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九芒星。这是我的第2篇小作。
今天带大家解锁畅销40年不衰的思维逻辑书《金字塔原理》,作者为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全书共分为4个部分,包括: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
第一篇 表达的逻辑
1. 如何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
1)归类分组,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相似、同时出现、位置相邻的分组。
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者项目。
找出逻辑关系,提高抽象层次。
2)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单一思想统领下的金字塔结构。
3)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句子——段落——章节——文章——全文中心思想、核心观点。
不断对思想进行归类和概括,直至无可与之关联的思想可以继续概括。
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纵向:文章中的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2、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3、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组织思想的4种逻辑顺序:
1、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2、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3、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4、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2.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不要幻想一坐下来就开始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首先需要梳理想要表达的思想。
金字塔内的三种子结构: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横向的演绎或归纳推理、讲故事式的序言。
1)纵向关系
作者对思想的定义:向受众发出新信息并引发受众疑问的语句。
需要不断引起读者疑问并回答疑问,直到读者不会对文中的新表述提出任何疑问为止。
从视觉上使纵向的疑问/回答对话关系清晰化。
2)横向关系
表述必须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但不可同时具有,选其一即可。
演绎:进行3段论式的论述。其中,第二个思想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作出的表述,而第三个思想则从以上两个思想中得出推论。
归纳:保证该组思想在逻辑上具有共同点,并且可以用同一个名词表示。
3)序言的结构
问题的起源和发展以叙述形式呈现,叙述模式为:“背景”的时间和地点 situation ——在这一背景中应当发生了某件事情,可称为“冲突” complication ——使读者提出(或使读者提出)你的文章将要“回答” answer 的“疑问” question。
总结:典型的讲故事法——背景、冲突、疑问和回答。
3. 如何构建金字塔
1)自上而下法
主要步骤:
a. 提出主要思想。
b. 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c. 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d. 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e. 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举例:
2)自下而上法
主要步骤:
a. 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类似表格一样,列出所有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b.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归类整理后,形成纵向和横向关系。
c. 得出结论。
最后要得出的部分是:主题、疑问、答案、背景、冲突、(疑问、答案……)、关键句要点。
在撰写邮件或备忘录时需注意:序言中关于关键句要点的表述,要求读者在阅读的最初30秒内就应该了解你的全部思路;文章篇幅较长时,添加标题及小标题突出文章结构,标题要呈现某种思想、观点或论点,而不是只说明讨论问题的类别(如发现、结论)。
3)初学者注意事项
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不要在正文中才告诉读者过去发生的事情)
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告诉读者他们已经知道的内容)
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可以将演绎出的思想用归纳法的形式表达出来)
4. 序言的具体写法
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引发读者的疑问——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
序言要讲故事,是利用未讲完的故事所产生的悬念效果,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1)背景
背景句能够将读者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为讲故事做好准备。何时引入背景:具有独立性、无争议性的时候。
背景句举例:主语+正在考虑+事件+的可能性;任何……,……也不例外;根据……发现,……是……;与……一样,……也是……。
2)冲突
是讲故事中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促使读者提出疑问。
常见疑问如下:
3)序言的4种顺序变化
基本结构:背景S——冲突C——疑问Q——回答A
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
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4)关键句要点
回答由文章主题思想引起的受众的新疑问+呈现文章的框架结构
篇幅较长的文章中,需要列出关键句
篇幅较短的文章中,将关键句要点作为段落的主题句。
5)序言长度
一般情况下,序言需要2~3段
再短的序言也必须能够提醒读者其持有的疑问
6)关键句要点是否需要用引言
按照类似序言的方式展开一个小故事
好的序言须遵循以下原则: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不应含有读者需要证明后才能接受的信息;2、序言必须包含讲故事的3个要素,即背景、冲突和答案;3、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7)序言的常见模式
a. 发出指示式——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
要求和告诉某人做某事
背景:我们打算做X。——冲突:需要你们做X。——疑问:我们如何做Y?
背景:你做X。——冲突:必须按照Y方式进行。——疑问:什么是Y方式?
b. 请求支持式——我们是否该这样做
要求批准经费的申请
背景: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冲突:我们的解决方案需要资金或技术等多少支持。+疑问:我应该同意或批准吗?——回答:我们请您尽快批准此申请。(在后续正文中,就要写为什么要批准: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财务分析;额外的好处和效果)
c. 解释做法式——我们应该如何做?
背景:必须做X——冲突:还未做好做X的准备——疑问:如何做好准备。
d. 比较选择式——我们应该做什么?
背景:我们希望做X。——冲突:我们有各种不同的做X的方案。——疑问:哪一种方案最合理?(后续正文:回答为什么此方案好,关键句要点就写实施该方案的好处或别的方案为什么不合适或为了什么样的目的所以要实施本方案)
8)以两类常见的咨询性文章为例(项目建议书+项目进度小结)
a. 项目建议书
背景:你遇到一个问题(用1~2句话描述该问题);冲突:你已经决定请第三方帮助解决此问题;疑问:你是我们应该聘请来解决该问题的第三方吗?
关键句结构:我们理解该问题;我们有解决该问题的合理方案;我们在应用此方法上有丰富的经验;我们的项目安排非常合理。
b. 项目进度小结
背景:我们一直在处理X问题;冲突:我们告诉过你,分析的第一步是确定Y是否成立。我们现在完成了这一步;疑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阶段)
背景:我们告诉过你X;冲突:你要求我们调查Y,我们已经完成该调查;疑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二阶段)
最后总结一下,序言4要素:
介绍背景(S situation)、指出冲突(C complication)、引发疑问(Q question)、给出答案(A answer)
5.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横向的组内思想的逻辑顺序。
1)演绎
线性推理,每个思想均由前一个思想导出,引出因此。
3个步骤:a. 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案 b. 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需要针对第一句的主语或谓语;说明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
注意:在关键句层次上尽量避免使用演绎法论述,尽量用归纳法取而代之;演绎推理的过程不要超过4个步骤,推导出的结论不要超过2个。
2)归纳
根据共同点归类分组,概括出其共性。
2项技能:正确定义该组思想;准确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的思想。
2个步骤:找到能够表示该组思想的名词;通过自下而上提问的方式来检查推理;
3)演绎和归纳的区别
演绎推理:推理过程的第二个思想必须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的评述。
归纳推理:应当能够用一个单一的名词概括这两个思想,以检验你归的类、分的组是否恰当。
第二篇 思考的逻辑
在写文章时需仔细检查是否犯了以下错误:1)仅仅因为可以用同一个名词概括,而将关联性很小的思想排列在一起,实际上这些思想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2)金字塔结构顶端的中心思想,使用的是“缺乏思想”的句子,而非具有揭示性的观点。
避免无意义的罗列,要保证每组思想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明确说明这种逻辑关系的隐含意义。——如何去做?需要冷静思考(hard-headed thinking)。
首先,找出逻辑框架,确定逻辑顺序。
其次,概括出各组思想的隐含意义——即“归纳跃进”。
6. 应用逻辑顺序
演绎:演绎推理的顺序。
归纳:确定前因后果关系 ——时间(步骤)顺序;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结构(空间)顺序;将类似事务按重要性归为一组——程度(重要性)顺序。
1)时间顺序
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可以是实际的行动步骤或行动性的思想,也可以是大脑中隐含的思维过程得出的结论。
a. 根据结果寻找原因
写作常见问题之一就是无法区分原因和结果。某个过程或流程较长,且包括许多步骤,那么就会存在多个层次的原因和结果。(凡是超过7个,就应该归类分组。作者建议每组思想不超过4或5个)
解决方法:假设自己采取了文中提到的每一项行动,并想象一下采取每项行动之后产生的结果,就可以判断你必须采取的某项行动,是为了在时间是先于另一项行动,还是为了实现另一项行动。
b. 揭示隐含的逻辑思路
2)结构顺序
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概念性的,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过程。但是,这个“某事务”必须被合理地划分入不同的部分。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务时的顺序,如组织结构图、关键成功要素示意图等。
a. 创建逻辑结构
整体被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时,必须保证划分后的各部分符合以下要求:
MECE原则——各部分相互独立(mutually exclusive),没有重叠,有排他性。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
b. 描述逻辑结构
一旦建立起逻辑结构,就可以按照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依次描述各个部分。但是,在描述各部分时,有时也可采用过程顺序(时间顺序)。
c. 修改逻辑结构
依次画出各个部分,向读者呈现时使用的顺序,再进行修改。
d. 用结构顺序概念检查思路
检查在分组过程中是否有逻辑错误
3)程度顺序
也称重要性顺序。常见的问题是,表达者将思想简单罗列出来而缺乏深入思考的现象尤为严重。
a. 创建适当的分组
完全穷尽,相互排斥。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重要性顺序:明确指明每组中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具有共同特性,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列入该组。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最具有该特性的问题排在第一位,即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多数情况下是将最重要的思想放在第一位。有时可以是先弱后强。
b. 识别、调整不适当的分组
确定该组思想的类型——将同一类型的思想归类、分组——找出各类别思想之间的顺序。
快速浏览该组中的所有思想——检查逻辑顺序。
7. 概括各组思想
每一个思想是对下面一个层次的思想的提炼和概括
要确保思想属于同一组,应抽象、提炼和概括思想精华。
1)总结句要避免“缺乏思想”的句子
在得到一个概括性思想的基础上,如何延续思路:对其做进一步评论(演绎)或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归纳)
告诉读者做什么事——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动作、步骤和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意义)。
2)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在将各行动(步骤、流程等)联系起来之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行动(步骤、流程等)。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组合,尽量将每一组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a. 总结句要使用明确的词汇/语句
不要用模糊的措辞,要形成一个明确的最终结果、目标或里程牌。表述不明确,无法判断下面的层次的思想达到了这一层次的目标。
b.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组织各种行动、步骤等唯一合理的方法,就是根据其产生的结果归类分组。而不是根据行动的类别。
c. 直接概括行动的结果
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总结概括性语句,必须说明完成各行动步骤后导致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先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直接从各行动、步骤、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
3)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上的共性。—— 一组思想有以下特征说明有共性:针对同一类主语/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具有同一类隐含的思想。
寻找这些思想间更密切的联系。
完成归纳跃进,概括出主题思想。
第三篇 解决问题的逻辑
此类文章通常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我们应该做什么?(如果不知道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做吗?(如果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做?你会怎么做?(如果已经知道且接受解决方案)
流程: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问题)——分析/找到(解决方案)——组成金字塔(与他人交流)
8. 界定问题
判断问题是否存在:要看经过努力得到的结果(现状),与希望得到的结果(目标)之间是否有差距。
由某一特定背景导致的某一特定结果,称为非期望结果(R1,即现状,undesired result)
“问题”是指你不喜欢某一结果,想得到其他结果,称为期望结果(R2,即目标,desired result)
解决方案则是指如何从现状R1到目标R2。
该界定问题的方法称为连续分析,是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为以下按逻辑顺序排列的问题寻找答案:1、是否有/是否有可能有问题(或机会)?2、问题在哪里?3、为什么存在(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4、我们能做什么?5、我们应该做什么?
1-2界定问题(文章的序言);3结构化分析原因;4-5寻找解决方案(3-5是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观点、论点和看法)
1)界定问题的框架
展开说明框架中的各要素:a. 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切入点/序幕+困扰/困惑)] b. 我们不喜欢它什么?[非期望结果R1] c.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R2]
a. 把界定的问题写成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在提出疑问之前就要说明r1和r2
步骤:展开问题的基本部分;你的解决方案处于哪一阶段(已经提出,还是已经被接受);提出适当的疑问;检查序言是否呈现了界定的问题;检查金字塔是否回答了疑问。
2)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需要确定4个要素后才能界定问题,并由此寻找解决方案。
a. 切入点/序幕
由结构或流程组成。尽量作简单的设想和简短的描述,等到序言时再展开。
b. 困扰/困惑
现在发生、即将发生的事件,它对序幕中介绍的相对稳定的背景构成威胁,并因此引发了非期望结果(现状,R1)。
困扰/困惑产生的原因有:外部原因
c. 现状,非期望结果
d. 目标,期望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