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应朝向美好——《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笔记

教育理应朝向美好——《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之所以需要教育,是因为我们相信教育能够把人类带向美好。我们之所以用心去做教育,是因为我们相信每个生命都是朝向美好的。生活在教育中,就是生活在美好中。也只有让教育始终朝向美好,所有的生命才能如其所是地吐露芬芳。”——朱永新                             

                      探寻学校教育的灵魂

有一支西方考察队在神秘的原始森林考察,请了当地的印第安人做向导。每次连续进行几天之后,这位向导都会要求队伍停下来休息一天。他说:“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在古印第安,人们相信,灵魂是跟着人行走的。如若人走得太快,灵魂会跟不上。我们常常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我们从哪里出发,以及为什么出发。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给自己留点空间,以溯本追源,不断地返回我们出发的地方。

人的生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但不管人的生命多么复杂,其灵魂就在于对更高、更好生活的欲求。人的教育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不管教育如何复杂,其灵魂就在于激活个体内心对美好事物的欲求,以此来激励个体生命不断地自我生长与生成。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的灵魂就是引导着人不断地去欲求美好事物,以个体心灵中不断萌生的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来激励、引导个体生命的自我成长。教育的根本在于个体自身,只有激发个体自我成长的内在力量的教育才是真正健全的教育,否则教育必然会走向被动灌输。

有人说:我们当今的教育培养了越来越多的有知识而无文化的人。这话可能有失偏颇,但其中确实是折射出了今日学校教育的某种困境。我们在造就越来越多的知识丰富、智力优秀的年轻人时却忽视了给予他们相应的文化影响。知识的习得和文化的影响不能混为一谈,知识的习得更多地关乎思维,文化的影响却关乎整个人的存在。

点燃人的内心,唤起学生内心的转变,唤起学生整体生命姿态的转变,才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之所在。                           

               

教育理应朝向美好——《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笔记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个人记忆中的美好教育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要准确、全面、无误地回答这类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详情请见各大教育学专著。

然而,我们每个人其实在内心当中对教育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个人美好记忆点,或者说在受教育过程中多少会留有一些美好的回忆,那是一种当你回想起嘴角会不自觉上扬的心灵触动。

回首我的学生时代,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位老师是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孙老师。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在完成课堂作业,教室里很是安静。当时的我坐在第一组,靠墙的位置,那是一个让众多学生感到“最安全”的位置,总觉得做什么事情老师都不容易发现。于是,当作业写好后我便和后面一位同学很开心地传起了小纸条。不一会儿,我就听到了脚步声,我低着头也能感觉到脚步在向我逼近,“完了完了完了……”我紧张地在心里说道。

终于,孙老师在我面前停了下来,我忐忑不安地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就那一眼,我猜我会记一辈子。她的眼神里没有任何的责备反而有一丝笑意和宠溺在里头,她俯下身,压低了声音说道:“你在做什么?作业做好啦?检查过了吗?”我默默地松了一口气,心里只剩惭愧和感激……

那压低的声音我怎么也忘不掉,那眼神和那声音都包含了太多的宽容和爱,那样的爱真的是一种的触动我心灵的教育,那样的教育也让我真正地变得更好。

爱因斯坦曾称道这样一个关于教育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个定义绝对不是关于教育最权威的定义,但是这个定义却又提示着一个真理:真正的教育乃是深入我们的心灵、长久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并且催人向善的事物。

教育的中心是育人,教育的根本指向乃是人,好的教育一定是教育中的人切身地感受到美好的教育。                             

     

教育理应朝向美好——《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笔记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教育的实践形式:人与人的生动交往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的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是生动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一百余年前的哈佛哲人詹姆斯所言:“构成一所大学最本质的品质是什么?多年前在新英格兰,据说路边的一根圆木上,一端坐着一个学生,另一端坐着马克·霍普金斯,那便是一所大学。一个学校的质量取决于学校里人的素质。……教育从长远来说是一件在每个学生和他的机构之间展开的事情。我们过多谈论的方法,只起了次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人际接触。”真正的大学就是人与人的交往,是年轻人与有学问的长者之间的亲密接触。这也是梅贻琦校长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含义所在。

任何的教育活动都是建立在交往基础上的,正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必备前提。任何一个学子去回顾他的学校生活经历,可能真正让他留恋的更多的是那种自然状态下的师生、生生之间发生的的令其倍感温暖的一个个瞬间。

当然,一个完整的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教育,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不仅仅局限于校园之内,而应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怀抱着教育理想且行且思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提出:“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或更伟大的呢?”教育创造着未来,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实际上就代表着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在学校教育早已普及的今天,教师这个职业在各种非正常因素的交错中早已失去了过去的迷魅甚至被人抱以偏见着。可是,我仍然想说,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一所好的学校,对于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意义真的非凡。我相信有太多的一线老师是这样的:他们总是能深切地意识到自我作为教师的根本意义所在,他们在内心中一直都坚守着属于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每一个平平淡淡的日子里去陪伴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不求轰轰烈烈,只愿身边的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因为他们的存在而被照亮。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这样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我们需要学会在日益繁杂的事务缠绕中回到自己,回到我们对内心、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努力活出我们作为教育者的那份从容、宁静与纯粹。走在教育的路上,让我们且行且思…… 

教育理应朝向美好——《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笔记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理应朝向美好——《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