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简史

谈起动漫,就要谈一下动漫帝国日本了。

话说今年刚好的日本动画100岁啦,可喜可贺先。

说好了谈动漫历史,那肯定要追溯一下第一部动画片啦。

史上第一部动画片

其实现存最早的一部动画影片,并不是在美国,也不是在日本,而是在法国诞生的。它是由法国人埃米尔·雷诺于1892年创作,使用光学影戏机(类似现在的投影仪)播放的动画短片《可怜的比埃洛》。而光学影戏机的出现,也奠定了动画技术的基础,成为了动画放映系统最早的雏形。他也因此被誉为“动画的鼻祖”。

动漫简史_第1张图片
可怜的比埃洛

之后1906年由美国导演詹姆斯·斯图尔特·布莱克顿,用“逐格拍摄”的手法,配合黑板和粉笔画制作出的动画影片《滑稽脸的幽默相》,则被认为是世界首部被记录在标准胶片上的动画电影。而他也因此成为了“美国动画之父”,同时也为美国动画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动漫简史_第2张图片
滑稽脸的幽默相

接下来话题再转回日本。受海外动画影片传入的影响,1917年1月,下川凹天推出了日本首部动画影片《清洁工人芋川椋三》。除了他以外,北山清太郎和幸内纯一也于同年,推出了《猿蟹合战》的《钝刀》这两部动画短片。因此,这三人一同被视为“日本动画的创始者”。不过很可惜,这三部作品现存的仅剩《钝刀》这一部,另两部作品的胶片已经无法寻其所踪了。

动漫简史_第3张图片
《钝刀》(1917年)

之后一段时间,日本动画一直以小规模小制作的动画短片为主流,内容主要以当时的一些人气漫画改编为主。因为制作音画同步的动画影片成本很高,因此在相同的成本下,片方会选择引进质量更高的美国动画来上映,而这也让美国动画一度占据了日本大部分的动画市场。

不过这个情况因为二战的开始而迎来了终结。在禁止引进美国动画之后,军方也开始投资动画影片,因此日本动画行业也获得了与之前无法比较的制作资金和人员。在这个背景下,日本首部长篇动画《桃太郎的海鹰》于1942年诞生了,之后在1945年还推出了其姐妹篇《桃太郎 海之神兵》。这两部影片虽然制作目的有些偏颇,但就其中所使用到的参考当年迪士尼动画制作的技术而言,可谓是集日本战前动画于大成的作品。

动漫简史_第4张图片
《桃太郎的海鹰》(1942年)

战后,日本动画又回归到短篇动画为主的状态。这种情况直到1956年“东映动画”成立后才开始有所改变。1958东映动画推出日本首部彩色长篇动画电影《白蛇传》(你没看错,就是中国许仙白娘子的那个《白蛇传》),并以成为“亚洲迪士尼”为目标,开始了日本动画的海外输出。而正式的大规模输出,则是从1963年诞生的日本首部长篇连载TV动画《铁臂阿童木》开始的。

动漫简史_第5张图片
《白蛇传》(1958年)

《铁臂阿童木》是由日本著名漫画家手塚治虫创立的动画公司“虫Production”制作,也是日本首部用30分钟长度来播出的连载TV动画。在这部作品出现前,TV动画基本都是1~3分钟的短片,或者是被用作为广告。因为对于电视台来说,制作长篇动画需要大量的制作费和很长的制作周期,因此当时的主流做法还是引进海外的优秀TV动画来播放。而《铁臂阿童木》的出现,为TV动画的制作以及播出形式建立了新的标准。本片在播出之后,深受儿童观众的喜爱,因此针对儿童开发的周边玩具也相当畅销。这也让日本TV动画作品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大部分都是以儿童向的内容为主。

动漫简史_第6张图片
《铁臂阿童木》(1963年)

《铁臂阿童木》在上映后不但输出到了美国,还在欧洲和亚洲等诸多国家开辟了新的市场。以此片为契机,之后如《森林大帝》(1965年),《科学小飞侠》(1972年),《宇宙战舰大和号》(1974年)等经典动画片都开始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上映,并对这些国家的影视文化以及儿童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动漫简史_第7张图片
《森林大帝》(1965年)

但对于日本动画的输出,也有许多国家明确说“不”。拒绝的理由主要还是归结在性与暴力之上(其实现在也差不多),也有因此而大幅度调整内容的情况出现。不过主要批判的声音出现在大人,也就是担心影响孩子成长的家长之中,而作为当时日本动画主要观众群体的儿童则基本持肯定的态度。既然有许多人爱看反响也不错,所以日本动画还是出现在了大部分国家的电视银幕上。

动漫简史_第8张图片
《哆啦A梦》中因为胖虎总是揍大雄,也曾被人投诉助长霸凌

不过,部分动画在其他国家播出时,为了避免麻烦而设法隐藏其产地,采用了比如消除制作人员名单,或是更改作品内容的方式进行“本地化”。举例来说《科学小飞侠》在美国播出的时候,就删除了部分比较暴力的战斗场面,还让一些未出现在原作中的机器人登场,连故事也做了相应的修改。而像偏亚洲风的《哆啦A梦》(1979年)和偏欧洲风的《凡尔赛的玫瑰》(1979年),根据国家不同也对这两部作品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评价。

动漫简史_第9张图片
《凡尔赛的玫瑰》(1979年)

在这些输出作品当中,也有着“本地化”后逆输入回日本的情况。比较出名的就是我们也很熟悉的《变形金刚》(1984年)系列。这部作品原本是美国孩之宝为在美国推销从TAKARA收购来的可变形成机器人的汽车和飞机玩具而制作的动画,刚开始本片仅在美国国内播放,因为玩具畅销海外,之后的几部动画都逆输入回了日本播出。由于此动画基本是由当时的东映动画负责制作,因此本片也可算的上是出口转内销的成功典型。

动漫简史_第10张图片
《变形金刚》,日版名称为《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1985年)

而日本动画真正在海外树立口碑,则要归功于1989年12月在北美上映的动画电影《AKIRA》(1988年)。这部科幻动画电影根据大友克洋同名原作漫画改编,并由他亲自担任监督。当时的好莱坞并没有看好此片,因此在美国上映初期规模不大。不过在多家艺术类电影专门的影院上映后,许多影评家和观众对这部影片都给与了很高的评价。而之后本片在欧洲等地也采用了相同上映方式,同样获得了成功。从提高日本动画正面影响力来说,本片可谓功不可没。

动漫简史_第11张图片
《AKIRA》(1988年)

既然有正面例子,那当然也有反面教材。1992年,一部叫做《超神传说》(1989年)的动画电影在美国和英国的影院上映了。这部被誉为“触手”动画先驱的成人电影,虽然在已经看惯成人动画的日本国内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反响,但对于首次接触成人动画电影和触手文化的欧美观众来说就有着很大的冲击性,当然各种对于性与暴力的批判也接踵而至。一时间日本动画和成人动画几乎成了同义词,而日本“变态国度”的称号也从此在世界中传开了。

动漫简史_第12张图片
《超神传说》(1989年)

到了90年代,日本动画已经在世界范围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当时向海外输出的《美少女战士》(1992年),《游戏王》(1998年)等片都获得了观众大量好评,而《精灵宝可梦》的剧场版《超梦的逆袭》(1998年)在全球的热映,为日本动画的地位再添重重的一笔,让好莱坞也开始考虑日本动画是否有改编成电影的可能,因此也造就了之后真人版《龙珠》的悲剧。

动漫简史_第13张图片
《精灵宝可梦 超梦的逆袭》(1998年)

在90年代后半,动画观众的年龄层开始有了变化,因此面向青年观众的深夜动画也开始受到制片方的关注,而在深夜播出TV动画也渐渐成为了常态。随着日本少子化的影响,白天与深夜档动画的作品数越来越接近,到了2006年左右,两者制作的动画片时几乎持平,之后深夜动画的数量开始慢慢超越日档,最后就变成了如今深夜动画档成为主流的情况。不但观众满意,片方也赚的盆满钵盈,简直双赢。

动漫简史_第14张图片
首部引发日本社会现象的TV版深夜动画——《魔法少女小圆》(2011年)

另一方面,以宫崎骏监督为代表的日本动画电影一路高歌猛进,走向世界。在2003年,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影片《千与千寻的神隐》(2001年)成为第一部获得奥斯卡长篇动画奖的日本动画,同时在日本国内创下了308亿日元的票房,成为了日本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而且这个记录至今仍未被打破。

动漫简史_第15张图片
《千与千寻的神隐》(2001年)

文章转自果壳

文章转自果壳

文章转自果壳

你可能感兴趣的:(动漫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