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育“难”在哪里?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

 终身学习实验室 2020-03-20 13:37

疫情之下一线教师的行与思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1张图片

查思雨

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教学研究专员

从疫情开始,教育部就提出“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而我国的一线教师们就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应对这全新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一线教师就似乎摇身一变成了魔法师,在不同的在线教育的方式下变身为不同的角色,用别样的方式“教书育人”。

终身学习社群也开展了《疫情来袭,在线教育的危与机》的在线讨论会,为了更好地了解一线教师们对目前在线教育的看法,我们对各地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一线教师进行了访谈和调研。

通过调研得知,在线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别样的“压力”和动力,以及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更多期待与探索。在这一场疫情之下,教师们成为了被迫营业的“直播网红”,提供“最耐心的客服”,却用着“最无助的技术”,仍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特殊的教育“战斗”中去。

被迫营业的“直播网红”

与多位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任课老师沟通之后,我们发现,借助技术的支持可以很好地开展线上教学,但是大家都对无法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表示困惑,尤其在中小学,需要分组完成作业的情况下,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无法进行直接地反馈和互动。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2张图片

我感觉进度能跟上,但是效果不好,学生学成啥样不知道——天津,张老师,三年级信息技术

线上自主学习空间比较大,时间很短,效果没有课堂好——天津,Nan老师,二年级科学课

钉钉线上授课,感觉学生学起来确实效率太低。看不到学生学习状态,每天讲的太少了。——山东,Zhou老师

感受很忙,(线上教学)不方便改作业,想快点回学校上课,回学校吧,赶紧正式复工,然后去吃火锅。——深圳,Zhuo老师

互动率低,没有办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小组教学无法展开,作品不容易呈现——yun老师,初中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3张图片

【随着线上课越来越多,网上也开始流传各种线上“交作业小技巧”】

然而也有没当成“网红”的副科老师们……

劳技课不上,主课都要开始了——上海,Jun老师

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不上网课——福建,Hui老师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4张图片

【一些课程仍然不适合线上教学】

最耐心的“客服”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5张图片

除了“网红直播”这一身份的挑战,一线教师还充当了最耐心的“客服”。在许多省市并不会直接让主班老师进行直播教学,而是采用全省市统一的专家录课或者名师直接网络授课的方式进行。主班老师的负责为学生们答疑解惑,老师们感到,对于一些不够自觉的学生,上网课不够认真,新知识的掌握不够好,作业质量下降,而老师辅导起来“特别不方便。”

线上开学了三周了,我们的科学课不用直播,我的角色是“客服”,很累,随时被“骚扰”,没有“下班”时间。——Yu老师

数学,我们不让讲新课,自己在家有录复习的微课,周末和孩子视个频,小学压力太大家长会告状的——北京,Lin老师,小学数学

大部分学生不自觉,上课不够认真,新知识的掌握不够好,作业质量下降,而且我们辅导起来特别不方便。线上上课真的只适用于部分自觉的学生和配合的家长。——江西,Min老师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6张图片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7张图片

【这是初中学生的课程群,在“客服”状态下的老师需要一对一进行反馈,用一条条语音进行讲解,解答网课所讲的内容】

最“无助”的技术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8张图片

在这些身份之下,在线教学最大的挑战便是“技术”。因为疫情,教师开始直播、录课,因此剪辑视频各种技术都要求教师迅速学会。对于年长的、或者家里缺乏设备的老师,更是难上加难。

非常磨人。我们要录示范课,因为课程要求比较高,录一节课花了两周进行准备,录音录屏去噪,这个工作非常有技术挑战,有的老师被关在乡下,没有电脑,也有的老师年纪较大,不熟悉软件,还有的老师已经录好了课,要上传的时候发现格式不符合要求等等,很扎心。——湖南,昆老师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9张图片

【清华教师升级在线课堂十大神器:“不能说万无一失,但有10大‘神器’护法,无论是断电、断网、硬件崩溃、软件崩溃,都不能阻挡我一颗上课的心!”】

调查问卷

01

基本情况

为了更客观地去了解一线教师的在线教学体验,实验室还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在线调查,在我们最终收集到的问卷数据中显示,教师年龄分布均匀,在一二线城市较多,分布范围也比较广泛;

您的年龄?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10张图片

您的常住地址是?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11张图片

您的学生在上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12张图片

02

使用习惯

参与调查的教师中,93.6%都在近期参与过线上教学;主要通过直播、录播、视频会议、互动类教学为主支持在线教学,使用的平台以微信、QQ、和钉钉为主。

您最近参与过线上教学吗?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13张图片

您使用过哪些软件用于支持在线教学?

(多选)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14张图片

您最常用的是哪个线上教学平台?

微信

QQ

钉钉

其他

03

线上教学的体验

对于目前的在线教学体验,教师们的评分中等偏上,较为乐观;但是当问及“如果可以选择线下教学的情况下,是否选择线上教学”时,教师们对线上教学青睐度较低,仅有18.6%的教师明确表示会选择线上教学;问及原因,老师们表示线下教学“与学生互动更多”,“反馈及时”,但也有老师表示线上教学“时间灵活”、“更加自由”。

您觉得在线教学多大程度满足了预期?

您喜欢线上教学吗?

对比在线教学和线下教学,

您更喜欢哪一种形式?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15张图片

如果可以选择线下教学,

您还会选择线上教学吗?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16张图片

04

线下or线上?

而如果可以自由选择线下和线上教学的情况下,教师们认为理想的教学模式比例是应该是线下占70%,线上占30%。可见,教师们肯定线上教学的独特魅力,但是不能完全取代线下教学。

05

线上教学的压力

改为线上教学后,教师们需要更多时间备课,而教学主要压力来自“设备、网络、互动等方面不可控因素太多,答疑时间增加,批改作业难度增大,在家办公干扰较多”等。当然也有教师表示,在平时教学中就是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当转换到线上平台教学时,对教学模式的改变并没有感到压力。

改为线上教学后,

您需要花比以前更多的时间备课吗?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17张图片

改为线上教学后,

您的压力增加了吗?

您在准备或进行在线教学中

遇到过哪些问题?

有压力

设备、网络、互动等方面不可控因素太多

答疑时间增加,批改作业难度增大,需要准备更多材料

不习惯这种隔空交流,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无压力

备课基本没什么变化

线上上课很方便

06

如何提升?

对于如何提升目前的在线教学效果,教师们认为,可以通过改进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节奏,改变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中心,和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等方式提升。

您在准备或进行在线教学中

遇到过哪些问题?

线上教育“难”在哪里?_第18张图片

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列出:

网络问题

学生无反馈,对学生鞭长莫及

作业批改有难度

家里环境糟糕无法安心工作

您觉得目前在线教学的效果可以如何提升?

增加课堂互动 (比如问题、小测验、选择题、暂停一下、弹幕、投票、主观题、分组讨论等)

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中心

更好的时间把控(包括上课和休息的时长)

课程内容设计更加结构化、增强逻辑性

07

在家学习带来的影响?

教师们同样观察到,这样的教学环境,会加速在线教育的普及,对学生的自律能力要求更高,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将按照自己的节奏更高效地汲取知识;而对于缺乏自律,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则会有较大挑战,那么学生之间两极分化变得明显。

您觉得疫情造成的全天候的“在家”学习

会对教育带来哪些影响

优点

加速在线教育普及

养成学生自律的习惯

更好地提供教育服务

教师教育技术提升

缺点

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视力变弱


从上面的访谈和调研可知,在技术支持教育的路上,网络质量、软硬件设备都有待升级,从而更好地支持教学;而在一些软件工具层面,如何设计出更有互动性的在线协作平台工具,更好地支持小组讨论、成果汇报,给予及时的反馈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此外,除了技术的支持外,更核心的是如何更好地进行“教育”: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面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段,应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模式成了核心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在线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不小的挑战。虽然一线教师们对线上教育充满期待,但目前来讲,线上教育仍无法取代线下教育,一线教师更愿意将其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

于此同时,这段特殊的经历更迫切地使我们思考,“学校”无可取代的地方在哪里,真正的教育又应该是什么样?脱离了课堂,如何让学生依然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和驱动力,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继续向目标进发?这也让我们再次想到去年12月在终身学习与未来人才国际会议上讨论的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终身学习体系应如何建设,未来教育理念和模式应如何创新?如何培养未来人才的核心能力,以不变,应对瞬息万变的明天。

这是最好的时代,

也是最差的时代,

我们体会到了

习以为常的线下教学的弥足珍贵,

也领会到了

信息时代在线教育的独特魅力,

正如朱永新说:

“对于教育信息化和网络教学来说,

疫情也许是一次契机,

是一次把坏事变成

推进教育变革的机遇。”

希望这次“疫”外的尝试

加速教育变革的脚步,

探索出这个时代

最多元、最个性的教育方式,

希望春暖花开,

早日见到

那些青春可爱的面庞,

珍惜我们平凡日常的每一天。

注明:本文来自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转发清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线上教育“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