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自传》: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本文共3410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李开复自传》:有付出,才会有收获_第1张图片
封面

本书除了让我看到李开复的人生,还让我从他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看到了美国顶尖的几大公司的“内幕”。其中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其实大公司也一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好的一面,之前在网上大大小小的文章里已窥见一斑。

李开复出生于台湾,11岁时到美国读书,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88年获得卡内基· 梅隆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在导师一再挽留下,留在学校任教,26岁当上了副教授,两年后他去了苹果公司,33岁时,任苹果公司的副总裁,他任职苹果公司的那几年,恰是乔布斯不在的那几年,那时的苹果正是危机重重,不断裁员,在苹果工作了6年后,他来到当时行业老大SGI公司,但好景不长,SGI公司也渐渐走向衰弱,两年后他去了微软,建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在微软工作了7年后,又来到了Google,成为谷歌中国的创始人。这期间他总是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循环往复,还将自己在美国的家搬到了中国。再后来他创办了“我学网”和青年“创新工场”,创立“创新工场”,是希望专门带领有创意的青年人,在一个有老师的环境中,让他们受到指导,挖掘潜能,做出有创意的企业,进而对社会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实现自己“帮助他人完成梦想”的人生目标。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李开复的妈妈在三十多岁时才生的他,前面有好几个姐姐,比他大好多,虽然他在家最小最惯,但在学习上他的妈妈对他很严格,书中说她虽然对我的淘气行为比较姑息,但她最在乎的是我的学习成绩,考得好了有礼物,考得不好甚至要挨板子,有一次把尺子都给打断了。

在11岁他到美国上学,攻克英文的那段文字里,他提到学习英文,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背再多的单词是没用的。他后来决定用多交流的方式,多听、多问、多说,当年他所在的学校的校长甚至每天利用自己的午饭时间,一对一地帮他补习英文,她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文拿来,每天给他念。坚持了一年,一年以后,他完全可以听懂老师讲的话,英文会话也没有问题了。(后来他发现,那些12岁以前到美国的孩子,往往都能学会没有口音的英语。)

初三时因参加一次作文比赛,让他终于理解了,对于一种语言文化的掌握,远远不只是会说当地语言,了解当地的习俗,更要对这种文化的历史和这个国家的制度有深刻的了解。另外,在写作方面,不仅仅要靠犀利的观点、华丽的语言,还需要充足的论据,而这都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和多年的积累。只有多读书,多查阅资料,多了解历史,才能真正深入一种文化的内核。在努力攻克英文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对中文的持续学习。每次和家人在一起时,都用中文说话,每次和妈妈通信时,他的妈妈都要求他必须用中文写,而他的妈妈每次在给他回信的同时,都会把他的信寄回来,她会认真地修改,标出错别字和用词不当的地方,就跟批改作文一样。他几乎每天都在用中文写作,所以才没有忘记中文。

我想如果不是他从小在求学的道路上,付出了那么多的汗水,即使他天资再聪颖,也不可能有后来的收获和成就。

在美国求学中,他渐渐的发现了东西方教育的差异,美国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所注重的准则是:自由、独立、自主学习、重视理解、重视实践。老师重视学生发表的意见,甚至鼓励学生反驳老师。美国教育中一个基本思想是:教育不是死的,不是让学生把握一系列静态的知识,而是教学生通过理解、思考、创新,来继续增进对知识的思考能力。学习成绩只是一种表象的结果,而学习能力才是伴随一生的能力。

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你人生中的财富

在第五章‘工作在苹果’中,他提到苹果的一位“管理导师”曾对他说的一段话:作为管理者,你的性格过于软弱。当你需要作正确选择的时候,你需要拿起手里的武器。做经理,不仅要有智慧,还要有决心。好的管理者不能只是个技术专家,他需要有多元化的领导力。除了要有同理心,处理好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你也需要展现你的魄力。并不是对每一个人好,就能赢得尊重。尊重原则,有效执行才是管理的真谛。

作为技术出身的管理人员,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是技术人员可以看出一个产品的发展趋势,预测它的未来。而弊端就是,技术人员喜欢追求真理,而忽视整体运营,注重智商,而忽略了管理中需要的情商。而作为一个管理人员,情商比智商要重要得多。

他在第九章‘最艰难的60天’中用了将近60页,写了他当年因从微软辞职去Google而打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一场官司,从中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人在面对现实利益面前,人性的两面皆毫无掩饰的显现出来。正如他在书中所说:

在经历一次人生危机的时候,一切都仿佛凸透镜一样,折射出人生百态。有的人坚定不移地支持你,有的人冒着自己受伤的风险帮助你,而有的人在经历心理挣扎后退却,有的人也在这个时候作出了伤害你的决定。官司,就像一块试金石,不经意间,把人间万象顷刻检测了一遍。

在最后一周取证的日子,我度过的每一天、经历的每件事、遇到的每个人都让我感慨万千,我既体会到人情的凉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生活在世间的人都明白,在遭遇人生重大危机的时候,只有亲人会不离不弃,并且给予你坚定的支持。

因为这次诉讼,我更加清楚我将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也更加清楚将要为什么样的公司工作。我坚守正义会充满无穷的力量。这是一次让我终生难忘的人生历练。

好工作需要有好实力相匹配

书的第十章‘谷歌的童话世界’写他在Googe工作的经历(2005年-2009年)。Google公司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世界有目共睹的,如每个工程师可以配备两台速度最快的电脑,休息区有游戏机、跳舞机、台球桌、健身房,按摩室里有专业的按摩师、游泳池等。但要想进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第一条,你必须是全球顶尖学校的学生,之后还要经过N次笔试、复试、面试,才有可能进入该公司。他们认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首先存在于世界上最优秀的高校里。所以说,好工作与自身的能力和实力息息相关。

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之余,学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

Google公司崇尚:快乐、放权、自由、宽容、平等、追求卓越的文化,另外还有一个神奇的管理方式,即“20%时间”,就是员工可用80%的时间来做已经设定的项目,而另外20%的时间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想法、灵感来创造产品。这是谷歌文化中的精髓,正是因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项目,才让无数的工程师产生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员工不需要担心这个项目会不会赚钱,会不会变成成功产品,会不会没有资源,会不会得到老板的批准。大部分“20%时间”项目,来自谷歌软件工程师自身的兴趣和生活。“20%时间”,并不是真正掐算你是否真的把一周中的一天用于创意,它不是僵化的形式,它代表的是一种自由、创新和思考 。在谷歌总部,“20%时间”的工作有时也可能最终演变为全部时间里的正式工作。这种方式让工程师在执行相对枯燥的改善搜索质量的工作同时,享受思考和创造的乐趣。

看到这里,我想到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题为“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文中同样说到一份好工作的标准里必须有一条:必须有时间成长,而不是无休止的工作。因为每份工作必然包含大比例的重复性、同质化工作,时间一长,肯定会磨掉一个人对工作的热情,如果一个人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做着重复性工作,忙到没时间学习,那又何来进步和成长?所以学会在工作和生活中,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很重要。

书中还回忆了作者11岁那年,上小学五年级时,和另一个小朋友合著了一部集“科学、武侠、传奇、爱情”一身的《武林动物传奇》,主人公就是他的家人,他给他们每个人都编了个名字,画风搞笑,语言幽默,家里人争相传阅这部小说,大家都被里面的人物逗得哈哈大笑。在这部长达数万字的小说里,他们每个字都是亲笔而书,每幅插图都是亲笔绘制,每页右上角还标上页数,书的最后,还写上几行字“1972年8月3日发行……翻印者死!”

小小年纪就能写出数万字的小说,由此可见,年幼的他,已崭露出不一般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看到这,我想起我上初中时,大概是受当时电视的影响,那时电视剧大多都是武侠古装片,看的多了,有一次我也开始自己杜撰编写和武侠有关的故事,大概写了20多页,开始是身边几个要好的同学在看,边看边催我继续写,后来传阅到班里好多人都在看。我想我当时那故事写的一定很“烂”,因为内容都是我胡编乱造的。之后初三的某个暑假,无聊在家,又拿出本子写有关青春校园里的故事,还起了个书名,为了给里面的人物起个好听的名字,我还翻过字典……最后还是没写完,这两个本子也早就不见影子了,不然还能拿出来回忆回忆。

本书除了以上内容,作者还回忆了他在美国上学时,以及工作时曾经发生的很多有趣的事,感兴趣的话,你们可以自己到这本书里一探究竟。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开复自传》:有付出,才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