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鹤,焦点解决讲师一期班,成长分享第944天,坚持运动第18天(2018.8.1星期三)
正念笔记7
正念在本质不是宗教、意识形态、信仰体系,不是迷信,也不是崇拜。它是一种注意力的单纯形态,是智慧生起的原因。是压力、疼痛、疾病、情绪和身体之苦的良药。
觉知与思考并非相对立的,它们可以相互增强,彼此深化。
成功就是起点,失败就是经验,过程就是结果,现在就是全部。
培养正念会把你的生活归还给自己。
来自内心深处的直觉暗示,往往亦是真实可靠的。
正念就是觉知,培养正念的方法即是有意识地于每个当下,以不带评判的方式持续进行观照。
正念的本质是深度聆听——培养与所有生命形态的亲密感,仿佛它们全都至关重要。
觉知,才是一切的最初。
照顾好此刻,将会大大影响下一刻,乃至你与世界的未来。若能在这一刻保持正念,你很可能会看到一个极具创造力且完全不同的下一刻。
从“行为模式”切换到“存在模式。做事的人,还是存在的人?
当我们借由留意与觉察,将自身从行为模式切换到存在模式,行为从存在流出,它将变得更加完整和有效。
一旦我们安住在身体当中,安处于所拥有的唯一时刻——当下,也就逐渐止息了种种自我耗竭。
正念的任务和挑战即是:允许经验如是存在,不试图改变,也不迫使它有所不同。
培养正念需要一定的积极性和意志力。
将默认设置从“思考”调整为“觉知”。
对思想的觉察可以带来平衡的状态,扩展视野,让我们不再被无意识的思想所支配。
专注力与觉察力可被训练提升。
教会学生如何自行增强专注力,并把此教学变成一场历险,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相当珍贵的礼物。
专注力以及由其引发的觉察力,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手段,它们是人类天赋的才能,将随着运用不断深化。
安住于觉知而不分心,不仅能平衡思维的能量,引发更睿智的观点,甚至还会激发出性质完全不同的思想。
思维能力是人类最神奇的特质之一。只有当思想未被那广大的觉知场域所观照时,它才会狂飞暴走;当思想与失控的负面情绪相结合时,它必将引发巨大的痛苦,伤害自己与他人,乃至这个世界。
与思想为友,无论心中生起什么,都在觉知中温柔地包容它们。不需要赶跑你的想法,也不是要试图扭转它们。
生活中的“天气模式”即是情绪、思维和经历,我们的心随之而动,然而却鲜少被察觉。我们会被自己的念头蒙蔽,把它们误认为事实真相,但不管念头示现怎样的狂乱之姿,其实无非是海平面上的波浪。换个角度看,整体的心深邃、广阔,本然地寂静平和,就好似那大海的深处。
思绪象溪中的流水,我们可能会掉入溪中被水流带跑,也可能坐在岸边静静欣赏它呈现出的不同样态,用眼睛捕捉漩涡与水泡的升起、变形及消失,用耳朵专注聆听变化的汩汩水声。
思维过程好像水面上的书写,有着空性、非实存、稍纵即逝的特性。
无论当时在想什么,有什么情绪,一旦思考被带入觉知,它们很快就会失去其操控生活的力量,不再束缚我们,反而能为我们所用。
念头不过就是念头,在觉知的场域中,它们只是来去匆匆的事件,有时可引发洞见,有时又会带来负担。它们究竟是生活的助力还是纷扰,全在于我们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不再无意识地将思想个人化,进而相信它编织的故事;当我们允许思想被觉知,甚至还产生了几分好奇,至少在当下这一刻,我们自由了。我们不再总是预设事情应该如何,而只是如其所是地纯然行动。
觉知是个大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