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厝垵之谜

前两天去了趟厦门曾厝垵,看到我发圈圈的李同学调侃说,曾啥啥,曾后面那两个字标拼音。

曾厝垵,哦哦哦,标拼音zengcuoan。这个地名字字有含义。曾,与姓氏有关,厝,闽南方言,房屋的意思,垵,与庵同音。

曾厝垵之谜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个位于厦门思明区环岛南路,名“曾里”,又称“曾家沃”“曾家湾”地方,明朝的时候是海澄港商船停靠之地。

那时,海澄开往海外的船舶需要到厦门查验,查验需要当然需要办理相关手续,通过相关检查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办理,于是这些船就停靠曾厝垵避风候汛。

有研究说,曾家沃的沃,也是方言,意思是泊船海湾;曾家湾的湾,是指舟楫出入港口。

曾厝垵依山傍海,历史上是个渔村,“男渔女耕”,男人出海打渔,女人在家耕地带孩子。村里,曾是大姓,后来曾、黄成了大姓。

有统计数据说,这个地方本地居民不到5000人,外来人口是它10倍不止。

曾厝垵之谜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厝垵之谜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厝垵之谜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厝垵之谜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漫步曾厝垵,我联想起成都的宽巷子、窄巷子和锦里,但它们又还不一样。

就街巷的宽窄而言,感觉与宜宾的古镇李庄差不多。但曾厝垵摩肩接踵的游客,琳琅满目的东西,目不暇接的各种物件,又比李庄丰富。

当然,各地有各地的历史沉淀,各地有各地的习俗风物,或许没有可比性。

走在曾厝垵,可见当年华侨建造的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格的“番仔楼”。

这个在时代的潮流中被文创改变的渔村,生机勃勃。

曾厝垵之谜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厝垵之谜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厝垵之谜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厝垵之谜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直观的是有吃有喝,5寸左右的油炸大虾3元/只,烧烤生蚝1元/个,大串鱿鱼15元/串,海螺10元/4串。有种小烧烤名叫扯个蛋,有家烧烤店取名“超哥鱿鱼研究所”。

一家挨一家的店,卖服饰的,卖古玩的,卖芒果干、芒果饼、榴莲糖,沙茶面的,还有海鲜餐厅,热热闹闹,目不暇接。

珍珠店年轻的老板正在邀请游客从装着贝壳的水箱里使劲捞,找到心仪的就捞出来,现场打开,“这有一颗,那也好几颗”砸开贝壳,惊呼声引人围观。

曾厝垵之谜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厝垵之谜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厝垵之谜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厝垵之谜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随着人流,看到“台湾印象美食城”,我们便走了进去,一个接一个摊位,全是各种吃的,东瞧西看,花198元选了一大盆有霸王蟹的海鲜吃将起来。

吃饱了肚子,又开始在人流中闲逛。

走着走着,看见有个“厦门电影制片厂”,门口摆着过去的老物件。据说,村里有一个有名的华侨,名叫曾国办。1927年,这位先生和他的弟弟曾国聪一起,投资建起了厦门思明电影院。

曾厝垵之谜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不知道,这个电影制片厂与曾先生有无关系。

行走在曾厝垵,会看到红砖古厝和有着南洋风味的“番仔楼”,还有的建筑群综合了这两种建筑风格。老建筑的前两“落”屋顶有的是马鞍脊,有的是燕尾脊,而最后一落却是南洋风味的“番仔楼”。

如今,这些华侨的房屋除了一小部分由华侨的后代或者亲戚居住外,大部分都变成了民宿客栈。

曾厝垵之谜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厝垵之谜_第1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厝垵之谜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厝垵之谜_第1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漫步曾厝垵,总会在沿街或者转角处看见各种风格的民宿。

统计数据说,曾厝垵“五街十八巷”,有民宿325家。蓝色调的是新建筑,橙色调或者看起来比较古朴的一般是番仔楼,一色大红外墙的可能是闽南古厝。还有的在墙上挂着绿植或者鲜花,有的在庭院吊着摇椅,有的铺着鹅卵石,甚至放着一艘渔船,让人感受着海滨情趣,渔村味道。

一家银铺与众不同,门口摆着桌案,年轻的男女店员,穿着统一的浅灰工作服。坐在案前叮当叮当打制银具的帅哥,任眼前的街上人来人往,不主动找他搭讪,他就埋着头叮当叮当干他的活。店里玻璃柜里的银项链、手镯、戒指、耳环,或精巧或华丽,只要细细端详,目光总会被粘住。店小伙用托盘端杯水来,轻声细语介绍工艺,说这银丝掐花,是来自四川的绝活……我们这里卖得很好……

曾厝垵环岛路边,一辆接一辆旅游大巴,不断拉来游客,我目测了一下,大多是年轻人或者带着孩子来的中青年。

我在想,这里为何吸引了络绎不绝来自各地的文艺家、青年学生、旅游爱好者、年轻创业者?

除了走一二十分钟就是海边,除了周边有厦门大学,胡里山炮台,南普陀等著名景点,除了离鼓浪屿、台湾金门比较近,还因为什么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厝垵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