思想方法,掌握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益。(金塔中学王克梅)

十二

基于语境的词汇教学

今天听了方老师的一节词汇课,可谓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What makes you happy? =What amuses you? 引出新单词amuse.

 Then let the students enjoy some pictures. The funny man tripped over the fence, which amused me. The fence tripped up him, which amused me. What amuses me is that he tripped over the fence. To my amusement, he tripped over the fence. I’m amused when seeing he tripped over the fence. The man who tripped over the fence is amusing. Much to my amusement, he tripped over the wall. To my great amusement, the wall tripped up him. To my great amusement, he tripped over taking a seat. Much to my amusement, taking a seat tripped up him. Folding legs tripped up him He tripped over folding legs. He’d better stand up for him.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amuse 的派生词还有trip 短语,让学生在语境中感知它的意思及用法。

guarantee /come up with/drive away/think up/hammer/pass away/ mourn for/howl/strengthen/ tease/affection/behave..都采用同样的方法,而且在后一个单词的讲解中会有前面单词及短语的重现,让学生在重复的过程中更好地记忆单词及它的用法。People around the world love to laugh. Everyone agrees that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 As the saying goes, “Smile is the best medicine.”再次回归本单元主题。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_第9张图片

在feedback 部分,方老师运用的是running vocabularies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整节课容量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本单元的单词短语及一些重点单词及短语的用法。(酒泉中学白晓英)

十三

南菁印象(六)

--岁月安好

曾几何时,会有一种很疲惫的感觉。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感觉平淡无奇。如何在这平淡无奇中活出乐趣来,一切应该在于内心吧。我想,岁月安好,大概的意思就是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做好自己喜欢的事,并乐在其中,挺好!

今天是在南菁高中第二周的第一天(第八天),我开始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听课是必须的,但所想的远不及这些,因为“衣食住行”我想看看,而“柴米油盐”我也想尝尝,我也许就是一个贪心的人。

《中国机长》中有一句话: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我们也是“机长”,带领着这些懵懂的乘客一路前行,也许会有风暴,会有雷电,会有晴日,会有艳阳,但我们只能风雨兼程,保证安全着陆。到最后,挥挥手,说一声: “你远走高飞,我原路返回!”

今天的听课,似乎把自己打回了原点,让我感受到英语词汇教学竟然这么精彩,方老师近乎表演般的课堂,让我耳目一新,思绪万千。

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由此可见单词是何等重要。

今天的词汇教学方老师采用的就是语境教学法。语境教学法指的是利用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或章篇及其前后关系,学习掌握新单词。“词语要嵌在句子里才有生命。”众所周知,孤立的东西不容易记忆。要有效地掌握词汇,就应该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

如:He tripped over the fence, which amuses me.

   The fence tripped up him ,…

   What amuses me is that he …

   To my amusement, he …

   I’m amused when seeing he …

   The man who … is amusing.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_第10张图片

我们都明白学习词汇的目的是要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用词语造句表达思想。从使用词汇的角度看,词语连成句子或连成话语,才能实现其表达思想的交流功能。因此在单词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应千方百计地把词汇与句子,语境结合起来,应该多让学生自己造句,掌握词的用法。这节课正是这样,充分诠释了词汇教学的这个方法:自学——导入——填词——拓展——总结——引申——练习。

在词汇与句子结合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将词汇、句子与语篇相结合,进一步扩大词汇的交流功能。每学完一个对话、一篇文章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听写根据对话、课文改写的材料,让学生复述或自编对话,复述背诵课文或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词汇,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发展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学好英语的目的。

针对方老师词汇情景教学法,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1.词汇怎样更有效的实现从“识别”到“理解”,再到“使用”的过程?

2.语音教学与情景教学如何才能结合的更好?

3.词汇教学如何做到“音形意”相统一?

带着这些问题,我期待接下来的学习……            (敦煌中学马富国)

十四

细致,是师傅教给我的又一点。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_第11张图片

今天连续听了师傅的两节课,课前,师傅都会把作业中需要用到知识点进行拓展铺垫,而且,板书也有规律,有完整的设计,规律性的知识会写在右半边,逻辑思维能力强,布局讲究。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_第12张图片

有机化学对于知识点,不是语言描述,而是落实到具体的化学结构上。实验探究随时生成,伴随课堂,是曲老师带给我的课堂体验。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_第13张图片

反观,感觉自己是个告知型的老师,比如钝化反应不会问到如何证明钝化,讲解型的我讲完就结束了,并没有拔高,上课的深度不够。也正是如此有魅力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当曲老师提前六分钟到了教室后,就被学生围的水泄不通。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也是很高的,有自发组织的活动“探究化学反应的微观世界”,发现一些连老师也不曾熟悉的化学现象。         (油田一中   杨 娟)

十五

敔山印象(五)

练习课的思考

今天在敔山湾实验学校听了一节语文练习课。

语文学科中,练习课一般都是针对作业中出现问题的讲解练习,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一步得到细化和提高。传统的练习课多是老师一题接一题边讲边让学生回答,也有针对学生作业中的共性或个性问题讲解答案和方法。借今天听到的一节练习课谈谈我对语文练习课的思考。

沈老师执教的练习课围绕学生的大小两本练习册中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和《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两首诗进行,解决了“诗句描述了什么画面及特点?”、“诗句中重点字的赏析”两个主要任务。两首诗的相关作业都是学生做过、老师批阅过的。老师先以《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为例句让学生回答描写了什么画面。她引导学生“找到景物、描绘特点”的方法好,学生掌握的也快。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画面,老师又出示了标准答案让学生读、写。我觉得没什么必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是方法,是应用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做法只会圈框学生思维,让学生囿于一种固定模式,失去语言表达的灵动。接下来沈老师又带领学生解答《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一诗中“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我回。”的描述画面题。

第二个任务先从解析诗句“梅从山下过溪来”一句中的“过”字入手,指导学生从本义、解释义、表达情感三个方面赏析。之后又返回到《夜上受降城闻笛》分析“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尽”字。同类练习的集中讲解设计意图很好,举一返三,注重知识及方法的迁移。从老师对学生的方法的指导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知识很扎实。

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她又讲了文言小故事《自护其短》,先串内容,后逐题讲解至下课铃响,但没有讲完。

学科教学中除了新授课,根据学生知识掌握和完成作业情况老师都要进行练习课。怎样设计好练习课,有的放矢,既能解决学生问题,又避免老师在练习课上从头讲到尾或是上成公布作业答案课呢?从沈老师的课上看,老师这节课练习的核心知识点抓得比较紧,两个任务通过两首不同的诗比照进行,方法指导落实的好。后面讲作业中的小古文因时间关系没讲完,可否考虑古文练习单独做一节练习课呢?如果用后面的时间再补充做一些诗句赏析、古诗“炼”字练习,巩固效果是不是更好?当然这需要老师课前更充分的准备哦!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_第14张图片

练习课的指导要目的明确,还需要老师对学情做到心中有数。练习作业中类似的问题做的好的学生有哪些?掌握不好的学生又有哪些?课堂上老师的指导针对性、指向性就更明确了。掌握了学情,还可以采用生生相教的方式,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肯定,老师适时总结归纳,学生的自主意识会越来越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练习课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探究。自己主动了,必定会有收获了! (油田二中  王  莉)

十六

教学设计“切入点”的思考

今天下午,我们第一次参加了敔山湾实验学校的语文备课组活动。统一安排周期教学进度、共同研讨教学设计共案、讨论确定期中复习计划、明确分工名著阅读复习,四项常规工作,备课组长安排得井井有条,整个活动充实,扎实。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_第15张图片

在敔山湾实验学校不论是听课还是参加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有一个共同点让我感触很深,即“教学设计的切入点”这一环节。

语文教学文本同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明确而单一的教学选择点。从语言到结构,从人物到情节,从内容到情感,可以说拥有无数的教学可能信息源。文本的特点和课程标准表述的笼统,使我们在一节课的具体教学设计中,或者贪多求全,教学内容繁杂凌乱,或者花样翻新,偏离中心,或者千篇一律,模式固化,甚至云里雾里,无处下手。由此可见,一个精准贴合的教学切入点对一堂课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入点”既是这堂课的引点,更是整堂课的一面,以点带面。今天的观摩学习,我又思考到了很多。

早上王海娟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她以“明月悟心境”为切入口,整体感知“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小品之妙,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抓住“月光”和“心境”,由叙事到描写到议论,起承转合的写法探析逐步挖掘诗词主旨。

下午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在教学共案《我的叔叔于勒》研讨时,老师也就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展开热烈的讨论。沈老师主备的共案中以“数量词+短语”(如一个叔叔 、  一对夫妇)为切入口,理清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旨。但是备课组老师们毫不“吝啬”,各抒己见,卢老师提出以“巧”字为切入点,如巧合得一封信,巧成了姐姐良缘;巧合的一次旅行,巧遇了叔叔于勒等,结尾也正好扣合了莫迫桑小说得特点“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一种”。听到这样的教学设计切入点,让我赞叹不已,真是“一个字适得其所的力量”,一切似乎都是巧合天成。所以准确的合适的教学切入点是整堂课教学的关键点,找到一个精准的切入点可以把文本的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油田二中孙丽)

十七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_第16张图片

下午参加了九年级组的备课活动,非常扎实。尤其是关于讨论如何对《我的叔叔于勒》展开教学的这部分内容,让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这堂课由沈老师负责主备,他提出以语言活动来组织架构这堂课。一开始由寻找数量短语作为切入点,然后将数量短语中心语前加入修饰语,辅助学生进一步整体把握课文,用“虽然,但是”处理人物描写,“因为,所以”处理故事情节等,引导学生从小说三要素入手理解课文,把握文章主旨,最后形成多元化主题。而创新班卢老师则有更新的思路,他认为《我的叔叔于勒》其实是《故乡》的另一版本,亦可抓住“变”与“不变”的思路,从“巧”字作为切入点去串联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也让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同时体会其与已学内容的关联性。    其实对于同一节课,可寻找的切入点有很多,沈老师的思路非常考验教师及时捕捉信息的能力,如果对教材把握不够熟练,则会陷入一问一答的僵态。而卢老师的设计思路则为这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一条非常新颖的切入点。不难看出,老师们对于课标的解读,对于教材本身的把握都已经非常深入透彻,而且在他们的备课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尤其是我备课经常会忽略的“备学生”,恰恰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学生才是主体。    这里老师们的备课有别于我们的是,他们的备课活动不仅仅是交流课时进度,安排后续工作等,更像是一场深度研讨教材,教法,学法的交流会,能够真正解决课前备课时存在的难题,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课后反思中遗留的疑惑,而不是让活动流于形式。(酒泉一中马文晶)

十八

今天,听了王海娟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王老师以“明月与心境”为切入点,抓住苏轼诗文中“月”这个意象,阐释“东坡月”所寄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手足不能团圆时,月是陪伴;“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当与妻子天人永隔时,月是慰藉;“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当与朋友江头送别时,月是见证......王老师看似未入文本,却在不动声色中为本节课重点——“明月”与“心境”的解析埋下伏笔。紧接着,王老师带领学生探究苏轼小品文“文理自然,姿态纵生”之妙。它妙在起承转合的清晰结构,妙在古之圣贤缓诉心曲的动人,妙在朦胧夜色营造出的美好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品读文言,别有洞天。纵观这两天所听的几堂八年级文言文教学,我发现老师们在讲授文言文时,都不会让学生在课堂上逐字逐句对课文进行翻译,只是在预习或讨论的基础上质疑答疑,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发展思维能力。

反观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试而学,翻译、识记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有时候确实是我们低估了学生,以致放不开手脚,生怕讲的不够,剥夺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或者说留给学生这样用心去体验的时间太少。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更应做好指导、引领和点拨的工作,着重去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酒泉市东苑学校贺晓莉)

你可能感兴趣的:(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班(第一期)简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