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_第1张图片

      ――小品文/PIXIU


      巴尔扎克被誉为“法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他一生创作了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合称《人间喜剧》。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

      葛朗台同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并称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记得读中学时,语文考试经常要出这样的题目,请将下面的作品、作者与人物划线连接起来:

欧也妮•葛朗台_第2张图片

      那时候,课本上的内容都是小说的节选与改编。最近,看过完整的作品《欧也妮•葛朗台》后,感到巴尔扎克不愧为塑造典型的巨匠。他通过欧也妮•葛朗台小姐的爱情故事,把吝啬鬼的形象展现的入木三分。

      葛朗台到底吝啬到了什么程度?女仆拿侬可以说是最好的见证人。因为她从20多岁起,就一直在这个家庭里当佣人,先后侍奉了两代人。下面,让我们先从拿侬的角度,讲讲葛朗台家族的故事,然后再展开分析讨论。


          (一)女仆讲述的故事


      我叫拿侬,出生贫困,22岁时替人放牛,但雇主家不幸被一把大火烧光。于是,我怀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转而外出谋生。我去了许多地方,不是没有人要我,就是不久便被辞退,因为他们说我长的丑,又笨手笨脚。

      后来,我来到了索漠城。正在四处碰壁之际,遇到了葛朗台先生。他那时40岁,正准备娶亲并自立门户。他没有嫌弃我,反而觉得我长得人高马大,仿佛一株60年的橡树根牢固实,一看就是个能出苦力、任劳任怨的好手。于是,收留我作了仆人。为了报这份恩,我对他们很忠实。当佣人35年来,一直把他们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从没想过要偷懒。


欧也妮•葛朗台_第3张图片


      那时,葛朗台先生已经是远近闻名、数一数二的有钱大户。关于他的发家史,我经常听人们说起。据说,有至关重要的三步:

      一是葡萄酒生意。我来索漠城那年是1789年,当时他已是一个殷实的箍桶匠,识文断字,能写会算。不久,娶了一位富裕的木材商的女儿作妻子。听说政府要标卖教会的产业时,他用手里的现金加上妻子的陪嫁,凑成2000金路易的资本,直奔区公所。他拿出其中的20%贿赂国有资产的监卖官,结果以面包价买下了区里最好的葡萄园、一座修道院和几块分种田。很明显,这个交易并不公道,却是合法的。后来,他参加了共和党,与军队结上关系。借革命之机,通过给军队承包供应成批的白葡萄酒,发了大财。

      二是走上政治舞台。之后,他很快成了区行政委员会的委员,直至当上索漠城的市长。在任期间,通过在地产登记中做手脚,少交了许多税,还利用权力获得另一处拍卖的牧场。拿破仑政府上台后,被免职。当时,他57岁,已经成为索漠城一个地道的大葡萄园主。妻子36岁,还有一个10岁的女儿。

      三是继承三份遗产。虽然丢了官,1806年他却接二连三地得到了岳母、妻子的外公和自己外婆的三笔遗产,从而让财富更加累积,成为当地“纳税最多”的人。他还在土地上种下成排的树木,一直延伸占领到公共河道边。这都是他的产业。

      他家里还有个密室,据说里面堆满了黄金,我们谁也没有进去过。每晚,他都独自进去瞅着那些黄澄澄的金子着迷。我想,在那里他找到了常人所没有的快乐和满足。


欧也妮•葛朗台_第4张图片


      他到底有多少钱?没人知道。他有两个最信任的人:一个是公证人克罗旭先生,另外一个是银行家格桑拉先生,替他放高利贷。据他们二人估算,到1816年,不说土地,光是那127阿尔邦(旧时的土地面积单位,相当于20-50公亩)的草原和3000棵数年前种下的白杨就价值大增。初算,他的地产价值就约500万法郎,手里的现金也差不多这个数目。

      葛朗台先生从来不欠别人什么,又是一个老箍桶匠,种葡萄的老手,精于算计。为了迎接葡萄的收成,什么时候需准备1000只木桶,什么时候500只就够了,他的预算像天文学家一样准确。他的生意从没失败过,这么说吧,当酒桶的价格超过酒价时,他老是有桶出卖。有一年,在酒价涨到每桶100法郎时,人们就把自己的葡萄酒出了手,他却囤积起来。等到每桶涨至200法郎时,他才卖出,一次性获利24万多。

      他在索漠城的影响越来越大,被人称为 “葛朗台老头”,一个令人膜拜的对象。平时,人们纷纷追究、猜测着他的说话、衣着、姿势和一言一行,试图找到其中的奥妙与智慧。“快看,葛朗台老头已经戴起了皮手套,今天冬天一定会冷,我们该收割葡萄了吧!”、“告诉你一个消息,我发现他又进了许多制桶的木板,看来今年的酒一定不会少!”

      上面就是葛朗台老头的发家史和社会地位。接下来,让我从衣食住行、爱好和行为做事几个方面,看看他到底有多么与众不同。

      第一、衣。10多年来,他只穿固定的几件衣服,外人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极有地位和份量的富翁。

      第二、食。家里的蔬菜、粮食不用买,都是由佃户按时送来,费用从地租里扣除。磨房工除了交租外,还要把磨好的面粉连同麸皮一起送回来。烧火用的木柴由巴结他的农户砍倒、劈开、运来,整整齐齐地码在他的院子里。另外,葛朗台先生还叫人定期从自己的林地里猎些“野味”送过来,家里从来不用买肉。面包也不用买,由我亲自烘焙。不过,面粉、黄油等配料,都由他本人计算分配,我只有领用的份儿,无权过问。

      第三、住。住房是一间灰暗、静寂、黑魆魆的老屋。他和葛朗台太太各住一间,女儿欧也妮•葛朗台小姐独占了一间。我的仆人房在过道里,是一个昏暗的小间。楼梯已经坏了许久,他舍不得花钱修。有一天,我差点摔下来,他却埋怨我,“为什么不小心点儿,不沿着没坏的边角绕过。”

      第四、行。他很少出门,平时主要去葡萄园、田间、林地作检查、安排和规划。秋天果子丰收,落到地上,他才允许我捡着吃。拿去喂猪时,一个劲儿地劝我,“吃呀!拿侬,尽量吃!”他也很少与人来往,一旦出门都是为了重大生意。有一年,葡萄酒大涨,村人们请教他该卖出,还是继续留着,他告诉别人继续等,自己却偷偷出了手。为此,大家都骂他太狡滑。人们见到他既尊重又敬畏,生怕不小心被他抓一把。

      第五、开支。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6法郎,但总是以买盐买糖、买蜡烛的名义让太太花掉;答应每月给女儿100法朗,却从没兑现过。多年来,小姐的压箱钱总计不过五六百法郎。我每月的工资是60法朗,在我干满第20个年头时,他才痛下决心,破例赏了一只旧表。实话说,他家财万贯,然而开销极少,反是地租、生意、债券利息按时进帐。白天,葛朗台太太和女儿就守在窗前的一个固定的位置织毛线活儿,15年来天天如此。晚饭时,主人总是叫我和他们一起上桌就餐;饭后我刚要拿起毛线活儿,他又叫我过来,和他们一起团聚在烛光前。这不是心疼人,我知道,他在担心我浪费了另一支蜡烛,因为他规定家里只能点一根蜡烛。另外一个重大规矩是:不管天气如何变化,火炉总是在每年的11月1日启用,次年的3月31日灭火。有时候,春寒和秋末冷的够呛,我们只能默默地忍受。如果小姐想吃蛋糕,所需面粉、配料都需要向葛朗台先生临时申请,像平时定量分发面包、食物一样有规矩。没有他的同意,我们谁也不敢擅作主张。

      上面这些情况,说得好听点,叫节俭持家;难听点就是非常抠门,再进一步说就是吝啬到了没有人情味。


欧也妮•葛朗台_第5张图片


      接下来,让我重点说说欧也妮小姐的婚姻吧。不用说,小姐将来是全部财产的铁定继承人。因此,没有哪家不想把这位拥有万贯家财的小姐娶到手的。公证人克罗旭先生和银行家格桑拉先生整天围着这个家庭转,目的就在于此。

      18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小姐迎来了23岁生日。德•蓬风来了,送来了一份从非洲好望角运来的稀罕植物欧石楠。他是公证人克罗旭先生的侄儿,今年已经36岁,一直未婚。我们都知道,他专等着小姐的爱。阿道夫•德•格桑拉(银行家的儿子)也来了,送来了一个精致的针线匣。他和小姐同岁,同样是为了获得爱情。看到小姐非常喜欢这个针线匣时,克罗旭神甫(德•蓬风的叔叔)马上觉得自己的侄子不争气,没学会如何讨姑娘欢心。

      多少年来,出入葛朗台家的只有6个人:德•蓬风和他的两位叔叔、格桑拉先生一家3人。为了争得这份婚姻,平日里两家人总是明争暗斗,想尽快办法替葛朗台老头做事,相互勾心斗角,决不相让。有时这家占了上峰,有时那家占了上峰。就是在小姐生日这天,为了不显丢人,葛朗台先生才花钱修好了楼梯,晚餐桌上破例点燃了两根蜡烛。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底谁会娶到小姐?外界的传言向来没有停止过。有人说:“公证人的侄儿最有希望,因为他已经当上了初级法庭的庭长,他的叔叔克罗旭神甫还是修道院长,是有钱有势、门当户对的一个家族。”

      有人说:“小姐更有希望选择银行家的儿子,他们为他放贷多年,比较信任。”

      当然,还有人大胆猜测,“这两家都没有门儿,老头在巴黎还有个弟弟,叫纪尧姆•葛朗台,人家可是巴黎著名的葡萄酒批发商,还身兼着议员、区长、国民自卫队上校、商务裁判庭法官等众多要职。他家有个儿子叫夏尔•葛朗台,22岁。要说小姐嫁人,非她的堂兄弟莫属。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不管人们如何猜测,葛朗台先生自有主张。“哼!他们都看中了我的钱,想娶我的女儿,休想。我要利用这班人替我钓鱼!”

      他从不表露自己的心思,这就像生意场上一样。一旦遇到好机会,他就保持沉默;一旦遇到困难,总是假装起结巴,吱吱唔唔,“我不知道,我不了解,我还没有想好,下次再说吧。”他总是这样。一旦对手放松、心软下来,本以为生意能成交,他却来了一句“这事我做不了主,还要回家问问妻子的意见。”其实,葛朗台太太当初是带着30万法郎的嫁妆来的,可她一向逆来顺受,在家的地位又在哪?就是这样,许多人吃了苦头,被他占尽了便宜。好在,他对我这个仆人没有那样做过。

      不久,夏尔•葛朗台来了,他是来索漠城暂住几月的。小姐马上喜欢上了这位堂兄弟,因为他穿着时尚,举止文明,最新奇的各色背心就有20件,还带来了许多格调精致的金银饰品。不必观察,抬眼可见,他是一个公子哥。但小姐开始变了,变得心神不宁,夜不能眠。一清早就梳装打扮起来,换上新袜子,穿上惹人注目的新衣。亲自煮咖啡、做奶酪、为堂弟端茶送饭,照看起居,还用自己的零花钱让我偷偷去帮着买红糖。我和太太看在眼里,背地里帮了她许多,结果被主人发现,我们都受到了责骂。但小姐并不在乎,因为她全身心爱上了他。

      然而,没几天,报上传来一则消息:夏尔的父亲饮弹自杀,原因是受其经纪人和公证人破产连累,欠下400万法郎的外债。他急着打发儿子来,就是希望自己的哥哥能够接受托付、慷慨地接济侄儿。其实,夏尔来的那天,葛朗台先生就收到了弟弟的求助信。这是我们后来才知道的。当初,如果他替弟弟还掉债务,是会救了他的命的。然而,他无动于衷,只热衷于自己的生意。

      一天晚上,他避着家人,连夜让我驾马车陪他出门,车上装了好几个大木桶。我以为是去卖葡萄酒,结果发现里面装的全是金币,因为他早上在码头上听到人们闲聊,说南特地区的金价涨了2倍,有不少投机客来收购黄金。这次抛售黄金,让他大赚了一笔,事后不让我告诉任何人。接着,他又砍掉2000阿尔邦的森林,加上卖白杨的钱,总进帐90万。小姐听说父亲赚了大钱,就央求他救济夏尔,结果遭到一顿大骂。

      弟弟死后,葛朗台想出了两个办法。第一、必须把侄儿送到印度,路费由他出。第二、必须处理好弟弟身后留下的债务,不能让家族身败名裂,姓氏受到玷污。他宣布要接下弟弟身上的全部欠债。他这么做,大家以为他是出于一片好心,纷纷表示赞赏。后来,我们才发现,他采取了一个大胆而稳操胜券的阴谋。

      夏尔决定到海外经商,离开时,小姐哭了整整一个夜晚。她把父亲送她的生日礼物,23年来积攒下的一袋金币偷偷送给了心上人。夏尔走后,她像丢了魂一样,米食不进,变得郁郁寡欢。她走出房门,终日坐在院里的大树下,望着堂弟曾经住过的那间小屋发呆,瞅着那段覆满青苔的破旧的墙壁出神,盯着那风中摇摆的柳条伤心,因为那里有她和所爱的人留下的美好记忆。


欧也妮•葛朗台_第6张图片


      夏尔走的时候,把一枚金顶针送给了葛朗台太太,把一个纯金雕塑的母亲的肖像画偷偷送给小姐,委托她保管。对此,葛朗台先生并不知道。他还留了一枚袖扣给葛朗台先生。两位恋人信誓旦旦,缘定今生,我们都为小姐伤心,她发出的最后誓言是:“亲爱的夏尔,不要忘了我,我会等你回来!”

      夏尔走后不久,葛朗台先生便发现小姐的那袋金币已经不见。因为每年在女儿的生日那天,他都要让她全部拿出来,亲自赏玩一番,然后再送一个新币作礼物。“告诉我,你是不是送给了夏尔?那可是全法国也找不到的稀有金币!”“父亲,你不要再问了。既然你送给了我,就是属于我的。如今我已成年,有自主决定的权利。不管是丢了,还是送人,你都无权干预!”她坚持不说真象。

   “看来你的翅膀硬了!”葛朗台先生说到做到,把小姐关了起来。一连6个月,每天只让我上楼送点清水和面包。为了心中的爱,小姐悲痛欲绝,对父亲的惩罚全然接受。

  太太竭力向丈夫求饶,也无济于事。太太病了,我要去找医生,葛朗台先生却说:“那样会花掉200-300法郎!”他的心里没有爱,只有钱。


欧也妮•葛朗台_第7张图片


  接下来,就是第二步计划:弟弟身后留下的债务怎么处理?葛朗台先生在床头坐了整整4个小时,反复计算谋划,终于想到一个好主意,委托银行家格桑拉先生去料理。他拿出188万法郎替弟弟偿还了47%的债务,低价贴现收回债权人的票据,答应剩下的债务由他来逐步清偿,这样就能保住弟弟不破产。因为他清楚,一旦破产,就意味着家族的荣誉雄风扫地。人们对此交口称赞,说纪尧姆•葛朗台有个好哥哥。因为夏尔临走前已经签字放弃对父亲财产的继承权,接下来,葛朗台先生及时变卖了弟弟的财物,如数拿回现金188万。也就是说,前面还债的钱,根本不是他出的,而是已在天国的弟弟出的。到手的现金怎么能生财,这才是他要考虑的大问题。于是,他乘公债价格连续下跌之机,大量买进。5年后,公债本息又让他提回300万法郎。数年后,人们才看清楚,贴现的票据升值让弟弟的剩余债务缩减为120万。之后,他一拖再拖,总是不偿债,几年后已经没有人再来索要。他用这个方法,既保住了家族的名声,还从中赚了钱。至于把夏尔送到印度,也是为了拽掉包袱。

      有一天,葛朗台先生发现母女俩正在欣赏夏尔留给小姐的那个金画像。“噢,是真金!金子!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说着他像老虎扑向一个熟睡的婴儿一般,扑上去,抱住不放,想把上面的金板抠下来。小姐以死相逼,他才松手。“啊!啊!我明白了,原来夏尔给你这个,换走了你那袋金币,不是吗?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好女儿,终于我明白了。”


欧也妮•葛朗台_第8张图片


      太太的病越来越重,1822年10月她平静地离开了尘世。死之前,她委托公证人克罗旭先生想办法,让自己的丈夫不要再软禁女儿。公证人很快做到了。他说:“葛朗台先生,你真糊涂,如果不对女儿好点,等你的妻子去逝后,按法律,她有财产的一半继承权。想想,你的财富会少多么大一截?”公证人早已看透了他的心,所以马上见效。葛朗台先生决定向女儿屈服。

  妻子尸骨未寒,他一方面假意对女儿更加疼爱体贴,另一方面却盘算着如何想法把她应得的那份财产收回来。他搀着她去用午饭,几小时慈祥地望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孩子,爸爸是那么爱你,你也知道我非常喜欢钱。不如把那一份财产再交给我管理,反正你要它们没有什么用处。”

  此刻,小姐还在为母亲的离世、恋人的离开而伤心。“与爱情比起来,钱对我来说又有什么用。”

      “这么说,你已经同意啦,不会反悔?”他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恨不能马上把小姐的手按在协议书上。

      “我同意,放心吧,绝不反悔。”她一气之下,在公证人面前签下了放弃财产登记的协议。从此,葛朗台先生的顾虑再也没有了。我知道,小姐一直以来对金钱并不看重,也并不理解这份协议的份量,她不应该这么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夏尔没有写回一封信来,他在印度到底怎么样了?我也为小姐担心着。

      日子还像往常一样,时光流逝,花开花落。但葛朗台先生老了,走不动了,坐进了轮椅,1827年得了瘫疾,病情恶化,终于在82岁去逝。


欧也妮•葛朗台_第9张图片


      去逝前一年,他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和教授起自己的女儿来。告诉她院子里的一切,还有外面有多少田地,牧场,林地;如何向佃户收租,并查点各个地块的情况;委托公证人带着小姐去察看早年买下的、一直没有住过的、价值300万的一处园林别墅,还有周围附带着田庄、小河、池塘、森林等私家土地;告诉她如何与银行家核对他们放出去的款子,买进的公债数目。最后,让她把轮椅推进密室里,一个金币一个金币地数着,一桶一桶地介绍,一块一块地擦净瞅着。擦的明晃晃之后,说:“孩子,你去忙吧,我在这独自呆一会儿。”可他一呆就是几个钟头,甚至是一整天。

      葛朗台先生的活动范围更小了。每天总让小姐把轮椅推进密室,他看着那成桶成桶的金子,一一清点过目,摆在桌上看着,在着迷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让着迷升级。后来,干脆住在了能瞅到密室门的另外一个房间。他的耳朵比狗还灵,只要听到什么动静,就叫喊道:“快去看看,是不是有人来?”

      他无法出门,不能独自行动之后,再也看不到他的葡萄园了,再也无法发挥那箍桶匠的手艺,只能在脑子里想想他的牧场、白杨林、从没住过的乡村别墅,还有他的公债、密室、金币……他再也无力像老虎一般扑向熟睡的婴儿,去抠下金画像上的金框。一切的一切,化为对女儿的嘱托与吩咐:“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在弥留之际,牧师来做法事祷告,他瞅到牧师脖子上的镀金十字架时,一把揪在了手里……然而,他的手垂落下来,没有了呼吸。

      欧也妮小姐继承了他的全部财产,现在终于有了准确的数目,总价值1700万法郎。

      之后,公证人的侄子德•蓬风庭长、银行家的儿子阿道夫觉得老头去世,障碍消除,希望大增。于是,再次向小姐发起爱情攻击。然而,这位继承惊人财富的小姐平静如水,不为所动。如今,她已经30岁,她的心里只有她的初恋、她的夏尔。此外,再无其他。

      不久,夏尔终于来了信。“亲爱的堂姐,您忘了我吗?告诉你两个好消息:一是我在印度发了大财,积攒下120万法郎,刚刚回到巴黎一个月。二是我要和德•奥勃里翁小姐(19岁)结婚了。她们家是皇家的侍从,我要把姓氏也改成更加高贵的血统。侯爵的姓氏和地位有利于我的前程。堂姐,我没有忘记你当初给我的帮助,我给你一张8000法郎的汇票,作为当初那一袋金币的补偿。你爱我,我是知道的,但我觉得你一直生活在乡村,没有见识过巴黎的世界,不懂得上流社会的规矩,请为我的未来祝福。此外,我母亲的那个金画像,烦劳你派人捎到巴黎就行。—您忠实的堂弟夏尔。”

欧也妮•葛朗台_第10张图片


      她白等了7年,天塌地陷。可怜的姑娘并不知道,夏尔被打发到印度后,贩卖人口、放高利贷、偷税走私。只要能发财,他什么都干。他还和各种肤色的女子鬼混,把欧也妮小姐忘得一干二净。他为了高攀权贵,竟和奇丑无比的侯爵小姐订了终身。

      船沉了,在希望的茫茫大海上没有留下一截绳索,一块木板。我的心和她一样,凉了半截。她一遍一遍地看着这封信,没有叹息、没有眼泪,我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在这时,传来一个坏消息。银行家格桑拉先生试图到归国回来的夏尔那里捞点油水,因为夏尔的父亲还欠有100万的债务,加上这么多年的利息共计150万法郎。当初是他出面才压下这件事的。对此,夏尔并不领情。于是,银行家准备招集债权人索要。夏尔的未婚妻一家得知信息后,要提出退婚。

      小姐马上采取了行动,给堂弟回信说:“亲爱的夏尔,当初叔父留下的债务,我已经还清。我想,一个破产者的儿子未必能娶到侯爵小姐!为了成全您的幸福,我无物可赠。永别了,堂弟……”

      这时,夏尔才得知,堂姐的身价高达1700万法郎,不由惊的浑身颤抖。


欧也妮•葛朗台_第11张图片


    第二天,小姐把庭长德•蓬风叫来。当场问道:“先生,我知道,这么多年您喜欢我什么。现在,我要让你马上决定:如果你提出娶我,我马上同意,但有一个条件是请您发誓,不向我提出婚姻给予您的任务权利,只做名义上的夫妻。你同意吗?”

      德•蓬风已经等了小姐10多年,如今已经43岁,接下来他该怎么做?答案在书里。

      上面就是葛朗台家族两代人的故事。最后,我还要补充一点。60岁那年,承蒙小姐开恩,我嫁给了田产看守人科努瓦耶先生。我们夫妇成了小姐家的主事管家。我绝没有想到,老来会获得一份甜蜜的爱情。


        (二)小说的艺术价值


  为了解巴尔扎克塑造的人物特色,接下来,让我们对比一下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的故事,借以深刻理解这部作品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价值。

      “四大吝啬鬼”产生于3个国家、4位作家笔下,虽然作品成书的时间不同,但从反映的阶级意识来看,排序如下:泼留希金应列为最早,他代表了沙俄封建农奴制下的地主形象。夏洛克排行第二,他是十六世纪封建社会解体、资本原始积累初期旧式的高利贷者。阿巴贡排行第三,是十七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资产者。葛朗台排行第四,代表了十九世纪法国革命动荡时期靠投机致富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

      1、泼留希金

      出自于果戈理的小说《死魂灵》,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他穿得破烂不堪,衣服象妇人的家常衫,沾满了面粉不说,后背还有一个大窟窿。颈上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腰带,还是绷带?不能断定,反正决不是围巾。


欧也妮•葛朗台_第12张图片


      他形似乞丐却实为富豪,仓库里的物品多的变质腐烂,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粪堆,只差没在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像石头,只好用斧头劈下来……财产多的几代人也用不完,可他仍不满足。见到一块儿旧鞋底儿、一片破布、一个铁钉、一块碎瓦,他都捡拾回家。只要是他走过的道路,用不着打扫就变得干干净净。见到一个女人把水桶忘在了井边,他便飞快地提走。假如被当场捉住,就和气地放下。然而,偷盗的东西一进他家,便成了祖父传下来的,或者他如何如何买的。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想做衣服,从部队来信讨钱,他除了诅咒外,从此断绝往来。这个腐朽没落的守财奴是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

      2、夏洛克

      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成功塑造的高利贷者。他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完全是一个集贪婪、阴险、狡猾和凶残于一身的吝啬鬼。他虐待克扣仆人,不让他们吃饱饭;限制女儿与外界交往,导致她最终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


欧也妮•葛朗台_第13张图片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放款时不收利息。夏洛克认为,这破坏了高利贷的行业规矩,为此十分痛恨。后来,借款人安东尼奥同意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金额还钱时,他没有丝毫的怜悯,反而借机报复。在法庭上,坚持按约从对方的胸口割下一磅肉。主要目的是想置对方于死地,好让自己的高利放贷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他代表了封建社会解体、资本原始积累初期的高利贷者的形象。

      3、阿巴贡

      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里的主人公,取材于罗马喜剧《一罐黄金》。阿巴贡生性多疑,视钱如命,对仆人和家人十分苛刻,甚至对自己也不放过,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顾儿女的意愿,执意让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欧也妮•葛朗台_第14张图片


      他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守财奴典型。当时,高利贷的法定利率为五厘,他却提高到二分五厘,而且乘人之危,要求用一大堆破旧的家具与破铜烂铁来顶替3000法郎的现金,债户被逼得倾家荡产。然而,他处心积虑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脱脱上演义了一场“辛劳一生转成空”的人间闹剧。

      4、葛朗台

      是巴尔扎克在前面已有的三位吝啬鬼之后,独创的利用革命动荡时期而投机致富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为挣大钱,他盘剥外人;为省小钱,他刻薄家人,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如果说,他为女仆拿侬像狗一样套上了一个带刺的项圈,她一开始觉得刺痛,后来就适应了;那么,他本人自从主动伸进金钱的项圈后,就忘记了亲情、人性及一切。从此,金钱已经使他异化,他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像台机器一样去运转赚钱,同时活在金钱虚幻的世界里,直至最后走进坟墓。

  葛朗台从来都是认钱不认人,不信上帝,只信金钱。信上帝是女人和傻瓜们做的事。他说:“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用一生的行动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个信仰。女儿的爱情悲剧、一生的孤独就根源于此。相反在小说结尾,作者安排仆人拿侬在60岁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爱情,这是多么可悲的对比与讽刺。

      由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到,四位名家塑造的四代吝啬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的共同点是吝啬和贪婪,都不顾人性、道德和情感,完全作了金钱的奴隶。

      那么,葛朗台有什么个性特点呢?与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泼留希金的迂腐相比,葛朗台最大的特点之一是狡黠。对于这一点,巴尔扎克用大手笔和精雕细琢相结合,从众多方面作了展现。

      比如他为了得到教会拍卖的产业,不惜重金贿赂拍卖官;葡萄酒涨价时,告诉别人再等等,自己却在顶峰转身脱手;众人受害后,下次葡萄酒涨到每桶100法朗时纷纷抛售,他却囤积到200法朗才卖出,多赚一倍;弗鲁瓦丰家的园林别墅出售时,主人担心无人有实力整体买下,准备分割卖出,他指使公证人诱骗卖主整体出售来的快。但在手续办妥、等待付款时,借对方正缺现金之难,落井下石,再次压价,令人大惊;他知道弟弟欠下巨额外债时,见死不救,把侄儿打发到印度,美其名曰“让他自食其力,得到锻炼”。同时对债权人设下圈套,从弟弟的死中反而获利;太太尸骨未寒,他就釆取行动,以亲情为诱饵,以女儿的恋情为法码,百般讨好,目的却是为了骗女儿放弃对亡母财产的继承权。

      除了狡黠,葛朗台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善于投机和钻空子。这是巴尔扎克在塑造人物上区别于另外三个吝啬鬼的地方。葛朗台尤擅长让钱生钱,除了传统产业,他精于金币投机、票据贴现、公债投机,这是普通人所不具备的。他的至理名言是:“钱像人一样是活的,会动的,它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生产”。他懂得如何让货币在流通领域不断增值,即价值规律、商品交换、货币周转和杠杆原理对资本积累发挥的巨大作用。他从银行家耳中得知公债连续大跌,大量吃进,连银行家都没想到投资金额如此巨大!

  读小说时,我们会感到,葛朗台的结局是可悲可笑的,但并不令人反感痛恨,没有觉得他是一个应该被千刀万剐的坏人。尽管几乎人人都受到过葛朗台那钢牙利爪的伤害,然而却无一例外地对他表示敬服,异口同声地称赞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能干的人,甚至把他看成是当地的荣耀。为什么?因为葛朗台就是资本主义崛起时代的代表。在资产阶级上升之初,投机冒险、想办法赚钱,赚大钱,是每个人天经地义的理想信念。在大家的心目中,他是那个时代的成功者,而成功的标志就是他比别人更有钱,比别人更有办法弄到更多的钱。

  巴尔扎克最伟大的地方是,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发现了一个趋势和真理:封建贵族会越来越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将取代它,走上新的历史舞台。对于这场变革,他描述为“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通俗地说,就是金钱在逐渐代替贵族头衔,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因此,他把葛朗台塑造成一个貌似“商业精英”的形象,背后隐含了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崛起历程。作者写这部小说的目的就是借吝啬鬼的故事,以惊醒世人,揭示资产阶级的发迹史,为贵族阶级的没落唱挽歌。他认为,“小说家的任务不仅在于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不仅要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这就是小说的艺术高度和社会地位。



欧也妮•葛朗台_第15张图片


      据说,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一生阅读了大量的经济学、历史学、哲学、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的书籍,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素材。他了解历史,洞察人性,洞悉社会,看到了繁荣景象下的罪恶,然后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他还通过精巧的构思,把96部小说前后贯通,联为一体,合称为《人间喜剧》。其中,塑造了2472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每部作品相互关联,同一个人物重复出现,组成了一幅包罗万象的法国社会风俗画。无论如何说,这都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而《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里最出色的画稿之一。

  他之所以能被誉为“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之父”、他的作品之所以能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葛朗台之所以能登上举世闻名的“四大吝啬鬼”之列,全部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此。

      可惜,这位浪漫情调极为浓厚的伟大作家,因劳累过度,年仅51岁去世。按他本人的计划,《人间喜剧》应该包括144部小说,但最终有50部未能完成。尽管如此,却丝毫不影响他在文学史上树起丰碑。

      公认的评价是,巴尔扎克为文学创造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使小说获得了空前的表现力。艺术气魄宏伟,生气勃勃,和显示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却比现实更加集中、凝练和强烈。他的作品如“朴素的史诗”,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称赞,他是一位“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的超群的小说家”。恩格斯认为,“他的辉煌巨著《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最伟大的胜利,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我从《人间喜剧》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的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中)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上学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欧也妮•葛朗台_第16张图片


      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好友雨果献上了慷慨激昂的哀悼:“悲哉!这位力量惊人、从不疲倦的工作者,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作家,这位天才……他将继续在浮于我们头顶的云层之上,在祖国的众星之中,闪耀光芒。”


        (三)几点思考


      葛朗台家族两代人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1、金钱不是万能的。葛朗台精于算计却没有算到,自己死时没能带走一分钱,还是如数留给了女儿;他去世后,女儿又把这笔巨额财富留给了谁,他更无法算到,不是吗?顺便提醒一下,近100年前的1700万法郎,按增长10倍计算,至少相当于人民币十几个亿,想想这是多么大的一笔巨资!

      2、贪婪是一剂毒药。他支配金钱,又被金钱所支配,直到呼唤着金钱走进坟墓;他把爱奉献给了金钱,而把冷漠无情留给了自己;他看着金钱,心怀不甘地离开了尘世,却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可怜的姑娘守着父亲留下的巨额财产,成为一帮利欲熏心之徒追逐围猎的对象。既使没有公证人的侄子、银行家的儿子,也会有像他们一样的猎手虎视眈眈。造成这些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值得深思。

      3、金钱之外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葛朗台一生蜷缩在古老、闭塞、保守的外省小城索漠,占有金钱却不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他称雄一世,积下万贯家财,除了活在一种虚幻的满足感之中,可以说一无所获。假如他懂得生活中还有天伦之乐,女儿的一生又怎么会不幸福?

      最后,让我们讲两个小故事,以结束本文。同时,也借此机会,感谢我的一位大学老师极力推荐这部名著。他最喜欢巴尔扎克的作品,曾开过文学欣赏的选修课,可惜我那时已经毕业,未能领略老教授的风采。

      第一个故事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里的情节。大卫的老看妈坡勾提女士,晚年找了一个老伴叫巴斯奇。巴斯奇先生是一个马车车夫,相当于如今的出租车司机,省吃俭用,人又实在。二人结婚后,日子过得非常幸福。但巴斯奇也是一个视财如命的人,外出行车时,常年在屁股下面坐着一个小木箱,里面就是他的全部财产。晚年生病,箱子先是放在床下,后来等到无法起床时,让老伴把箱子放在枕头边,以防自己睡熟后被盗,就差没有拴一根绳子套在手腕上了。每当从箱里取钱支用时,别人都不能看,必须出屋关门,他才颤抖着手拿出自己的血汗钱。等他去世后,坡勾提才有机会打开丈夫一刻也不离手的存款箱。人们一直传言,这个车夫一生节俭,无儿无女,老来成婚,一定积攒下一大笔钱财。没想到,里面只有300英镑。

 

欧也妮•葛朗台_第17张图片


      我以为,巴斯奇的故事是作家狄更斯杜撰的,没有想到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接下来,让我们看第二个故事,它是发生在身边的真事。

      一位90岁的老太太,膝下有4位子女,都很孝顺。老人名下有数万元存款,还有丈夫生前留下的一处两居室的楼房。随着她年岁增高,大家都觉得,这笔“小小的遗产”应该早点落地。因为子女们担心老人去世后,遗产继承需要作公证,手续繁琐不说,还需要儿女们全部到场,建议老太太早些定夺。子女家的条件都不错,谁也不会在意由谁来继承。但老太太一听到这个话题,就害怕。这事已经提说了快10年,老人就是不撒手。子女们提醒一次,她就害怕一次;被提醒的越多,她就越害怕,误以为子女们一心想合伙夺去她的财产,无形中搂的更紧了。如今,她最关心两样东西:存折和房产证。据说,干脆把存折整天装在上衣的里兜,一有时间就摸摸,生怕不见了。房产证压在自己躺的床铺下,有孙子或者外孙子来,总是让孩子们帮助翻起床铺,亲自检查一下,看是不是还安安稳稳的。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无论是作家狄更斯,还是巴尔扎克,他们的小说并非凭空杜撰,都是有真实的生活影子在里面,不是吗?

      告诉这个例子的朋友还说,在葬礼上,看到那些妻子爬在丈夫灵前哭着说:“唉!我对不起你,你一辈子最喜欢车,我却没有同意你买,真是后悔。如今,我为你买了最豪华的轿车。一会儿就去烧,别忘了收。”又听到那些丈夫哭说:“啊!真是后悔,你平身最想戴个纯金手镯,我却没有让你如愿。如今,我为你扎了好多的金镯子,还有玉坠子,玉手镯,你要是嫌不好,过几天我给你烧新的。”

  听了这些,您是不是又联想到了葛朗台的影子?其实,无论钱多钱少,道理是一样的。金钱只是一个数字,用了才有价值;它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不是给人套上枷锁。

  有笑话说的好,人生有三件事最悲哀:人死了,钱没花完;人没死,钱没处花;人活着,钱没了。想想,这三种情况哪个更适合上面的故事呢?




《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著),张冠尧(译),人民文学出版。


张冠尧(1933-2002):北京大学法语系一级教授,精于法语,主要译著有《狄德罗美学论文选》(合译)、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司汤达的《红与黑》、《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莫泊桑的《漂亮朋友》等。





欧也妮•葛朗台_第1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欧也妮•葛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