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生正在密林中艰难的行进,要进京这是必经之路。进京赶考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同乡结伴而行的,可是秋生为了攒钱凑路费,在半道上给客栈打杂,耽搁了些时日,落单了。
从客栈往北需经几百里的原始森林,这里常有豺狼虎豹和打家劫舍的土匪出没,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上路实属不妥。可秋生实在没办法,父亲早死,与母亲相依为命,一边下地干活,一边勤读苦学,家里实在没有更多的钱作为盘缠。
小时候拮据的家境上不起私塾,幸好他母亲曾经是富家千金,和他父亲私奔之前饱读诗书,终于派上了用场,可以教秋生读书识字。
秋生天资聪慧,一点就通,十多岁他的学识就超过了母亲。她的母亲已不能胜任他的老师了,每当学问上有疑难之处,他只好前往五里之外的镇上去请教镇上的教书先生。
教书先生见他勤奋好学,聪慧过人,人又长得一表人才,只是家境贫寒了些,但料定秋生日后必成大器,于是有意资助他上京赶考。只是有个条件,上京之前与自己的独生女定下婚约,金榜题名时荣归故里来完婚。
在别人看来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既得了美女,又有盘缠赴京求得功名,一举两得的美事,何乐不为。可平时看着很懂事的秋生,在这件事情上却犟得很,没有答应教书先生。
四邻八乡的人们一听秋生拒绝了教书先生的美意,私底下都说秋生傻,放着貌美如花的女人不抱;任由锦绣前程不奔,都为秋生感到惋惜。
可是秋生有着自己的心事和秘密,原来秋生的父亲是位很有才华的书生,在赴京赶考的半路上病倒,幸好遇见了母亲家的家仆柳二相救,捡了一条性命。
母亲是柳家庄的大家闺秀,从小饱读诗书,棋琴书画样样精通。一次无意与养病中的张雨生(张秋生的父亲)在院内相遇,两人四目相对,心里都“呯然”心动,彼此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
母亲柳氏原本是待嫁闺中,方圆百里之内的未娶之少年,慕名其容颜,都想一睹芳容。家中殷实有底气者都找了媒人前来提亲,无奈都遭到了婉拒。
可自从遇见张雨生,柳氏失了少女的矜持,总往张雨生养病的房里钻,为他煎药洗衣,下厨做可口的饭菜,俩人一来二去,便都掉入了爱情的蜜罐之中,每天亲亲我我,乐此不疲。
柳家是大善人家,救张雨生是桩情理之中的小事。可是当得知自家千金小姐和张雨生相恋时,还是觉得不妥,还是做了捧打鸳鸯之事。为张雨生备了些盘缠,让他前往京城赶考,同时也软禁了柳氏,让她不得与张雨生相见。
张雨生病已痊愈了,考期将至,自然没有理由留在柳庄。于是去肯求见一面柳氏,可是柳老爷铁了心肠拒绝了张雨生的请求。于是张雨生恋恋不舍的带着锥心般的疼痛上路。
柳氏自从被关了起来,心里惦记着张雨生,寝食难安,心里抑郁无比,没几日光景,人儿瘦了一圈,脱了形。又从丫环口中得知张雨生被逼上路,顿觉肝肠寸断,生不如死。于是找了条白布想要悬梁自尽,幸好丫环送饭及时发现后救下,主仆二人抱头痛哭一场。
丫环虽然是仆人身份,但也是性情中人,与小姐情同姐妹,柳氏和张雨生恩爱她也看在眼里,心生同情与支持。又见柳氏为张雨生要死要活的,便说道:“既然放不下公子,何不去追随。"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柳氏便横下了决心,要去追赶早已启程了的张雨生。
柳氏收拾了细软,丫环也把平时的一点积蓄全部都给了柳氏,并帮助她趁着夜色逃离了柳庄。
一路艰难险阻的磨难对大家闺秀来讲自然是常人的千百倍,只是柳氏凭着对张雨生坚贞不移的爱情,终于追上了盘缠被骗光、落魄之中的张雨生。
柳氏见到张雨生时,张雨生已身无分文,旧病复发,已是奄奄一息之中了,俩人泪眼汪汪四目相对,百感交集。
柳氏搀扶着张雨生,踉踉跄跄的来到当铺,用首饰换了些银俩,在偏辟的郊外安顿下来,请了郎中给张雨生看病抓药,当张雨生完全康复时,早已过了科举考试时间,想返回家去也是不可能了。于是柳氏索性变卖了所有细软,买了些薄田,在那儿安了家,本想来年让夫君继续去赶考。
二
男耕女织,张雨生和柳氏的生活有些艰难,但恩爱有加,第二年秋天,便生下了秋生。让他俩的生活更加甜蜜,大家闺秀的柳氏,从此相夫教子,严然是个名符其实的村妇。又因放不下孤儿寡母,张雨生也没有进京赶考。
张秋生长到四岁时,模样俊俏,聪明玲俐,识了不少字,张雨生把进京赶考,获取功名的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可是好景不长,造化弄人,一个深夜,张雨生暴病,来不及医治就身亡,从此张秋生母子相依为命,苦度日子。
柳氏除了伺弄那点薄田之外,还帮人家洗衣服、做些针线活,补贴家用。在艰苦的日子里,东省西省,悄悄的的攒了些盘缠为张秋生将来赴京赶考备用。
秋生从小就懂事,平时总是力所能及的帮衬着柳氏。一有空闲,书不离手,把父亲留下的书读了个遍,熟记于心,还常去借阅别人家的书。
张秋生衣着朴素,但腹有诗书气自华,年纪轻轻便有一代才子的气质。见过他的适龄女子无不生爱慕之心,暗害相思之苦。
张秋生还真是个精力异常旺盛之人,白天帮着母亲干些苦力活,一到晚上还要挑灯夜读到深更半夜。
A这天晚饭后,张秋生照旧在灯下痴迷的夜读,灯光越来越黯淡,张秋生只好埋头凑近书本去读,无奈灯油枯竭熄灭了。张秋生抽身想去给灯添油,才想起家中早已用完了灯油。这段时间柳氏身体抱恙,抓了不少药,为了不断给娘抓药,秋生也就不敢去打灯油了。
柳氏勤俭持家,天黑了自己的屋里从来不点灯,早早睡下了,这样可以省下不少灯油给儿子。见到儿子好久都不去打油便关心的询问是否还有灯油,可不敢耽搁了读书,张秋生都巧妙的搪塞了过去。可一到夜晚,自己也只好在漆黑里捧着书本默诵回忆白天念过的书,心里有些难受。
这天夜晚,张秋生又在捧着书本默诵白天看过的书。可是不一会儿发现看过的书早已熟记于心,无需去记忆。心里有一股强烈的愿望,就是去读没读过的那些,可是眼前伸手不见五指,如何才好?张秋生陷入了阵阵的烦恼之中。摸一摸口袋尚有些碎银,打灯油的欲望升了起来,可是想到这些就是娘的救命钱,心中又自责起来。
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刻,奇迹发生了,一群萤火虫闪着光列队从窗而入,在张秋生的头顶上旋转汇聚成鸡蛋般大小的光球,停了下来,张秋生心生好奇,伸手去托,只见光球很有灵性,轻轻飘开了。借着光亮,张秋生一打开书本,只见书上的字迹一览无余,比白天的时候还要清晰,他心想,肯定是上天冥冥之中在帮助自己读书,于是马上沉浸在书的海洋。
不知过了多久,张秋生有些倦意了,刚合上书,只见光球分解成一只只的萤火虫,列队飞到窗外的院子,在院子里组合成了一个少女的影子,每只萤火虫的位置,都恰到一好处的沟勒出了沉鱼落雁般妙漫女子的轮廓。
正当张秋生迟疑之间,那女子居然对着他含情脉脉的笑了。他心中一震,随即便被这一瞬间的媚笑迷住了。这时,一阵悠扬的笛声飘来,女子随音律翩翩起舞,张秋生很少出过门,哪曾见过如此妙漫的舞蹈,心彻底陶醉了。他想接近女子,跟她说说话,可一打开门,那女子便轻轻飘离,渐渐的消失在夜空中,让秋生懊悔自己的鲁莽,原来这一切只是可望不可及的。
每天夜晚曲终人散之后,张秋生都会做一个奇怪的梦。自己穿行在密林丛中,听到狐的哀鸣声,循声来到一个地方,发现一只白狐在猎人的陷阱里,浑身都是血,脚上有铁夹子,显然是脚上先中了铁夹子的暗算,后因疼痛受惊跳动落入了陷阱。
当白狐见到秋生时,眼里放着光,一脸哀求的表情。秋生原本是个善良的后生,见此情此景,顿生怜悯之心,小心翼翼的下到陷阱底部,吃力的往阱口托起了白狐,但秋生一副文弱书生,试了几次才将白狐救出陷阱。
白狐没有立即逃离,奄奄一息的躺在陷阱边上,张秋生费了很大的劲自己才爬出陷阱。看到紧紧夹在白狐脚上的铁夹,张秋生心痛的不得,用尽了吃奶的力气取下了铁夹。看了看白狐脚上的伤口,张秋生抓了几种草药用嘴嚼细,敷在伤口上,并撕下衣角包扎住了伤口。
这时狗叫声越来越近,张秋生知道是下铁夹、做陷阱的猎人来了,于是扶起白狐,轻抚了一下白狐的头,柔声说了句:“猎人来了,快逃命去吧!”白狐抬头看着张秋生,眼里满是感激和不舍,在张秋生的一再催促下,才一步三回首的消失在树林之中。
当猎人赶到时,张秋生承认自己放了白狐,气急败坏的猎人毒打了一顿张秋生,这事才算了结。
此后,张秋生每日便盼着夜幕降临,这般情景每晚都在上演。他心底里藏着这般美艳的秘密,别人再怎么说,他也只能辜负了教书先生的一番美意了。
三
上京赶考落单的张秋生,怕误了考试的时间,不顾客栈掌柜的劝,还是只身闯进了凶吉难料的深山密林。虽然胆颤心惊,但一想到母亲充满期盼的眼神,还有那幽灵般光芒的伴读情景,他的心中充满了力量。
一场滂沱大雨把张秋生淋了个透,夜幕降临了他还在泥泞里艰难中踉跄前行,包袱里的书籍都湿透了,自己也冷得直哆嗦,饥肠辘辘,实在是没力气了。
正在头晕目眩快要倒下之际,张秋生瞥见不远处的树林中有个木屋,炊烟袅袅升起,求生的本能让他浑身一振,捡了木棍撑着身子慢慢的走向那木屋,最后神情恍惚的倒在了木屋门前。
张秋生又梦到了陪他夜读书的萤火虫,女孩依旧在梦里舞蹈,然后他又救了那只白狐,这一切自那夜之后从来都没有间断过,让他困惑,百思不得其解。
张秋生醒来时,天已放亮了,揉揉眼四处张望,哪里有什么木屋,他只是在巨大岩石之下,刚好雨淋不到的地方。身上衣物还有昨天淋湿了的书籍包袱都是干的了。
他伸伸腰,活动了一下筋骨,全身似乎充满了力量,于是去溪边取了水,吃了点干粮继续赶路。
经了半天的脚程,来到一条大河的渡口边。有船无摆渡人。此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眼看倾盆大雨即将来临,张秋生焦急的四处寻找摆渡之人,来场大雨河水势必涨,到时就肯定误了行程。
从小到大,张秋生只见过小溪细流,哪里目睹过如此波涛汹涌的气势,激流发出的声响让他心有余悸。可是考期将至,这路还得赶啊!否则,又将如父亲般遗憾终生了。
等了半天,也不见船夫的到来。这时,张秋生惊奇的发现,河的上游有人抱着一根木头漂下来,只见那人紧抱着木头随波逐流并没有沉下去,不一会儿就漂到了斜对面。张秋生心想自己为何不试一下?
等张秋生醒来睁眼时,发现自己躺在草舍里。刚刚自己还在阎王殿前拼命挣扎,此刻怎么会在这里,他伸手用力掐了一下脸,顿时感觉钻心般的疼痛,才意识到自己确实还活在人间。
他起身张望四周并无一人,看看自己的包袱完好无损的摆放着,他知道有人救了自己,用力一想,记得他抱住木头刚下水就被巨浪打翻了,毫无水性的他一惊慌奋力挣扎,喝了不少水,不一会儿大脑就断片了。
屋里屋外他四处寻找,想亲自答谢救命恩人,无奈并无一人。他从包袱中拿出纸笔写下感谢信,并承诺下,待到金榜题名时,定回来重谢救命之恩。随即他又踏上赶考之路。
四
历经千辛万苦,张秋生终于来到天子脚下京城。京城真是繁华无比,可是张秋生无心游览,四处打听之后终于找到了云集天下秀才的“状元楼”住下。
为什么京城会有“状元楼"一说,因为这里离考试点最近,有关考试的一切消息这里应有尽有,这里也是一切黑暗交易的所在地,收买考官审阅官的事情都在这里暗中进行。得到的一切与付出的银子所匹配。而饱读诗书的穷酸秀才没有银子打点铺路,往往成了科举考试的陪衬。
一见考题,张秋生心中有些激动,正是自己在心底里无数次打过腹稿的,挥笔洋洋洒洒,一泻千言万语,句句真知灼见。
完试,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等待着阅卷结果。有的开始花天酒地,有的哀声叹气;眉头紧锁。而张秋生则非常的淡定,独自一人啃着馒头,自个读着书。
过了些时日,朝廷发榜的人来了,按照惯例,宣读了金榜题名单,并把名单粘贴在城墙上。
张秋生费力的寻找着自己的名字,反复看了几遍,可榜上无名,一口恶气拥上来堵住心口,顿时天旋地转失了心智,没有了知觉。
等张秋生醒来,自己躺在床上,看到的是一张张着急的脸,看到张秋生睁眼,有人兴奋的大声疾呼:“张秀才醒了,张秀才醒了!”张秋生揉眼细看,围着他的都是些身着寒酸的穷秀才。
张秋生起身问大家怎么回事?大家都无奈的摇了摇头。大家都是落榜人,因为有些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收买了考官阅卷官,所以有真才实学的穷秀才都落榜了。
不一会儿,外面一阵喧哗,有官差在询问店小二张秋生住哪一间房?随即人们让出了一条道,便有朝延官差走上前来,止步并大声说道:“请张秋生进殿面圣!”
一听到这话张秋生有些懵了,自己不是榜上无名吗?怎么老天开眼,峰回路转,有了转机?正在他迟疑间,来者又重复道:“谁是张秋生?”
张秋生一听,有些诚惶诚恐,立即下床跪地回话:“我就是。"来人打开圣旨大声念道:“考生张秋生立即进殿面圣。”
张秋生央求官差稍等片刻,略作洗漱收拾,无论面圣结果如何,衣冠也是要正的,不能丢了天下读书人的脸。
张秋生尾随官差来到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宫殿里并无文武百官,只有皇上一人端坐殿上。皇上制止了张秋生行礼,反而从宝座上走了下来,看看手里的一份卷宗,又上上下下瞅瞅张秋生,满腹狐疑。
接着问道:“你就是张秋生?"张秋生忙不迭的回道:“回禀皇上,草民就是今科考生张秋生。"皇上又绕着他转了一圈后要张秋生背出自己科举考试里的文章。张秋生心中一震,心想不是落榜了吗?为何还要背出考试的文章呢?
张秋生思忖片刻后,便一字不漏的背出了全文,皇上用赞许的目光盯着他点了点头,然后又询问了他对时局的一些看法,张秋生也毫无顾忌,侃侃而谈,特别强调此次科举考试存在着严重的徇私舞弊。皇上专注的听着,表情时晴时阴。
后来居然“哈哈哈"大笑道:“原来我的梦境是真的,我的梦境是真的!"
皇上也没有更多的解释,只是命张秋生立即入驻贡院,之前的考试作废,让张秋生重新组织一次科举考试。张秋生心存疑惑,但也不敢多问,在几位大臣的协助之下,顺利主持了科举考试与阅卷,为朝廷选拨了一大批具有真材实学的人才。
张秋生作为钦点的金科状元,踏上了荣归故里之路。可是他心中有件憾事一直纠缠着,就是当他成了状元之后,那个每晚如约而至的梦境消失了。夜晚,他故意不点灯,在漆黑的夜里打开书本,可是无论等多久,也不见萤火虫成群结队的从窗而入,为他照亮书本上的字,更没有惊艳摄魂的女子在窗外深情款款地为他舞蹈,他的梦里也没有了在陷阱里犯险救出白狐的一幕。
张秋生归心似箭,母亲为了他劳苦一生,在他进京之际,还在病榻之上。此时的他,前拥后簇,锦衣还乡,但心中的种种疑惑困顿令他无法释然。途经一座寺庙,听闻内有得道高僧,善解各种疑惑,于是命众随从在外等候,只身前往寺庙去。
叩开庙门,报上名号,开门的小和尚说了句:“师父已等候多时。”张秋生虽饱读诗书,但这句话也确实震撼到了他的内心,难道所谓的得道高僧早已预知自己的到来,他不敢多问也不敢有所怠慢,紧紧尾随其后,内心却在打鼓,忐忑不安。
只见一老和尚盘坐着手敲木鱼口中默念着经文,双目轻闭脸上一团详和。
张秋生走上前施礼,老和上睁眼温和地说:“施主不必多礼,你我是有缘人,上天早已注定今天的一聚。”
张秋生一脸茫然的问道:“师父何出此言,在下怎么一无所知?”
老和尚起了身娓娓述说道:“施主今日得以金榜题名,荣获状元之殊荣,皆因千年前你种下了善因,几番轮回后的如今,结出了善果。”
张秋生一头雾水,老和尚接又道:“之前公子穷困潦倒打不起灯油时,是否有萤火虫结集陪伴你寒窗苦读,每晚的窗外总有艳女为你舞蹈排谴孤独寂寞,你一直做一个冒险救白狐的梦。是不是这样的?”
张秋生惊得“啊”了一声,合不拢嘴来。老和尚看了看他的表情,微微一笑接着说:“那梦境是千年前真实发生过的情景在现,你救了那只白狐,后来,那只白狐钻到山洞中修练去了,只是对你的救命之恩念念不忘。她孤独的看着你几番轮回,想着报答你的救命之恩。渐渐的她对你有了爱慕之意,动了凡心,所以难以修成正果。
见你无钱买灯油,她便化作萤火虫为你照亮夜晚,离开之前总要为你跳上一曲。她知道你赴京赶考必有一番凶险,所以一直暗中尾随你而去,几次出手助你逢凶化吉。由于官场腐败,遭奸人算计,你与众怀才之人落榜,她不惜耗尽千年之修行,托梦与皇上,让皇上看到你的光芒,众才子得以人尽其材,施展才华,长了读书人的志气。而她也因干扰了人间的秩序,上天罚她挫骨扬灰,最终灰飞烟灭。
从庙宇出来,张秋生泪流满面,耳畔回响着老和尚的话:“人世间的凡人杂念太多,心里想着的往往是自己的得失,很少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考虑,就算是血脉相连的人,也未必做得到舍己为他人。可是一只狐妖,为了报答千百年前的一个救命之恩,真是做到了粉身碎骨,今尘世中的我的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