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物-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五代是指唐天祐四年(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温,唐帝赐名全忠,受禅前夕改名晃)接受唐哀帝李柷禅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接受周恭帝禅让,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杨吴、桀燕等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平海军、吴越、北汉等地方割据政权,形成了与契丹(辽)对峙的局面。

(1)后梁太祖-朱温

(852—912)五代时后梁建立者。公元907—912年在位。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

幼随母佣工萧县刘崇家。既长,以雄勇自负。唐末,参加黄巢起义军。中和二年(882),任同州防御使。旋叛变,降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任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次年,改宣武军节度使,加东北面都招讨使。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以后陆续吞并、击败秦宗权、朱瑄、李茂贞、朱瑾等藩镇,挟制唐昭宗,进爵梁王,乃大杀宦官,尽揽重权。天祐元年(904),迫昭宗迁洛阳。不久杀之,立李柷(哀帝)。拥有宣武等二十一道地,初步统一黄河流域。

天祐四年,废哀帝自立,都汴,国号梁,史称后梁。改名晃,年号开平,开启五代历史。次年,令诸州灭蝗,以利农桑。开平三年(909),又令两税外不得妄有科配,禁州县猾吏广敛贪求,对唐朝积弊有所改革。又诛戮功臣,防范节度使,但藩镇交兵战争依然不断。曾与沙陀贵族李克用父子连年征战,严重破坏社会经济。晚年淫乱,为子友珪所杀。葬宣陵。

(2)王彦章

(863—923)五代时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字贤明,一作子明。

骁勇有力。事朱温,每战,持铁枪冲坚陷阵,军中号王铁枪。后梁建立,先后为濮、澶州刺史,汝、郑州防御使,许、滑州节度使。常为先锋,与李存朂军对垒。龙德三年(923),晋王李存朂称帝建后唐,后梁失郓州,他临危受命为北面招讨使。时后唐已尽有河北,乃以铁锁断德胜口,筑河南、北为两城,号夹寨。并攻下德胜南城,率舟师攻杨刘,凡百余战,后唐以大军来援乃退。后屯兵兖、郓之境,为李嗣源所袭,退保中都,又败,被擒。庄宗欲全活之,对曰:“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遂被杀。

(3)后唐庄宗-李存勗

(885—926)五代后唐建立者。公元923—926年在位。沙陀部人,小字亚子,时人或谓亚次。

祖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为李国昌。父克用,封晋王。不服朱温所建后梁,仍用唐年号。他嗣位后,厉行改革,整饬军纪,攻占幽州,擒杀刘仁恭父子,驱逐南下契丹兵,与后梁苦战多年。同光元年(923)在魏州即位,国号唐,史称后唐。旋灭后梁,建都洛阳,统一黄河流域。但亲信宦官、伶官,重用租庸使孔谦,峻法厚敛,败政乱国。三年,诏括私马西征,虽灭前蜀,而两河大水,户口流亡,军士乏食,危机隐伏,又妄杀枢密使郭崇韬,猜忌大将李嗣源,朝官、武将、军士离心。四年,嗣源反。伶官郭门高攻入宫城,他中流矢死,葬于雍陵,谥武皇帝。

(4)后汉高祖-刘知远

(895—948)五代后汉建立者。公元947—948年在位。沙陀部人,生于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

与石敬瑭(后晋高祖)俱事后唐明宗。为北京留守押衙。敬瑭以称儿、称臣、割地、岁输金帛求契丹出兵灭后唐。他请只称臣,以金帛为赂,石不从。及石敬瑭即位,先后为河东节度使、邺都北京留守,加侍中,封太原王、北平王。开运四年(947),契丹军攻入开封,不出兵支援,坐观后晋灭亡,并于太原即位称帝。自称不忍改晋国号,仍称天福十二年,意在争取旧臣归附,减少阻力。

旋契丹主北还,乃乘虚攻入洛阳,并建都于汴,国号汉,史称后汉。在位时不修内政,重用史弘肇、苏逢吉等酷虐之臣,刑杀任情,搜括无度,民不堪命。次年改元乾祐,更名暠。死后葬睿陵,谥睿文圣武皇帝,庙号高祖。

(5)后周太祖-郭威

(904—954) 五代时后周建立者。公元951—954年在位。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西)人,字文仲少孤,依常氏。

先后事后唐、后汉。天福十二年(947),以佐命功,后汉高祖任为枢密副使。隐帝嗣位,拜枢密使,平河中、水兴、风翔三镇之反。乾祐三年(950),为邺都留守。后遭隐帝猜忌,家属被杀,遂带兵入朝。隐帝遇害,迎立刘赟。旋以镇、邢二州边警,领兵北征契丹,至澶州,被军士拥立而还。次年即位,改元广顺,国号周,史称后周。建都于汴,杀赟。

在位三年,改革弊政,免后汉所设“斗余”、“秤耗”等额外苛敛,除中唐以来地方官进奉“羡余物色”。废止后晋、后汉酷刑,除反逆罪外,不得灭族及没收家产。诸州所差散从亲事官等,一齐放散。弛累朝盐、酒、皮革之禁,除后梁以来东南诸州的牛租。废京城内无名额的僧尼寺院等。对数十万归中原之幽州饥民,授与无主土田,放免差税。罢营田,分给现佃户充永业。废共城稻田务,任人佃莳。无主荒地,任农民耕垦为永业。又倡导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使北方社会逐渐安定。卒葬嵩陵,谥斌皇帝。

(6)后周世宗-柴荣

(921—959)一称柴世宗。五代时后周皇帝。公元954—959 年在位。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后周太祖郭威养子。

善骑射,略通书。曾贩茶,知民生疾苦。显德元年(954)继郭威为帝,整顿军事、政治、经济。严明军纪,赏有功、斩临阵退却者,检阅禁军,汰老弱,留精锐,募天下壮士,诏群臣直言,撰《平边策》,禁官吏贪污。停废大批寺院,禁私度僧尼,收购民间铜器佛像铸钱,招垦逃户荒田,颁《均田图》,均定河南等地六十州田赋,减免租税。招抚流散,兴修水利,发展经济。又扩建京城,恢复漕运,修订刑律,改订历法,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遗书、雕印古籍等。

曾出兵伐后蜀,收秦(今甘肃秦安西北)、凤(今陕西凤县东北)、成(今甘肃礼县南)、阶(今甘肃武都东)四州,又三次亲征南唐,尽取江淮十四州。后北伐契丹,收复瓦桥(在今河北雄县西南)、益津(在今河北霸州)、淤口(在今霸州东)三关,欲乘胜进取幽州(今北京),因病中止,还东京而卒。葬庆陵,谥睿武孝文皇帝。

(7)孟知祥

(874—934)五代时后蜀建立者。公元934年在位。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字保裔,一作保胤。李克用侄婿。

曾任晋王李存勗(后唐庄宗)中门使。后唐时,为太原尹、北京(太原)留守。前蜀亡,因枢密使郭崇韬之荐,拜成都尹、西川节度使。同光四年(926),至成都。择廉吏,除横赋,安集流散。遣兵镇压各州县起义,以巩固统治。后唐明宗即位后,训练兵甲,集兵七万,以谋割据。长兴三年(932)攻杀董璋,并有东川。四年,为东西川节度使,封蜀王。应顺元年(934)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改元明德。以赵季良为宰相,王处回为枢密使,李吴为翰林学士。在位仅七月,风疾突发而卒。史称其抚民有方,驭卒有恩,待士有礼,为后蜀政权奠定了基础。卒葬和陵(今四川成都北),谥英烈明孝皇帝,庙号高祖。

(8)钱镠

(852—932)五代吴越建立者。公元907—932年在位。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北)人,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

唐末,从董昌防御黄巢起义军。光启三年(887),任杭州刺史。景福元年(892),迁武胜军防御使。次年,筑杭州罗城。再迁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乾宁三年(896),杀董昌,兼并越州(治今浙江绍兴)任镇海、镇东节度使。五年,移治杭州,统治两浙。开平元年(907)后梁封为吴越王。贞明五年(919)与吴和解,形势得以稳定。在位时,仪卫名称多如天子之制,但对中原王朝皆称臣纳贡。重视农桑,兴修水利,筑捍海石塘,修整西湖、太湖、鉴湖灌溉工程。又奖励通商,开拓海运,发展贸易。卒于杭州,谥武肃王。

(9)吴越忠懿王-钱俶

(929—988)即。五代时吴越国君。公元948—978年在位。文穆王钱元瓘第九子,字文德,初名宏俶。

兄倧被废后继立,后汉封为吴越国王。事中原王朝甚勤,进贡不绝。在位期间蠲免赋税,募民垦田,由是境无弃田,农业发达。后周攻淮南,他尽括民丁以助。宋朝建立,倾力奉献。宋平南唐,出兵策应。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宋,封淮海国王,迁居开封,吴越亡。累封为邓王。

(10)杨行密

(852—905)五代时吴国建立者。公元902—905年在位。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化源,初名行愍。

早年为州兵,后起兵据庐州。中和三年(883),以败秦宗权之功授庐州刺史。同秦彦、毕师铎等人混战,胜而据有扬州。景福元年(892)为淮南节度使。击败孙儒,兼有江淮。乾宁四年(897)于淮水清口战败朱温将庞师古,威震江淮。天复二年(902)封吴王。乃翦除田頵等悍将,消除内部隐患。用高勗之策,劝课农桑,减轻赋役,因而境内初安,流散归业,未及数年,公私富庶,成为江淮稳定政治势力。其子杨隆演称大吴国王后,追尊为太祖武皇帝。

(11)李昪

(889—943)即徐知诰。五代时南唐建立者。公元937—943年在位。徐州(今属江苏)人,一作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字正伦,小字彭奴。

少孤。唐末流寓江淮,为杨行密收养。后为徐温养子,改姓名为徐知诰。天祐八年(911),以功迁吴升州刺史,在任褒廉能,课农桑,宽刑法,推恩信,延揽人才,节俭自励,治绩显著。十四年,改任润州刺史。次年,扬州起变乱,他渡江定乱,全力笼络人心,巩固势力。后代徐温总吴国政,进封齐王。升元元年(937),废吴帝杨溥自立,复姓李,更名昪,自称唐室后裔,改国号曰唐,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史称南唐。在位时,定民田税,开垦荒地,颁布《升元条格》,不用外戚、宦官。境内安定,经济发展,地大力强,人才众多,且据长江之险,俨然成为南方大国。晚年迷信方士,服食金丹,遇事暴怒,政失民心。卒葬永陵,谥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

(12)南唐后主-李煜

(937—978)又称李后主。五代时南唐国君。公元961—975年在位。元宗李璟第六子,字重光,初名从嘉。

少聪慧。北宋建隆二年(961)监国于金陵(今江苏南京),旋父死继位。在位时外则奉承北宋,苟延残喘,内则大崇佛教,不恤政事,国势江河日下。开宝五年(972),闻宋屯师汉阳,惶恐不安,下令贬损制度,以尊宋朝。七年,宋军南下。次年,破金陵。被掳,举族北迁,南唐亡。至宋都开封后,授左千牛卫上将军。传后被毒死。

善诗文,工书画,尤以词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则怀念昔日家国,吟叹身世,感伤情绪浓厚,形象鲜明,语言生动,题材与意境皆有突破。后人将其与父元宗作品合刻为《南唐二主词》一卷,补遗一卷。

(13)马殷

(852—930)五代时楚国建立者。公元907—930年在位。许州鄢陵(今属河南)人,或作扶沟(今属河南)人,字霸图。

少为木工,应募从军。初为孙儒裨将,光启三年(887)随秦宗权、孙儒、刘建锋等出掠江淮。乾宁元年(894)随刘建锋入湖南,据潭州(治今湖南长沙)。三年,建锋死,部众拥其为帅,任潭州刺史,后进武安军节度使。乃遣将出兵连克邵、衡、永、道、郴、连、朗、澧诸州,统一湘湖。后又占岭南桂、容等十一州。以其弟为左右相,用高郁之策,外则“尊王仗顺”以保楚境安全;内则发展农业,通商惠工,置邸铸钱,于中原卖茶,岁得百万,以致国富。开平元年(907)后梁拜为天策上将军,封楚王。天成元年(926),后唐灭后梁。次年,封为楚国王,以潭州为长沙府,建国承制,自置官属。晚年诸子争斗,忧愤死,谥武穆王。

(14)王审知

(862—925)五代时闽国建立者。公元909—925年在位。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字信通,一作详卿。

僖宗时,与兄王潮、王审邽随王绪略地江南,由赣入闽。后囚绪,推潮为帅。景福二年(893),攻克福州,唐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他为副使。王潮卒,自称留后,旋升威武军节度使。为人状貌雄伟,常乘白马,军中号白马三郎。开平三年(909),封闽王。选任良吏,宽刑薄赋,与民休息。曾开黄崎港,扩大海上贸易。公私富实,境内以安。外则奉后梁、后唐正朔,贡使不断;联姻吴越、南汉,借以自固。自奉俭朴,礼贤下士,十国中堪与南唐烈祖李昪相比。统治福建三十年,一境晏然。卒葬宣陵,追谥昭武皇帝,庙号太祖。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华人物-五代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