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物,不役于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手中的手机

役物,不役于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手中的手机_第1张图片

猫哥今天先说一个故事:

从前,一位老和尚要带一位小和尚下山化缘。小和尚从小在庙里长大,没见过花花世界。下山前老和尚问小和尚:“世间最凶恶的是什么?”小和尚懵懂地看着师父,怯怯地说:“是老虎吧。”老和尚叹叹气,语重心长地告诉小和尚:“记住,世界最凶恶的是女子,特别是美丽的女子!”小和尚用力地点点头,记住了老和尚的话。

第二天清晨,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下山了,出了山门,走了不到二里地,就遇到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师徒二人正准备淌水过河,忽然瞥见河边有一着红衣的妙龄女子,左顾右盼,神情焦急。小和尚瞟了一眼,又赶忙收起目光,而老和尚却从容走上前去,问女子有何求。

女子娇滴滴地说:“小女子家在对岸,但河水猛烈,不知如何过去。”

老和尚淡定地回答:“女施主莫慌,老衲背你过去。”说完就蹲下身,女子犹豫片刻,就伏在了老和尚的背上。

惊愕的小和尚跟着师父,百思不得其解。

过了河,老和尚稳稳地放下女子,转头牵着小和尚继续赶路,一路默默无语。

走出五十里地,烈日当头,师徒二人在树下喝水歇息。小和尚终于忍不住问老和尚:“师父,你不是说世上最凶恶的是女子吗?你为何还背女子过河。”

老和尚微微一笑回答说:“徒儿,我背她过河就把她放下了,你走了五十里地还放不下啊。”

是的,生活中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放不下,其中最难放下的就是手机!而且现如今社会对于手机的使用都已经妖魔化了,特别是很多老师家长,一方面自己放不下手机,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孩子手机的使用,真可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在家庭教育中,身教永远大于言传,就像最近刷爆朋友圈的母亲和孩子一起在地铁上读书的相片一样。

回归到正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中的手机呢?

首先,我们看看手机到底对孩子的学习成长产生了哪些负面的影响。我在一本权威的教育期刊上看到这样一则报告,某大学的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对北京几个区的中学做了一个长达五年的调查,总结出这个时代卓越学习者的一些特质(简单理解就是学霸的共性是什么)。这份报告总结出成为卓越学习者最重要的两条特质是:

第一、始终保有对学习的兴趣。

第二、有强大的自我调控能力。

通俗地说学霸脑门上都写着“学习使我快乐”,学霸生活中都能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学业。

反之,手机正是这两条重要特质的深刻破坏者。学习的兴趣再大,在孩子眼里都不如王者和吃鸡。自我控制力再强,孩子拿起手机,也可以忘记一切。而且,手机的存在,把孩子对于外界刺激的“阈值”大大拔高了。再有魅力的老师讲课,也许都不如抖音中那些光怪陆离的视频;再有趣的物理实验,也许都不如各种游戏中亲自上阵大杀四方;再有魅力的文学作品,也许都不如B站上那些不断更新的动漫。所以,有人说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个手机。这话初听觉得耸人听闻,但确实是细思极恐的。

那么,生活中就不能给孩子用手机吗?我教书十三年,只见过一个学生在课内外完全隔绝网络的,这个学生是一个顶级学霸,但也是一个特例。

现实中,让孩子完全远离手机,和智能装备与网络完全地断离舍,也是不可能的。

智能手机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大势所趋。不能因为手机带来的负面效果,就因噎废食,让孩子完全脱离手机。

个人认为,生活中我们对待孩子手中的手机,最合理的做法是:形成家规,有效管理,相互监督。

所谓形成家规,就是父母儿女共同坐在一起,商量家庭的手机使用规范。例如周一到周五,孩子不能用手机,周末则在家长监督下每天使用手机一小时,使用哪些APP,家长要基本知情。而家长在平日里多陪伴孩子,尽量放下手机。相信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什么非要立即处理的事情。多少次我沉迷手机时,球球的一句“爸爸放下手机陪我玩吗”点醒了我。脱离手机,用心陪伴孩子,才称得上高质量的陪伴。

所谓有效管理,就是大家都按照家规来控制手机的使用,有违反规定者,要有相应的处罚机制。反之,如果近期学业有进步,学习状态很好,也可以奖励多玩一些时间。总之还是要告诉孩子我标题的那句话:役物,不役于物。手机是人操控的,而不能反过来人被手机操控。

所谓相互监督就是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监督手机的使用,如果家人之间都没有面对面的交流,有话都在微信里说,不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吗?家长要监督孩子,孩子反过来也可以提醒家长。现实社会中很多家庭问题都是手机过度使用导致的。

现行教育制度下的学习和考试,要求学生能安静地上完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要求学生在九十分钟内专注地完成一套试卷。但现实中我接触一些孩子,不到五分钟就要拿起手机看一下,对于手机的依赖已经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我也加入了一些学生的微信群,有时一觉醒来发现有几千条的聊天记录,各种表情包层出不穷。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孩子们,你们的世界里不仅仅只有手机。家长们,我们要引导孩子认识到手机之外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残酷。老师们,作为教育者我们先要自律,然后才能律人;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手机不仅仅是娱乐的载体。也可以是一种知识的载体;我们要让手机成为手中的学习工具,并指导孩子怎么运用手机去学习。

役物,不役于物。紧握智能手机的,是更智能,更有自控力的人!






t�$wL���

你可能感兴趣的:(役物,不役于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手中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