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人间词话》

今天给大家分享《人间词话》我本来没有打算分享这本书,因为有童鞋想听而我刚读完觉得值得写写书评心中早有题纲所以分享一下也是可以的。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还望各位大佬多多指教。

说正文之前先说一点题外话,很多人说《人间词话》难懂,我也觉得难懂。在这里分享两个读书的小小的心得:一我特别认同傅雷在《傅雷家书》里所说的“读《人间词话》需要先读个一百来首词。”我自己去年背了一百首词读起来尚且吃力,可能是傅雷他们那代人接触诗词比较多所以专门找一百首陌生的词看一下就很好了。我们估计熟读《宋词三百首》才够。

二是找一个好一点的名家解读本,我在微读上看了两个版本,觉得版本之好坏对于理解本书真是天壤之别。

说词什么是词?易中天老师在《风流南宋》里如此说道:与格律诗相比,词在形式上更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实际上,如果说从古体诗到格律诗,是从随意走向了规范;那么从诗到词,则意味着中国诗歌从自律走向自由,走向“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所以词的规定相对宽松。它是一种有格律的自由体,一方面严守纪律,另方面又挥洒自如。

其实,真正代表着古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不是唐诗而是宋词。只不过由于宋词过于典雅,反倒不如相对通俗的唐诗脍炙人口。但要了解两宋,不能不浓墨重彩谈宋词;而破解宋词之谜的钥匙除了形式,便是境界。

说境界,那就不得不提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人间词话》。今天的分享分为七个部分:一王国维论词的艺术性;二:王国维评词的标准;三:王国维论文学流变之过程;四:王国维说词与词人;五:王国维品词;六:王国维说如何学词;七:了解一点词牌名。好,让我们进入正文

一:王国维论词的艺术性——境界。

王国维认为自己的境界说,比之前人的“兴趣说”、“神韵说”更加精到,可谓探其本已。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王国维说最上乘的词是有境界,境界是佛教用语(关于这个问题推荐大家去看梁文道老师的节目名字就是《人间词话》),王国维此处是指“言有尽而意无穷。”

高格:我看的版本名家解析解释为“王国维认为词人的人格是第一位的”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我觉得此处应该解释为“格调、格局”。有后文为证如:词至李后主其境始大。这里就是格局、格调的大而非人品好与不好。后文虽然也有词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也,但此处指的是人的本性率真,而非人格。

自有名句:我看的版本说王国维推崇名句,我认为这又是值得商榷的。我觉得这句应该是这样:有境界词的格局必然很大,有大格局高境界这样的句子想来定是好句子。后文为证:“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里可以看出来,王国维并无推崇名句的意思,纯粹是欣赏词的意境。

事实上通观全书,王国维在说词也连带说诗和元曲。如他里面有说《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李白、陶渊明、元曲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以说“王国维用境界一词通灌中国诗词艺术的全部内容”。接着看下文: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此处说的是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艺术源于生活,在怎么想象也脱离不开生活的影子,写实在怎么像现实终究也是艺术加工。我这个观点显然王国维是认同的,如他所说: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名家解析如此说到:“造境”是诗人对现实的升华,是诗人在对现实世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浪漫的手法描绘出来的艺术图景。“写境”是诗人对现实的忠实再现,在对现实的再现之中,往往又寄托了作者自身的理想和愿望。因为两者往往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王国维说“二者颇难分别”。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是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所描写的景物都带有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古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词人多,但杰出之士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独树一帜地写出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以上部分不难理解,不一一细说,最后看一句进入新的节点:王国维很不愿意为境界下定义,所以呢说了很多,但此处还是下了一个小小的定义: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并非只有描写景物才是境界,喜怒哀乐也是人心目中境界的一种。只要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的词句都是有境界的。否则就是没有境界。王国维此处强调真,而“真”与“不真”正是我下一个小节需要说的内容。

补:我觉得这里有点小知识点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一“弄”字境界全出这里在词里边叫“炼字”,词不但要“炼字”还“炼句”我们分别来说道说道。

易中天老师是这么说的:炼字就是精心选择关键词。由于需要千锤百炼和反复推敲,所以叫炼字。这些字往往是动词,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或“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

这样的字就叫诗眼或词眼,即诗词的眼睛。眼睛亮就有灵气,诗词的名句也往往这样炼成。

看了易中天老师精彩的论述,我补充说明一下。不但词这样诗也如此,比如唐诗有句:僧敲月下门。作者在此处就反复琢磨,该用推呢还是用敲。有人说推敲一词就是这么来的哈哈哈

“炼句”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晏殊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一出词坛各位大佬纷纷叫好,但就晏殊本人说:他有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之后怎么也对不出下半句,整整想了大半年才有了后来的“似曾相识燕归来”。有人因此猜测后半句是别人帮晏殊补的哈哈哈

有传李商隐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纸笔,一有灵感马上记录下来以免忘记哈哈哈真是可爱的紧。

二:王国维评词的标准:隔与不隔。

隔与不隔其实呢就是真与不真。有前文为证: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王国维偏爱直接的写景喜欢表物,抒情鲜明直观,不喜模糊、含混,反对用典。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又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王国维推崇汉、晋时期的古诗,在于这些作品都质朴自然、清新流畅、不假雕饰、境界自成。艺术总是越古朴越笨拙越难以超越。

说说用典——原文: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沈伯时:即沈义父,字伯时,南宋词论家,著有《乐府指迷》。

王国维在此反驳沈的观点,他认为:如果真的是用典故就能显示作品的工巧高妙,那么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收集典故的工具书,还作词干什么呢?

用典其实让诗词艺术陷入炫技层面,艺术一旦到了这一步就离死亡不远了。用典确实能够让诗词更富美感,更具有文学性,通常一两个字能说很大很大一件事。词人几乎都用典,宋词用典首推辛弃疾,唐诗李商隐。大家可以去读一读辛弃疾的词,有的是无典不成词一句一个典故。但是王国维很喜欢辛弃疾对他很是推崇。所以王国维的意思是想说:不要刻意的去用典,以免破坏词的意境。用典要用的高明不可为了用典而用典陷入炫技的弊端。

附录上文典故供大家了解一下:

红雨:诗词曲中,常以“红雨”比喻桃或代指桃花,后人借用“红雨”来代指桃花或落花。如李贺《将进酒》有诗云“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王实甫《西厢记》中“相见时,红雨纷纷点绿苔”等。

刘郎: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又在《游玄都观诗》中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尽净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入,前度刘郎今又来。”于是后人借“刘郎”代指桃花。

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章台街,乃歌姬聚居之所。唐朝进士韩翊负才名,与歌姬柳氏相爱。韩翊与柳氏离别三年,后以《章台柳》远寄柳氏:“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后柳氏被劫,韩翊夺回了柳氏。于是,章台喻柳,章台柳代指青楼女子。

灞岸:即灞陵岸。《三辅黄图》有云:“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李白《忆秦娥》中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于是“灞岸”代指柳或送别。

《提要》: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乐府指迷提要》中说:“又谓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说书须用‘银钩’等字,说泪须用‘玉箸’等字,说发须用‘绿云’等字,说箪须用‘湘竹’等字,不可直说破。其意欲避鄙俗,而不知转成涂饰,亦非确论。”

三:王国维论文学流变之过程: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又说: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则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我呢不想直接解读这段话,我想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梳理一下这里的逻辑:古体诗起自《诗经》中国古代的民歌传统,建安文学时期改良后大放异彩,后来为唐人所承接。旧体诗终于李白,李白是古体诗的守门人、英雄、也是终结者。新体诗成于杜甫从此后所有写诗的人都活在杜甫的阴影里,杜甫是新体诗和开创者和定义者,各种文体他都玩了个遍。

这是一个从无规则到有规则的过程,书法也是这样,王羲之到颜真卿是两个不一样的艺术准则。不管什么艺术都起于无序浑然天成终于规则林立、条条框框。

在节目《局部》里陈丹青老师总说一句话:“凡是进了博物馆的艺术都是过时的规则、过时的规范。”这样说,应该已经解释清楚王国维的意思了,我想他也不会反对的。

正如他所说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四:王国维说词人与词: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赤子之心什么意思国学大师众说纷纭,用在词人身上多半是指性情率真,天性纯良。

经历与无经历: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虽然不太理解客观和主观这两个词但我想作者想表达的是:阅世多的人写经历过的世界,阅世少的人写想象中的世界。经历越多对人生的感悟就越发的深刻,阅世少的人则是直接写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有如天真的孩子面对世界。

李煜亡国有如失去初恋情人。人生经历巨大的落差从帝王到阶下囚、天堂直坠地狱,心境的改变加上李煜本就有过人的才华造就了一代词帝。

和朋友聊王国维这段评论朋友说:这种人也是天生的多愁善感

我答:感情细腻,类似于现在写青春文学的哈哈哈

李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永远停留在青春期。

王国维说李煜的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又说李煜有基督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以血书写这是自然,亡国之痛何等巨大李煜并非无心无肺之人。至于后半句这话他敢说,我不敢信哈哈哈哈

王国维还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不难理解故不多说,大家自己去读《人间词话》的时候在慢慢的品味。

五:王国维品词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王国维在这里把欧阳修、秦观的艳词同周邦彦的艳词做了一个比较,好比是“贵妇人与倡伎之别”。我们先看一下三人的艳词。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周邦彦《意难忘》:“衣染莺黄。爱停歌驻拍,劝酒持觞。低鬟蝉影动,私语口脂香。檐露滴,竹风凉。拚剧饮淋浪。夜渐深,笼灯就月,仔细端相。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长颦知有恨,贪耍不成妆。些个事,恼人肠。试说与何妨。又恐伊、寻消问息,瘦减容光。”

我能力有限,所以只好借用我所读版本的名家点评了:欧阳修的《诉衷情》刻画了一个歌女清晨化妆的神态,把歌女内心的悲伤和感情上的失落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虽为艳词,却神韵十足。秦观的《鹊桥仙》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尤其结尾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更是道出了情侣们的心声。周邦彦的《意难忘》描写的是作者与一位歌姬交往的过程,多情欲而少感情,因此清人沈谦称此词“极狎昵之情”。

评词是一件很难取得共识的事情,纯属读者自己的主观臆断。文章词句之好坏,本无一定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王国维品词大多也不过一家之言。如: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对李璟这首词持相同观点的人还有王安石,然则我觉得词句的好坏流传程度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典故:宋人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一载:“元宗乐府辞云:‘小楼吹彻玉笙寒。’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册。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曰: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元宗悦。”

事实上王安石对李景的后面这句词给过相当高的评价,虽然他错把词归给了李后主。只是对整首词而言他选择了前者。

最能说明王国维上文第一句的是他后文的这句:“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坎坷长苦辛”,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

王国维说这可真是淫荡的文字啊,但却不能把它看做淫词,都是因为“真”的缘故。

王国维还另类解词,说王国维不能不说他的:人生三种境界。许多人在未必知道《人间词话》和王国维这个人的时候就在某个地方读到了这段话,并把它默默的抄写在小本本上。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耳熟能详,人人都懂不必再解释,但我有几句歪语是为补充:人生有大概有三种:一种是天生就知道自己这一生适合做什么,要做什么事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叫天才。 如:朗朗从小就苦练钢琴。

一种是慢慢的才找到了人生的目标,虽然经历过很多苦难,吃过很多亏但这也不错,能成大事业大学问。

还有一种是最差的,我就是这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做了有什么意义。只好做事,不问意义。努力做好每件事,我想人生的意义就有了。

王国维老师说的是此处的第二种人的人生。

再看一句完结本段的内容: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前面王国维品词的标准是“隔”与“不隔”显然秦观此处最后一句听者动容明显“不隔”,但王国维论词的最高标准是境界,与之相比前文境界为佳,但最后一句是作者的真情流露,整首词而言前文的铺垫都是为最后一句而做。

在名家解析里笔者如此评论王国维此段:这首词句句凝聚了作者的真情,句句皆佳。只是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因此得到的结论也就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秦观是苏轼的门生,老师自然会怜惜自己学生内心的痛苦,因此对学生内心深处的追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更为动容。而王国维推崇极致的境界,因此对“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的孤独凄厉的境界赞赏有加。

最后说一说王国维对整个中国词作的观感:王国维推崇北宋词人而贬低南宋词人,他认为北宋之后能与北宋词人相比较者也就纳兰一人而已: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六:王国维说学词:

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①美刺:歌颂、讽刺。

②投赠:赠予他人的诗词作品,专为赞美某人而作。

③隶事:以故事相隶属,指引用典故。

译文

词人能在诗词中不以赞美或讽刺为目的,不专为赞美某人而创作,不用典故,不用修饰性的文字,则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已经达到一半以上的要求了。

这就要求作者为有艺术而艺术的精神,清人袁枚说“诗唯其真,有性情而真”。用在此处恰如其分。

其二学词要学除了词人之文采之外还要合乎自己的性格、才情不可一味模仿以免给人东施效颦之感: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七:了解点词牌名:

这段呢就纯粹是复制粘贴了哈哈哈哈,本书的最后部分为《常用词牌简编》介绍了很多常见的词牌名,了解词牌名是填词的基础。我们来看正文:词兴于晚唐,最初是为不同乐曲所填写的歌词,故称为曲子词。词的创作必须配合曲子的韵律,每种曲调对歌词的段数、句数、字数、平仄都有不同的要求,这种固定的遣词造句的规范,就是“词牌”。在清代陈廷敬、王奕清等汇编的《钦定词谱》中,共收录了八百多个词牌,但词牌的总数还不止于此,可见词牌之浩繁。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只需了解几十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词牌,便能赏析大部分名词佳作。以下介绍的词牌,是在《全宋词》《宋词全集》等著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牌,基本涵盖了常见的词牌。

在词作中,段落被称为“阕”或“片”,阕指音乐结束了,片是“遍”的简写,就是唱完一遍的意思。只有一段的词,称为“单调”。有两段的词,称为“双调”。第一段叫“上阕”或“上片”,第二段叫“下阕”或“下片”,双调是最常见的调式。有三段的词称为“三叠”,这是较为少见的形式。

词是一种韵文,创作中必须押韵。诗人填词时,按照词牌的规则用韵:每个字的位置都规定了应该使用平声字还是仄声字,平声字分为阴平、阳平两种,因古代汉语的语音变迁,部分字在现代汉语中读音已发生了变化,但阴平基本上就是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一声,阳平基本上就是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二声;仄声字包括上声、去声、入声,上声基本上等同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去声基本上等同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四声,入声依然保留在现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方言中,但在现代的标准普通话中,已没有了入声。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使用相同韵部的字,称为韵脚。不同词牌的用韵规则也不同,用不同的符号表示这些规则,能很快地识别用韵的要求:表示必须使用平声字;表示必须使用仄声字;⊙表示既可使用平声,也可使用仄声;表示必须押平声韵;表示必须押仄声韵。

如梦令

又名《忆仙姿》《宴桃源》《如意令》等。本词牌为后唐庄宗李存勗所创制,本名《忆仙姿》,因嫌不雅,又因李词末句为“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遂改名为《如梦令》。又因李词首句为“曾宴桃源深洞”,故本词牌又名《宴桃源》。

本词牌有单调、双调不同诸格体,本处所列为较常见的单调一体:七句三十三字,除第三句外,其余各句押仄声韵。另外,第五、第六句需重复。


我读《人间词话》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谒金门

又名《空相忆》《花自落》《杨花落》《出塞》等。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唐代敦煌曲子词中有“得谒金门朝帝庭”句,本词牌名本此。

本词牌有不同诸格体,均为双调。本处所列为较常见的一体:前片、后片各四句,共四十五字。每句均押仄声韵到底。


我读《人间词话》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后在看一个,我觉得是差不多了,大家自己去看书。

更漏子

又名《无漏子》《独倚楼》《翻翠袖》。古代用滴漏计时,在夜间以滴漏上的刻度为记打更,故名更漏。唐代温庭筠创作本词牌较多,多以咏夜间更漏,本词牌名源自此。

本词牌有不同诸格体,均为双调。本处所列为较常见的一体:前片、后片各六句,共四十六字。前片第二、第三句和后片第一、第二、第三句押仄声韵,前片、后片的第五、第六句押平声韵。


我读《人间词话》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倒是可以多发几张哈哈哈哈


我读《人间词话》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读《人间词话》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读《人间词话》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读《人间词话》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读《人间词话》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读《人间词话》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读《人间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