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读《撒哈拉的故事》之前

两个月前,正是心情不太好、时间较充裕、想要静一静的时候,突然就想起十年前,那个还是流行聊QQ的时代,有人对我说,三毛写的《撒哈拉的故事》看着好有趣啊。

在那之前,我只知道头上有三根毛的三毛,并不知道“只值不到三毛钱”的三毛,但听到这话时,我大概还是附和着说了些什么吧,因为不能让我们的聊天变得太尴尬。但我应该肯定没有说我最熟的那句话:三毛流浪记,四毛打臭屁,五毛不喝水,六毛……这个小时候经常说的顺口溜,虽然不记得后面的部分,但却并不妨碍我把前两句记得滚瓜烂熟。

后来才知道,写《撒哈拉的故事》的三毛是个作家,本名陈平,《撒哈拉的故事》是她的代表作,可能也是她最有名的一部吧,我估摸着。虽然听人说有趣,也有点要去看看的冲动,但毕竟那时对现当代文学作品没有太大兴趣,所以始终也没有找来那本《撒哈拉的故事》来看。

后来过了或许大半年吧,到了这个给我说三毛写的《撒哈拉的故事》很有趣的人的生日了,我觉得应该要给人送一件生日礼物以显示我对友情的重视。只是我的人生经历实在十分有限,并没有很丰富的送人生日礼物的经验。思前想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将人类进步的阶梯——书。那时候我盘算着,送书这个操作应该能特别显得我有深度有内涵的吧。

拿定送书的主意后,我决定找时间去一个比较熟悉的图书城逛逛。那时候学校课正多,一整天一整天的课,不像课少的时候有半天或者小半天时间不用上课。所以,要在上完一整天的课后,快速吃完晚饭,才有时间去往图书城。因为已是深秋,白天越变越短,出门的时候,夜幕就已经降临,尚未真正开始接触人间夜生活的我,那时还有一种时候不早了的错觉。急急忙忙之中,从学校附近的公交站,辗转坐了两趟车,花费了不少的时间,才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图书城。

我是在那个图书城里,第一次看到了三毛的一套书,可能有十册左右的样子吧,封面都是较为类似的清新简约风格。其中有一本,整个封面都散布着稀疏的叶子,叶子线条比较简单,大小不一错落有致,颜色有三四种但都是浅色,整体显得优雅而不失单调,给人一种很干净很清新的感觉。另外,它还有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名字。不叫《撒哈拉的故事》。叫《送你一匹马》。我当时想,这名字是不是有什么深意?马是不是一种什么象征?三毛是不是要送读者什么意味深长的东西?那我把这本书送给别人,是不是顺带把三毛要送的这些意味深长的东西也送给了别人。想着这些,我感觉这个名字确实很能暗合送别人一本书但又不只是一本书的内涵,于是就很快买下了这本。

书买到之后,从现在的道理上讲,大概是应该要好好保存甚至装扮一下这本书,好把它作为一个生日礼物送出的。但那时,我思维尚还比较独特,想着送给别人一本自己都没有看过的书,好像显得特别草率,或许别人会说,自己都没看过的什么乱书就瞎给别人送,有没有用心啊。想到这些,我就直接把这本书拆封了来读。

那,就是我第一次读三毛写的书,读的并不是她的名篇《撒哈拉的故事》,而是另一本名气会小一些的三毛后期的作品。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个地方是,三毛在其中一篇文章中似乎有点情绪不太好的埋怨了一些读者或者其他什么负面情绪,我本来以为是什么写作手法或技巧,结果在后面一篇文章中,又看到三毛似乎有点自责之前说过这些话的意味,我当时都有点懵了,文学创作可以这样吗,我心想,这感觉有点草率啊,跟以前学过的课文不一样啊。

但是,除了这一个细节因为确实出乎我的认知所以印象深刻之外,其他内容其实基本没有什么太多的记忆,可能也是因为看的时间太久远的缘故吧。其实,自那次看完这本书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看过第二遍了。但是,是的,我不仅看了这本书,而且看完了这本书,在不到一周时间之内。三毛的这本《送你一匹马》,即便不是她最优秀的作品,而且也没有什么有趣的故事,但却还是让我感觉十分喜欢,吸引着我持续地读了下去,让我感觉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其实并不像我曾经所以为的那样枯燥无聊,反而确实是可以用上生动活泼这样的形容词去形容的。直到现在,我头脑中依然保留着,那天上午在自己的床铺上,我躺靠在被子上读那本书时的情形。

那已是十年前的事了。再后来,我也买过三毛写的另一本书——《雨季不再来》,也是用来送人的,自己也提前看了,但这次却没看完。除此之外,我后来再也没有看过三毛的其他任何一部作品。直到最近,耳旁突然轻轻响起了那句,三毛写的《撒哈拉的故事》看着好有趣啊。我想,一个作家写的,好有趣的作品,既有文学性又有趣味性,听起来有种适合我现在看一看的味道。于是,我决定了要看一看。不光是为了看到什么有趣的故事,了解什么有用的知识,学会什么做人的道理,更多的是为了安置自己的缅怀,放开自己的想象,推动自己的思考。至于这缅怀、这想象、这思考的会是什么,那就慢慢看吧。

最近这段时间,我已先行补完了曾经没有看完的《雨季不再来》,加上很久之前看的那本《送你一匹马》——我至今已算是看过三毛的两本书了。这两本书里,倒没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更多的反而是很多显得阴郁的文字。这是讲得通的,因为《雨季不再来》写的是遇到荷西之前的三毛,而《送你一匹马》写的则是失去荷西之后的三毛,这两个三毛,确实都不太幸福。而《撒哈拉的故事》,初初看了几篇,故事本身或许并不让我觉得十分有趣,但语言风格已是能明显感觉到轻快而俏皮的了,大概也确实能应得上那句好有趣的评价吧。而这种语言风格,跟我已看过的两本书里的大部分文章都不一样,仅仅只在《雨季不再来》末尾的两三篇文章中略微能看到一点端倪。

我应该与说三毛写的《撒哈拉的故事》看着好有趣的那个人,按着反过来的方向看了一个三毛吧。

兴之所志

于2021年1月10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在读《撒哈拉的故事》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