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助力乌菜氧化还原稳态与高低温胁迫研究

前言


欧易/鹿明生物合作客户安徽农业大学陈国户课题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期刊发表的题为 “Comparative Proteomics Indicates That Redox Homeostasis Is Involved in High- and Low-Temperature Stress Tolerance in a Novel Wucai (Brassica campestris L.) Genotype”的研究成果,通过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和LC-MS/MS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发现了乌菜的氧化还原平衡、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谢、热休克蛋白和信号转导途径与耐温性有关,验证了维持氧化还原稳态是乌菜新种质耐温性的重要调控通路。


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助力乌菜氧化还原稳态与高低温胁迫研究_第1张图片


中文标题:比较蛋白质组学表明,在一个新的乌菜基因型中,氧化还原稳态与高低温胁迫的发生有关

英文标题:Comparative Proteomics Indicates That Redox Homeostasis Is Involved in High- and Low-Temperature Stress Tolerance in a Novel Wucai (Brassica campestris L.) Genotype.

研究对象:乌菜

发表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影响因子:4.556

合作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运用欧易/鹿明生物技术: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由鹿明生物提供技术支持)、LC-MS/MS蛋白鉴定(由鹿明生物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背景


温度胁迫正成为植物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低温(LT)和高温(HT)的变化预计将极大地影响酶活性、光合作用、碳同化、DNA/RNA稳定性、膜流动性以及转录和翻译速率。乌菜作为一种不结球白菜(NHCC)产量和食用品质也会受其影响。新基因型WS-1是从乌菜一系列种质中鉴定出来的,它对LT和HT的耐受性高于以往实验中使用的其他基因型。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哪一种调节途径在热应激反应中起主导作用,也不清楚同一通路是否能改善LT和HT耐受性。


本文作者使用串联质谱标记(TMT)来评估新的NHCC基因型WS-1对LT和HT的反应所发生的分子变化。旨在确定和比较WS-1对LT和HT应激耐受的调控机制。


研究策略


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助力乌菜氧化还原稳态与高低温胁迫研究_第2张图片


研究结果


1、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鉴别差异表达蛋白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MS),作者检测了207427张总谱图,50800条肽段、23059条唯一肽段和6831个蛋白质(score sequence HT > 0和 unique peptides ≥ 1)(图1A)。肽段数分布如(图1B)所示,81.3%以上的蛋白质至少含有两条肽段。约99.2%的蛋白质具有大于10 kDa的质量,有很好的覆盖率(图1C)。大于10%和20%的序列覆盖率分布分别为61.2%和41.3%,表明数据质量很高(图1D)。


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助力乌菜氧化还原稳态与高低温胁迫研究_第3张图片

图1 | 已鉴定蛋白质的鉴定和定量评价



2、低温(LT)组和高温(HT)组共有的DEPs的功能分类


根据(Fold Change >1.2或Fold Change <0.83和p<0.05)筛选标准,共有1732个差异表达蛋白(DEPs)在LT处理中被鉴定,2806个DEPs在HT处理中被鉴定(图2A)。这些上调和下调的DEPs被分为三组:

(1)710个DEPs是对LT组特异性的;

(2)1022个DEPs对LT和HT组都是共同的,包括172个共同上调的蛋白质,324个共同下调的蛋白质,526个不同调节的蛋白质(图2B);

(3)1784个DEPs对HT组是特异性的。

为了确定WS-1的耐温机制,作者重点研究了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调节的1022个DEPs的功能。


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助力乌菜氧化还原稳态与高低温胁迫研究_第4张图片

图2 | 低温(LT)和高温(HT)处理下温度胁迫响应蛋白的概述

(a)与对照相比,低温和高温处理下乌菜叶片差异表达蛋白的数量;

(b)LT和HT共同调节蛋白(1022蛋白)的分布;



根据GO注释(图3A),这些“共同调节”蛋白质的功能被分配到几个类别,包括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对LT/Cont和HT/Cont处理中常用的1022个DEPs蛋白的生物学过程分析表明,其主要通路是小分子代谢过程和对非生物刺激的反应。大多数受调控的DEPs参与各种分子代谢过程(小分子、氧酸、有机酸、单体、羧酸、硫化合物和一元羧酸),其余的DEPs则参与对刺激的反应。如图3A所示,LT/Cont和HT/Cont处理组相同的是,大多数受调控的DEPs被预测定位于细胞部分、细胞、细胞内部分和细胞质,表明DEPs主要作用于这些细胞成分。HT/Cont处理中,这些DEPs的主要分子功能是RNA结合和蛋白质结合,而在LT/Cont处理中它们是催化活性和RNA结合(图3A)。


为了确定与温度胁迫耐受性相关的代谢通路,根据KEGG数据库进一步分析了1022个DEPs(图3B)。大多数DEPs富集在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核糖体、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代谢通路、碳代谢、光合生物体的碳固定、2-氧羰基水杨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通路(图3C)。上调的DEPs富集在2-氧羰基水杨酸、光合生物体的碳固定、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上。


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助力乌菜氧化还原稳态与高低温胁迫研究_第5张图片

图3 | 低温和高温处理下温度胁迫响应蛋白的研究概述

(a)1022个高低温处理下常用调节蛋白的GO分类;

(b)1022个高低温处理下常用调节蛋白的KEGG通路分析;

(c)在每个KEGG通路中,在LT和HT组上调、在LT和HT组下调 和不同调节(一种温度处理后上调,另一种温度处理后下调)的1022个差异调节蛋白的百分比。 



3. LT和HT处理中上调的DEPs功能分析


接着作者对共有172个在LT和HT中上调的DEPs进一步进行GO(图4A)和KEGG(图4B)分析。这172个DEPs位于细胞质、叶绿体和质体中,参与了非生物刺激和胁迫的反应,参与了羧酸、氧酸、有机酸和一元羧酸的代谢过程。KEGG通路分析表明,大多数蛋白质在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和代谢通路中富集(图4B)。后对172个在低温和高温处理中上调的DEPs进行了更详细的本体分析,包括氧化还原稳态、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谢、热休克蛋白、信号转导和代谢过程相关的蛋白。


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助力乌菜氧化还原稳态与高低温胁迫研究_第6张图片

图4 | 在低温和高温处理中上调的172种蛋白质

(a)两种处理下上调蛋白的GO分类柱状图;

(b)172中上调蛋白在每条通路的百分比;


然后作者又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了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谷胱甘肽代谢在所有代谢通路中占主导地位。此外,GLU1与其他代谢过程有直接或间接的相关性,其中主要的代谢过程是SRK2G(P43292)、FOLD4(a0d3dzn5)、RH14(Q8H136)、HSP17.7(M4DG78)、HSP18.1(M4CEA8)、GGT1(a0d3bw42)、BCAT3(Q9M401)、PDIL1-2(Q9SRG3)、ALDH10A8(a0d3cwl2)、ICDH(A0A078FVI0)和P5CSB(M4DE13)(图5)。

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助力乌菜氧化还原稳态与高低温胁迫研究_第7张图片

图5 | 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方形:GO/KEGG term;圆点:蛋白质


4. 低温和高温处理上调DEPs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为了评估mRNA与蛋白质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作者选择了12个与DEPs相关的基因,在LT和HT两种条件下上调,RT-PCR分析。结果表明,LT或HT组的大多数基因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


在LT组中,以下基因的表达较高:RD22、SUS1、P5CSB和CYP38(图6)。与对照组相比,LT和HT处理均能显著提高sHSP17.7、sHSP18.1、ICDH、PSBP1和ERD10的表达水平。这些结果表明,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并不总是与其转录表达模式一致,可能是因为应激相关基因支配了对LT和HT的反应。


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助力乌菜氧化还原稳态与高低温胁迫研究_第8张图片

图6 | 低温和高温胁迫下植物叶片中与上调差异表达蛋白(DEPs)相关的基因表达

以肌动蛋白(Actin)为内对照,计算其相对表达水平。


5.BccrGLU1在拟南芥中的过表达导致温度胁迫耐受


为了研究氧化还原稳态对植物耐温性的影响,我们构建了表达BccrGLU1的转基因拟南芥(图7a)。RT-PCR结果表明,在选定的转基因植株中,bcrglu1的转录水平被高度诱导,证实植株已经用35S-BccrGLU1:GFP被成功转化(图7B)。在正常生长条件下,野生型(WT)和过表达(OE)转基因株系之间没有明显的表型差异,表明BccrGLU1的过表达不会导致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表型缺陷。在OE株系中,铁氧还蛋白(FD)-GOGAT活性在正常条件下显著高于WT(图7C)。


为了评价BccrGLU1的作用,对三个OE株系进行了生理学分析。在正常条件下,OE株系谷胱甘肽(GSH)含量高于WT系。在低温和高温下,三种过表达植物(OE#1、OE#2和OE#7)的GSH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植物(图7D)。正常条件下的OE株系的GSH/氧化谷胱甘肽(GSSG)比值与WT无差异,而温度胁迫下的OE株系的GSH/氧化谷胱甘肽比值明显高于WT植株(图7E)。

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助力乌菜氧化还原稳态与高低温胁迫研究_第9张图片

图7 | 35S-BccrGLU1:GFP融合蛋白的构建及与拟南芥野生型(WT)和过表达(OE)系温度胁迫反应相关的生理变化示意图

(a)35S-ccrGLU1:GFP融合蛋白构建示意图;

(b)BccrGLU1在T3转基因植株中的相对表达;

(c)Fd-GOGAT在WT和OE中的活性;

(d)叶片中谷胱甘肽(GSH)的含量;

(e)谷胱甘肽/氧化谷胱甘肽(GSSG)比值


另外,作者通过确定在温度胁迫下的氧化损伤参数,以评估在OE株系的氧化还原稳态。在正常条件下,OE株系的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量与WT系无显著差异。当OE株系暴露于LT和HT时,其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量均低于WT系(图8A、B)。在正常条件下,三个OE系的脯氨酸含量略高于WT系,并且OE系的脯氨酸含量比WT系对LT和HT的反应更高(图8C)

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助力乌菜氧化还原稳态与高低温胁迫研究_第10张图片

图8 | 拟南芥WT和OE系的氧化损伤和脯氨酸含量

(a)拟南芥幼苗丙二醛含量;

(b)拟南芥幼苗电解质渗漏;

(c)拟南芥幼苗脯氨酸含量;


染色模式显示,与WT相比,OE系在胁迫下的ROS水平较低(图9A)。与野生型相比,OE席的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O2生成速率也降低,这与染色模式(图9B,C)一致。这些结果表明,BCCRGLU1与活性氧清除相关,以对抗氧化应激。

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助力乌菜氧化还原稳态与高低温胁迫研究_第11张图片

图9 | 拟南芥WT和OE株系的氧化损伤

(a)用硝基蓝四唑(NBT)和过氧化氢(H2O2)在上排中进行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在下排用DAB染色;

(b)氧气含量的定量;

(c)过氧化氢含量的定量;


相关讨论

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助力乌菜氧化还原稳态与高低温胁迫研究_第12张图片

图10 | 对LT和HT处理都响应的上调WS-1蛋白示意图

红边表示上调的蛋白质,箭头表示正调节,T形条表示负调节


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WS-1的耐温性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稳定的氧化还原内环境、完整的析氧复合物、渗透压的积累、sHSPs和伴侣的诱导以及代谢过程的增强。


研究者推断,对LT和HT应激的耐受性涉及一个共同的调节通路,DEPs的表达增加,包括Fe-GOGAT、BADH、P5CS、GGT和AOX,有助于调节氧化还原稳态(图10)。为了进一步证实氧化还原稳态的作用,研究者在拟南芥中过度表达了BccrGLU1。在LT和HT胁迫下,35S:BCCRGl1植物的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均比WT低,且与WS-1比较蛋白质组学数据一致。结合这些数据,发现氧化还原稳态在提高WS-1细胞对LT和HT胁迫的耐受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结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串联质谱(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结合液相色谱-质谱(LC-MS/MS质谱鉴定)的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了1022种经LT或HT处理的WS-1共有的差异表达蛋白(DEPs)。在1022个DEPs中,172个对LT和HT都有上调反应,324个对LT和HT都有下调反应,526个对一种温度胁迫有上调反应,对另一种温度胁迫有下调反应。为了阐明WS-1的共同调控通路[P3] ,作者进一步分析了172个上调的DEPs。结果表明,乌菜的氧化还原平衡、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谢、热休克蛋白、伴侣和信号转导途径与耐温性有关。此外,35S:BCCRCRGL1在拟南芥中过表达,在温度胁迫下,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谷胱甘肽/氧化谷胱甘肽(GSH/GSSG)比值降低,氧化损伤减少。这一结果与氧化还原稳态相关蛋白的动态调节一致。这些数据表明,维持氧化还原稳态是乌菜新种质耐温性的重要调控通路。


参考文献:


Yuan L , Wang J , Xie S , et al. Comparative Proteomics Indicates That Redox Homeostasis Is Involved in High- and Low-Temperature Stress Tolerance in a Novel Wucai (Brassica campestris L.) Genotyp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ences, 2019, 20(15):3760.


猜你还想看


◆4D-DIA技术 | 基于PASEF-DIA技术的新冠肺炎免疫应答机制研究

◆喜报 | 上海师范大学生科院与鹿明生物开展全方位合作

◆项目文章 | 山东省科学院刘昌衡研究员海洋动物—刺参代谢组学研究新成果

◆4D-DIA技术 | 蛋白质组学领军科学家带您走进4D组学新时代



END

文章来源于鹿明生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TMT标记定量蛋白组学助力乌菜氧化还原稳态与高低温胁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