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失联,请把我设为“星标 ★”哦。
点击上方蓝字“运营模式”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 ”。
有种蔬菜的名字叫“苦瓜”。苦瓜在生活中是不常吃的,因为大家都觉得苦瓜味道很苦涩,这种感觉其实是大家对苦瓜这种蔬菜的感受,事实上是苦瓜并不一定是苦涩的,这与心理预期、做法和味觉都有关系,苦瓜是可以品出微苦带鲜的味道的。
而大多数人在表达苦瓜很苦涩的时候,她们都偷换了主语。常说的是“苦瓜很苦很难吃”,这句话主语是苦瓜,所以表达的是事实。
如果把主语换成“我”,就是这样一句话;
“我觉得苦瓜很苦很难吃”,这句话表达的就是我的感受,而非事实。
当别人在津津有味的品尝苦瓜这道佳肴的时候,以上两句话给他人的感觉是极为不同的。
如果她们是表达感受,听者自然而然的表达不同意见就行了,只需要告诉她们“我不觉得苦呀,我觉得好吃”,表达出自己此时的感受,并不否认苦瓜是苦的事实。
但是在她们的眼里,听者是在表达事实,是在诡辩“苦瓜不苦”。
所以很多人不仅把她们的感受当成了事实描述给了其他人,同时还把别人表达的感受当成了事实。
在苦瓜苦与否的事情上,在她们的思维里是这样想的:
“我都说了苦瓜是苦的,你还说不苦,就自己骗自己吧。”
人与人话语之间的感受是相对的。喜欢吃苦瓜的人感受到的是“对方把自己当成笑话”,她们在你吃苦瓜的时候,一直频繁强调“苦瓜那么苦,你怎么吃得下去,你好特别”。
如果再加上一些语气或者眼神的调侃,会让人感觉到被恶意对待。
当然,那些说苦瓜很苦你还吃得津津有味的人们,她们并不是有意让人不舒服。很多时候,她们想表达一种感受,奈何说出来的话表达的却是事实。
我之所以有此体会,也是源于一次与苦瓜有关的分歧,我是那个吃苦瓜吃得津津乐道的人,我对象是那个不断强调苦瓜那么苦你怎么那么爱吃的人。
01
有一天呢,我和对象一起吃饭,其中有一盘菜是青椒苦瓜炒肉,饭桌上的我吃了挺多苦瓜的,我感觉挺好吃的。
但是对象心里就很疑惑,苦瓜那么苦怎么吃的习惯呢?她把疑惑告诉我的时候,她是这么说的:
“苦瓜这么苦,你吃这么多啊”,注意哦,她这句话表达的是事实,她心里也认为苦瓜事实就是苦的,所以她说的话没毛病。
我是这么回她的:
“我觉得不苦啊,以前常在老家的时候,菜园种的有苦瓜,我对苦瓜的做法和味道很习惯,我吃着不觉得苦涩。”我表达的是感受,我的意思是我觉得不苦,并没有反对她的事实结论。
但是她就忍不住了,她觉得我是装的,她有些偏执的认为我给自己找借口,还反驳了她的事实结论。
她继续给我说:“苦瓜肯定是苦的,你明明是为了吃了对身体好才吃的,还非要说好吃不苦涩,你不觉得奇怪么”。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眼神才是有一丝奇怪呢。
于是我心里就明白了,她把我表达的感受当成了事实,我仅仅是在表达感受,我的感受是苦瓜那道菜挺好吃的,我感觉不苦。同时我当然也清楚事实是“苦瓜本身是苦的“。
但是通过烹饪方法是可以达到美味可口的效果的,所以我的感觉才是不苦。
而她坚持觉得我在给自己找借口,不得到对她表达的事实的认可誓不罢休,于是我就坡下驴,又说:
“我知道苦瓜本身是苦的,你说的当然没错,只是我吃的习惯,我的感受是不苦而已,并不是否定你的结论啦,更不是针对你。”
最终才避免了一场因为理解差异导致的吵架。
人啊,总是下意识的把感受当成事实,不仅有时候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意图,还会错误理解别人的心意。
在吃饭中对菜品的不同评价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还有许多需要讨论和发表观点或者结论的事情,我们说出的话要正确表达自己,表达感受的时候不要忽略感受主体是“我”,所以不要忽略“我觉得”、“我认为”等用来表达我的感受的主语词。
况且多数情况下,在表达事实的时候,有意说成是自己的感受观点有助于降低话语的生硬性,自己认定的事实有偏差的时候,也是自己对事情的感受偏差了,而不是自己无法理解事实,回旋余地还是存在的。
细看生活中大家说的话,基本都是表达感受,但是听者还是会把感受当成事实。
“别人说感觉你不胖,说的人多了,你会相信你事实上真的不胖。别人说你感觉你能力不行,你就认定自己的能力真的不行。”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别人对你的评价都是出于客观感觉,你给别人的感觉是不胖、是能力不行,感觉并不是事实,你胖不胖自己还不知道吗?你行不行以后的事谁知道呢?
所以不把感觉当成事实还有利于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过分盲目自信,也不会无厘头的气馁,成为一个不容易受他人观点影响的人。
02
有一个朋友在公司负责新媒体运营,她的领导是那种喜欢直接否定下属的做事风格。
从朋友入职那天开始,领导就一直在挑工作毛病的同时对她说:“你不行啊,能不能做好啊?”。
最开始朋友很害怕过不了试用期,对于领导的这种批评也是虚心接受,她加班写稿子,对稿子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文章的阅读量越来越高,但是数据表现上与其他大企业的公众号是没法比的。
中肯的说,公众号的数据在朋友接手后翻了倍,关注量也从负增长变成了正向增长,业绩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他的领导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最初,看不见她在工作的努力,以及业绩上的变化,只要她出一点小问题,领导又是重复跟她说“你行不行啊?怎么总是做不好”。
她被说不行的次数越来越多,朋友就绷不住了,跑来跟我吐槽。
这种领导我也遇到过,我帮她走出这种环境也是轻车熟路。
我跟她说“他说你不行,并不代表你不行,你们这个岗位是不是短期内已经换了好几个人了,你领导的这种性格是留住不人的,你也没必要被这种人打压自信,他不也没本事给你讲出个123么,也没本事带你把公众号带飞上天么?真的不是你行,很可能是你们的产品和写作方向不行。”
朋友这下吐槽的话匣子更是被打开了,她那个岗位在她入职之前,已经有2个人在试用期就自己离职了,这点她是从产品经理那得知的。在没有人接手公众号的那段时间,领导自己做的业绩那才是糟糕,反而是朋友把公众号做的越来越好了。
所以并不是朋友能力不行,领导觉得不行只是他自己的感受,这不是事实。
说句实在的,没有谁真的是能力不行,即使是做不好A领域,那也可以去B领域试试,总有一个方向是能够做好的。对于自己来说,不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成事实也是有诸多好处的。
反过来看,自己评价他人时,也尽量对事不对人,对他人处理某些事情的做法表达感受,克制表达对他人人身的感受,更加不要认定别人怎么怎么样这种事实。
世界上能够成为事实的事情没有那么多,多数情况下,大家都是在表达感受,我们无需错把大家的感受当成事实,事实往往需要诸多证据和时间的考验,是不可妄言的,当然也不用盲目信以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