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纪念于娟
还没开始论述,已然让气氛降至冰点——我的心情很沉重,读完了于娟著《此生未完成》,书中言语乐观而有趣,笑的同时也让我不由落了泪……
首先说说我为什么会在这样一个时间段选择读这一本书呢?今年2020年,全世界遭遇了很多天灾,还有接连不断的人祸。当我看到新闻:7月7日贵州安顺公交坠湖,共搜救出36人,21人死亡,15人受伤,原因在这里不过多赘述,看到这一串数字,在微博上看到逝者亲属的悲痛,继而再让我想到今年疫情导致天天看到窜窜上涨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
国外的数字更是惊人:
当我们一位一位地数数字的时候不觉得,似乎这只是冰冷的数字而已,不曾想,每一个数字后面都是一个家族,几个家庭的兵荒马乱啊!
然而今年祸不单行,还有接踵而来的蝗灾、洪水、地震,这还仅仅是国内的,2020注定就是不凡的一年吧,很多人都在感叹:2020年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也有如此的感叹,每每被工作折磨地心烦意乱时就会想想今年的难,这一本《此生未完成》成为了我的找寻人生答案的地方——生命如此多舛,怎样让自己活得通透而快乐呢?这本书正是作者于娟在她几次徘徊在死亡边缘时的深入思考汇聚成的一本直击心灵的书,真实而又具有穿透力。
首先介绍一下作者于娟,可能我们百度一搜,就可以得到许多大篇幅的介绍,譬如
于娟,女,32岁,祖籍山东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乳腺癌晚期患者。这位32岁的复旦大学女教师,在2010年元旦左右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已转移到全身躯干骨。她在健康状况稍好的时候,开始回忆并记录下癌症治疗的点点滴滴,2011年4月不幸离世。在短短文字的后面,却是一个乐观坚强并相信奇迹的女儿、妻子和妈妈。
没错,她的身份就是海归、博士、复旦大学老师,也是孝顺的女儿、贤惠的妻子和称职的妈妈,最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坚强的抗癌斗士,这是这本书中让我最钦佩的一层身份。
于娟的文字关系到癌症与养生,还有灵魂与理想,2011年4月19日凌晨3点,这一善良的奇女子走了,这本书也是在她生命里的最后5个月里,放下了生死,看淡了名利权情,远离了喧嚣,沉淀了浮躁,剥离了伪装,最后脱离了许多身份枷锁,仅仅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女儿、妻子、母亲和病患对生活与生命的最透彻的体悟。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身为山东姑娘的于娟有着山东人的洒脱、豪放、不拘小节,她却在人生的倒计时时深刻反思自己的性格——太争强好胜、追求把凡事做到最好、喜欢统领大局、太喜欢操心、太不甘心于碌碌无为。当我们知道她的事迹以后想必也对她有这一番评判——用三年半时间,同时搞定一个挪威硕士、一个复旦博士学位,她的愿望以至到遗愿都是发展山东的能源林。
然而这等高学历和崇高的梦想在面对死亡时有何用呢?就像于娟最后的体悟“拼命拼得累死,到头来赶来赶去也只是早一年毕业。可是,地球上哪个人会在乎我早一年还是晚一年毕业呢?”
是啊,死亡是我们的统一归属,早晚而已。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当我们活着的时候奋力追逐的光环与傲娇,终究在死亡到来之际一切清零。
先前读过的古典《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中阐述了一个生涯四度:高度、深度、宽度、温度。
每一个维度都可以给自己评分,完美程度满分10分,4个维度总分最高分是32分,它遵从生涯的能量守恒:当有某一维度有巨大成功,意味着其他维度的下调,这也就告诉我们,当你要些什么的时候,就必须放弃些什么,要的越多,放弃的也越多。我们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发展好所有的维度,但是无法在一个时间段里,同时发展所有维度,在一个阶段里,总有一个生命维度是改变生命的杠杆,生涯平衡点就在后面。
毫无疑问,对于于娟这样的圣斗士,他们的深度和高度会趋近于最高分,然而能量守恒,会一点点压低温度与宽度,得到的同时必然导致另一方面的失去,尽可能地这个平衡点符合我们的思想价值观,就是人生赢家!
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便你名声四海皆知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一时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过后,你仍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自己是谁而已。
金贵银贵不如名贵,进医院的病人及家属是最缺钱的,却也是最舍得花钱的。于娟在身体指标持续不断上升时用到的赫赛汀,这是应对乳腺癌的重量级武器,一瓶小小的眼药水瓶大小的赫赛汀价值2.5w,靶向药,有用,且不良反应比其他药物小,为了这小小瓶换命的药,为爱人能够太平多一点时间,丈夫光头尽其所能地筹钱,借钱、卖房、背债。
这里又不得不说到保险,赫赛汀是一种靶向药,一般我们都会买的最低级的社保只能报销在它药品目录里的药,占比只有1.4%,也就是说98.6%的药都不报!!更别提治疗重疾用的进口药和靶向药了,它们统统都不在报销范围。换句话说,往往那些救命药花费的一只几万,甚至几十万,你都是要全额自费的。
是不是突然一下可以理解电影《我不是药神》中贩卖仿制药,平价特效药的程勇了?贩卖“假药”救人无数,原因不过就是天价正版药让许许多多已经家徒四壁的一个个病人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求求你了别查印度药了,我病了四年,吃正版药也吃了四年。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我不想死,我想活下去。谁家没个病人呢?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身患慢粒白血病的阿婆向曹警官求情,只为了用更便宜的价格买药续命。
而保险就是一笔高杠杆却稳赚不赔的投资,用小额保费换取无忧的生活,现在你是否还有听说“安乐死”的呢?除去天灾人祸,一个个不都是因为这病那病而离死亡之渊越来越近的么?
奉劝大家一句:一定一定要趁年轻,身强力壮之时把保险尽可能地配备完善,究竟车重要还是你重要?为啥只有心给无命的车买保险,却无心给活命的人买保险呢?车毁了还可以再买,人没了还能再来吗?
打针、做检查、吃昂贵的靶向药依然没有让身体每况愈下的于娟病情有所减缓,这时候病友向他们推荐了传说中的“神医”。人但凡有欲望就会辨识不清真相,就会预判,就会被骗,即使这种欲望仅仅是求生。为了活命,即使是聪明绝顶而又高学历的光头和于娟,也硬生生地相信了。
相信“神医”的病患,加上于娟,一同搭伴对抗病魔的一共有3人,最后只有于娟本人逃过了一劫,没有命丧黄泉。善良无邪的于娟不免感慨“我癌症多发转移,癌细胞浸坏了身体,却没有让我坏良心。为啥有些人身体部件都是健康的,却唯独坏了良心。”坚信导师说过的“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脊梁”,所以即使是挺着被癌细胞腐蚀得千疮百孔的脊梁,于娟也想要做社会的脊梁,她做了第二原告,因为在所有当事人里,唯独只有她还活着。
司马迁有云: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毋庸置疑,于娟的生命重于泰山!
此书的前半段是与病魔的搏斗,几次死里逃生,她灵动的言辞也能让我们隐隐感受到她肉体上的疼痛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而她甚至没有用止痛药,何等坚强刚毅的女侠啊?为之佩服!
本书的后半段更多是回忆生病前的家庭、工作、生活,她的前半生贤良而又圆满。
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育子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在你的人生里,遇到关键的人与珍贵的事,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是不能放弃。
于娟在为人母之前颇有些男孩子气,豪爽而拼命,有着自己事业上的追求。都说做了母亲的那一刻,女孩也就变成了女人。当于娟感受到腹中的宝贝踢了踢脚,母性光辉充溢出来,漫布全身,她才从观念上转变过来“我是个母亲,是正在孕育中的女人”。
宝贝刚出生,身体还没恢复就昼夜不分地喂奶、被宝宝哇哇叫醒后忙的晕头转向、待宝宝小憩去洗衣叠尿布缝小衣服看育儿书……新手妈妈到称职贤良妈妈的进化,是女人一辈子的必修课,而于娟也是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就从她是一名高知识分子来说,初为人母,依然不放弃学习,为了宝贝学习育儿,心疼他,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她的癌症抗战史待到亲爱的小宝贝长大听爸爸讲,想必也会心疼这样坚毅的好妈妈吧?
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总是觉得等做好了手头的事情,陪父母也是来得及的。反正人生很长,时间很多。现在想想并不尽然,只有一天天的过,才是一年年,才是一辈子。无头绪的追逐与奔忙,一旦站定思考,发现半辈子已经过去。自己手头的成败并无多少意义,然后转身,才发现陪伴父母亲人的时间已然无多,发现最重要的幸福已然没有时间享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如此。
于娟在挪威进修硕士学位,生来不属居家命的妈妈退休,孤苦伶仃,与女儿于娟接通电话,感受到娘亲愈加心灰意冷却也无能为力。同时也是在国外进修之时,最亲近的外公、外婆接连去世,却没能让老人家如愿最后看一眼亲爱的外孙女安息,这也是于娟此生最大的遗憾。悔之莫及却也只能伤春悲秋“国外的闲适犹如一碗清水,腹饥的行人吃下,会更怀想故里短短长长千丝万缕的阳春面,那价廉而悠长的过往”。
年轻时我们总是满腔热血,心怀抱负地憧憬远方,期待在遥遥的另一个世界展现我们的飒爽英姿,可以叱诧风云。我们只顾及向前冲,一心只想着摘得桂冠后再回家庆祝,却忘了不时回头看一看愈加老去,脚步也越来越迟缓沉重的亲爱的爸妈,直到第一位至亲离我们而去才得以反思。
等是人生中最大的欺骗之一,我们总习惯说:
“等我退休,就……”
“等我不忙了,就……”
“等我有空了,就……”
然而呢?生活充满了不确定,等等等,等到最后,年轻期盼年老如愿的事又会被病痛、被子女、被孩子的事情所牵绊,悔不当初,不得不说“如果当初……就好了”。
“等”没有限定时间,可不就是无期?
“父母在不远游”,“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些千年古话无一不是在警醒我们后人要趁父母健康之时多陪陪父母。
老歌《常回家看看》不自觉地从我心坎里哼唱起来:
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 带上祝愿
陪同爱人 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
臧克家说: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肉体上生死重要吗?有的人即使活着也如行尸走肉,有的人肉体死了,精神与灵魂却依旧长存。
《此生未完成》一书封皮上的一句“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是我们一生需要去完成的命题。
本书的英文名是Being alive is a gift,翻译成中文就是:活着就是一个礼物。可不就是若有若无地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人生有如道场,活着就是最好的修行,健康是老天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啊!我们,且活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