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U算法—缓存淘汰算法原理

1、LRU

1.1 LRU核心原理
Least recently used(LRU,最近最少使用)算法根据数据的历史访问记录淘汰数据。其核心思想是“如果数据最近被访问过,那么将来被访问的几率也更高”;

1.2 算法实现
最常见的实现是使用一个链表保存缓存数据,详细算法实现如下:


LRU算法—缓存淘汰算法原理_第1张图片
LRU简化模型算法.png

算法流程:

  1. 新数据插入到链表头部;
  2. 每当缓存命中(即缓存数据被访问),则将数据移到链表头部;
  3. 当链表满的时候,将链表尾部的数据丢弃。

几种实现方案:
1.用一个数组来存储数据,给每一个数据项标记一个访问时间戳,每次插入新数据项的时候,先把数组中存在的数据项的时间戳自增,并将新数据项的时间戳置为0并插入到数组中。每次访问数组中的数据项的时候,将被访问的数据项的时间戳置为0。当数组空间已满时,将时间戳最大的数据项淘汰。

2.利用一个链表来实现,每次新插入数据的时候将新数据插到链表的头部;每次缓存命中(即数据被访问),则将数据移到链表头部;那么当链表满的时候,就将链表尾部的数据丢弃。

3.利用LinkedHashMap。 LinkedHashMap是用的HashMap加双链表实现的,而且本身已经实现了按照访问顺序的存储,这样可以直接用这个类来保存数据,只需要在移除元素时简单处理就行。

对于第一种方法,需要不停地维护数据项的访问时间戳,另外,在插入数据、删除数据以及访问数据时,时间复杂度都是O(n)。对于第二种方法,链表在定位数据的时候时间复杂度为O(n)。所以在一般使用第三种方式来是实现LRU算法。

1.3 分析
【命中率】
当存在热点数据时,LRU的效率很好,但偶发性的、周期性的批量操作会导致LRU命中率急剧下降,缓存污染情况比较严重。
【复杂度】
实现简单。
【代价】
命中时需要遍历链表,找到命中的数据块索引,然后需要将数据移到头部。
1.4 代码实现

/**
 * 类说明:利用LinkedHashMap实现LRU缓存, 必须实现removeEldestEntry方法
 */
public class LRU {
    private static final float LOAD_FACTOR = 0.75f;
    private LinkedHashMap map;
    private int capacitySize;

    public LRU(int capacitySize) {
        this.capacitySize = capacitySize;
        map = new LinkedHashMap(capacitySize, LOAD_FACTOR, true) {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removeEldestEntry(Entry eldest) {
                return size() > capacitySize;
            }
        };
    }

    public synchronized V get(K key) {
        return map.get(key);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put(K key, V value) {
        map.put(key, value);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clear() {
        map.clear();
    }
}

2、LRU-K

2.1 LRU-K核心原理
LRU-K中的K代表最近使用的次数,因此LRU可以认为是LRU-1。LRU-K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LRU算法“缓存污染”的问题,其核心思想是将“最近使用过1次”的判断标准扩展为“最近使用过K次”。

2.2 算法实现


LRU算法—缓存淘汰算法原理_第2张图片
LRU-K模型算法.png

算法流程:
1)数据第一次被访问,加入到访问历史记录表(简称记录表);在记录表中对应的K单元中设置最后访问时间=new(),且设置访问次数为1;
2)如果数据访问次数没有达到K次,则访问次数+1。最后访问时间与当前时间间隔超过预设的值(如30秒),访问次数清0并加1;
3)当数据访问计数超过(>=)K次后,则访问次数+1。将数据保存到LRU缓存队列中,缓存队列重新按照时间排序;
4)LRU缓存队列中数据被再次访问后,重新排序;
5)LRU缓存队列需要淘汰数据时,淘汰缓存队列中排在末尾的数据,即:淘汰“倒数第K次访问离现在最久”的数据。

2.3 分析
【命中率】
LRU-K降低了“缓存污染”带来的问题,命中率比LRU要高。
【复杂度】
LRU-K队列是一个优先级队列,算法复杂度和代价比较高。
【代价】
由于LRU-K还需要记录那些被访问过、但还没有放入缓存的对象,因此内存消耗会比LRU要多;当数据量很大的时候,内存消耗会比较可观。
LRU-K需要基于时间进行排序(可以在需要淘汰时再排序,也可以即时排序),CPU消耗比LRU要高。

总结:
LRU-K具有LRU的优点,同时能够避免LRU的缺点,实际应用中LRU-2是综合各种因素后最优的选择,LRU-3或者更大的K值命中率会高,但适应性差,需要大量的数据访问才能将历史访问记录清除掉。

参考:
1) 缓存淘汰算法--LRU算法
2)基于LRU-K算法设计本地缓存实现流量削峰
3)LRU算法四种实现方式介绍

你可能感兴趣的:(LRU算法—缓存淘汰算法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