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演义》之三十九、韩非子死了

韩非子死了。

死于一包毒药。

毒药是他师弟让人送来的。

他死的时候很不甘心。

不知道临终之前他心里会不会默念“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死于非命的韩非子其实是秦王嬴政花很大力气才得来的。韩非子有点口吃,但是文采特别好,很能写。他写的文章流传到秦国,秦王看了一声长叹:如果能和这个人交往,我死而无憾了!于是发兵攻韩。韩王没办法,只好派他出使秦国。

不知道那个时候韩王怎么想,也许是庆幸终于甩掉一个大包袱吧。毕竟韩非很啰嗦。天天上书,非要进谏什么“富国强兵之策”,要不听他的他就拼命写书,据说都已经写了十几万字。这些书到处流传,弄得好像自己要是不用他,就多么昏庸一样!真是提起来就烦。现在好了,终于清静了。

其实,还有很多人对韩非感到奇怪,你说他一个儒者的学生,而且还是大儒的学生怎么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而且还一下子成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知道他的老师荀子地下有知会怎么想。

韩非子到了秦国以后,就上书秦王。他说,秦国如此强大,天下已经没人比得上了。我愿意献上破解合纵的计策,助秦国一统天下,如果不成,您可以杀了我,让人们看看不尽心为大王谋划的下场。

因为这篇奏章,司马光在《通鉴》里,对韩非一通猛批,说他死的活该,一个韩国使臣,不忠于自己的祖国,反而千里迢迢去替秦国谋划,这不是该死吗?不知道司马光老先生是不是故意忘了韩王对韩非的态度。

在统一六国的问题上,他和自己的师弟李斯是有不同意见的。

李斯觉得应该先灭韩,而韩非觉得应该先灭赵。

其实早在当年一起跟随荀子的时候,李斯就总感到自卑,韩非实在太厉害了。除了嘴皮子不如自己厉害,其他方面简直都是碾压级别的。这些年听说他不被韩王重用自己心里还暗暗松了口气,没想到这个不甘寂寞的师兄竟然以这种方式出现在秦国。这不是捣乱吗?要知道,这些年自己在秦国多么的不容易啊!要是秦王移情别恋,我可不活了!不行,必须除掉他!

于是李斯对秦王说,韩非是韩国人,他让大王灭赵存韩,是有私心啊!他可是大才,既然不能为我所用,可千万不能留啊!

也许是被韩非的才华震慑,也许是被李斯的鬼话耸动,也许是当时脑子出门旅游了,总之,秦王下令关押了韩非。韩非还想上书,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师弟送来了毒药,还有秦王永不会任用他的消息。韩非绝望了。

既然这个世界上没人能够理解我,也罢,我就成全了自己吧!

然后,情节变得很老套,秦王后悔了,派人赦免韩非,可已经来不及了。

从此世上少了一个韩国宗室韩非,多了一个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人们常说:“百代皆行秦政。”其实这秦政有太多都是韩非的设想。而强大的秦王朝和王朝统治者采取的很多治国策略正是韩非的治国理论的实践。

这位硕儒的学生,自认思想根源于黄老之学,又集合了商鞅“法”的理念,申不害“术”的理念和慎到“势”的理念的法家人士死了。带着太多不舍,太多怀恋,死了。

也许当他看到自己的设想一步步成为现实,并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时,地下有灵的他一定会感到欣慰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演义》之三十九、韩非子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