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集:古诗词典故3

雅集:古诗词典故3_第1张图片
雅集:古诗词典故3
近年来,古典诗词已成为读者大众最喜欢的国粹之一。优秀的文化需要传承,而传承首先需要深入准确地理解和鉴赏。古诗词里的典故,为理解鉴赏诗词设置了一道古代文化的关卡,典故涉及的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诸多领域,许多典故还被后世正用或反用,引用或化用。为了让热爱古典诗词的诸君包括高考备考学子,更准确深入地理解典故本身及其在古诗词中的意义和作用,耗时费力,整理编校,与诸位分享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前言
雅集:古诗词典故3

【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李贺《南园十三首》:“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的技艺。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雅集:古诗词典故3_第2张图片
雅集:古诗词典故3

【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离别的伤感惆怅或是对故乡的思念或是历史盛衰沧桑巨变。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北岂知劳?”

【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东隅已失,桑榆非晚。”

雅集:古诗词典故3_第3张图片
雅集:古诗词典故3

【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碧绿的宝石。《新唐书.卷一三五·高仙芝传》:“仙芝为人贪,破石,瑟瑟十余斛。”《元史.卷二四.仁宗本纪一》:“帝曰:‘所宝惟贤,瑟瑟何用焉?’”形容风声。三国魏·刘桢《赠从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唐·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形容寒冷瑟缩的样子。《官场现形记·第一四回》:“只剩得一件布衫,跪在地下,瑟瑟抖个不了。”

雅集:古诗词典故3_第4张图片
雅集:古诗词典故3

你可能感兴趣的:(雅集:古诗词典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