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认知天性,让学习真实发生——读《认知天性》

掌握认知天性,让学习真实发生

——读《认知天性》

2020.8.27

从8月17到8月23号,读完这本《认知天性》。有些烧脑,值得一读。


1

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三位作者:彼得·C·布朗,作家,擅长科普写作;亨利·L·罗迪格三世,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学教授,曾任美国心理科学学会朱熹,人类学习和记忆领域专家;马克·A·麦克丹尼尔,华盛顿大学来哟意思分校心理学教授,整合认知学习教育中心主任。

知道这本书,是缘于刷知乎的时候上看到某网友的推荐。拿到这本书,看到书的封底有樊登读书会创始人、简单心理创始人、TED演讲中国引进人、哈佛大学心理系主任等人的推荐语,封底的左上角还有两句话:不容错过的认知学习读物,与全世界的精英头脑对话。

你可能已经猜到书的基本内容了,这本亚马逊年度畅销书、至今仍高居心理认知榜单TOP1的书,是11位认知心理学家10年的科研心血。以罗迪格教授为主要负责人的团队在项目上投入了10年时间,提出人类认知规律和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透彻解读人类普遍的学习规律;根据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推导出了有利于大脑的简单学习法则。

在这本书里,作者依据最新的脑科学理论,指出我们常用的集中学习的弊端,而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在用这种错误的方式学习。书中结合大量实例,提出了一些简单实用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各种形式的检索练习,例如低权重的小测验和自测、间隔练习、穿插不同但相关的科目或技能的练习,在别人交给你解决方案前先试着解决问题,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取基本原理或规则等。

这是一本对学习学习很有启发的一本书。书中反复强调:最成功的学生能掌控自己的学习,并严格遵从一条简单的策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重要的学问通常是有一定难度的,或者说基本都是如此,你会遭遇挫折,这是努力的标志,不代表失败,挫折伴随着奋斗而奋斗,可以积累专业知识,努力学习会改变你的大脑,创建新的连接,建立心智模型,扩展你的能力,你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受自己控制,知道这一点非常重要,困难会因此变得有价值。

2

作者向学生党介绍了三个基本的学习方法:

1.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即自我测验。从记忆中检索知识和技能,应当成为你的主要学习方法。放弃无效的反复阅读。怎样把检索练习当成学习方法使用:你在读课本或是研究课堂笔记的时候,要不时的停下来合上书本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核心概念是什么?哪些术语或概念是我没接触过的,我会如何定义他们这些概念和我已知的东西,有什么联系?

2.有间隔的安排检索练习。有间隔的练习意味着要布置一次的学习资料,不过两次练习中间要隔开一段时间。另外一种有间隔的检索练习方法是穿插安排两个或多个主题进行学习,这种轮换交替可以不断的刷新你对每个主题的记忆。

3.学习时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不要每次只学习一种,可以轮换接触不同的问题和解法。为什么穿扎练习的效果更好?把不同类型的问题或样本混合起来学习,可以提高你区别问题类型的能力,辨识出同一类型问题的普遍特点,并且能提高你在今后测验或政治环境中的成功率。

此外,也介绍了其他几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1.细化会提高你对新资料的掌握程度,增加心智线索的数量,方便你在以后回忆并应用这些资料。细化是在新资料中找到其他层面的含义的过程。或者为新资料提供一种比喻或视觉形象。

2.生成的效果是让意识更容易接受新学问。生成是指在得到答案或解决方案前,尝试回答疑问或解决问题。

3.反思把检索练习和细化结合起来,增添了学习层次,强化了技能。反思是指花几分钟复习最近学过的课程或取得的经验,然后自慰在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你想起了其他什么知识或经验,想掌握得更好,需要学什么?为了下次做得更好,要采用哪些策略?

4.校准是比对自己的判断和客观反馈,看看你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从而避免被精通的假象所迷惑,在接受测验的时候,这种假象会让许多学习者措手不及。校准就是用客观的工具消除假象,调整你的判断是指更好的反映,现实目的是确保你正确的认识自己知道了解自己知道什么还能说什么。学生用小测验和模拟考试,检查自己对所学的掌握是否有正确的认知。把模拟考试当成真正的测验简单答案,把精力集中在你不会的地方。

3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认知学习上给学生提供哪些帮助呢?

1.向学生解释学习的过程。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以下基本概念:

学习中的某些困难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的东西,把他们记得更牢靠。

轻松的学习往往只能获得肤浅的知识,而且很快就会忘记。

智力并不全是生来固定的,实际上在付出努力的时候,学习可以改变大脑,建立新的连接并提高智力。

在获知答案前思考一下新问题,比不思考就看答案的学习效果要好。

无论在哪个领域想要有所建树,就必须努力超越现有的能力水平。

从本质上说,努力通常会带来挫折,而挫折往往能提供重要的信息让你调整策略,从而实现精通。

2.教学生如何学习。

在课堂上创造合意困难。合意困难是心理学家比约克夫妇创造的词,来描述那些能换来更牢固学习成果的短期麻烦。只在学习时故意给自己制造的麻烦,它造成了短期学习难度提高,但从长期看能提升学习效果。检索(实际上是重新学习)某件事物所耗费的努力越多,你学得就越扎实,换言之关于这件事,你忘记的越多,重新学习就更为有效,能更好地形成永久性的知识。

保持透明度。给学生打预防针,告诉他们这种学习方式可能产生的挫折与困难,并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种方法值得坚持。

4

这本书最触动的,并不是上面基于认知天性而总结出的认知方法,而是对教学方法的重新反思,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重新审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发展,以及基于认知心理学对教师这个角色的重新定位。

1.对教学方法的重新反思。

平时我们让学生集中练习,取得的成绩是暂时的优势,考试之后,所学知识忘得差不多,这种常见的现象就是对集中学习的否定。要形成潜在的习惯优势,这本书介绍了种技巧:有间隔的练习,有穿插内容的练习,以及多样化练习,这些技巧恰恰会放缓有明显成果的学习进程,他们不会在练习中提高我们的表现,我们从表面上看不到成绩提高,也就没有付出努力的动力。穿插内容练习与多样化练习,有助于学习者超越暂时性记忆,步入更高层次的概念性学习,并把它们应用到实际情景中,从而获得更全面、更深刻、更持久的学习效果,这一学习成果在运动技能中就表现为潜在的习惯优势。

反思平时的教学,发现带学生学习新知的时候,没有让学生充分预习,很少进行及时的练习,更很少进行测试。开学初学到的新知识,为迎接期中考试才开始复习,发现能记住的太少,这说明间隔练习太少——网上可查的四轮复习法,其实也适用于新知识的教学。

值得肯定的是我们早自习运用的就是有穿插内容的复习,我称之为“多任务并举”。一节早自习开始前,我先把复习任务清单罗列在黑板上,比如九下的中考前复习,我列出的清单可能是:背诵一篇文言文,会翻译;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词;复习从A到C的多音字;进行古诗文默写练习或做两道字音字形选择题等。这样的多任务并举,避免了学习任务的单一和枯燥,学生也能因为不断更换复习内容而拥有复习的新鲜感,保持复习的兴趣与热情,也会带给学生对学习的掌控感和成就感。

2.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重新审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发展。

随着脑科学领域研究的深入与不断有所发现,对学习的认知也就是元认知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随着互联网世界大门的打开,各种信息与知识的获得越来越容易和途径多元化,有时候在某些领域,学生的知识远超教师。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应该不断增加,但已不局限于本学科领域的知识更新,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知识不仅包括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人文社科类知识,也应该包括大量的关于认知学习的知识,了解学习是什么发生的,理解背后的认知原理是什么,懂得怎么有效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进步。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一个对学习的本质与方法领会越来越深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关注、阅读、理解和应用最新的认知心理学成果,才能帮助学生成长为爱学习会学习的人,当然,师生共同成长为终身学习者,保持学习的兴趣与热爱,漫溯于世界未知领域迷人的“青草更青处”。

3.基于认知心理学对教师这个角色的重新定位

过去我们一直认同韩愈的观点,“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我们当然不否认教师的传授知识者的定位,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的作用,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精神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现在,一味强调知识传授的话,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了。基于认知心理学,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引领者。而懂得学习背后的认知规律,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自己首先测试和践行这些方法,才能实现这个定位。

回到这本书介绍的学习方法,比如检索、间隔练习、细化、反思等,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方法比较侧重对知识的记忆?多样化练习也强调运用,但更多的是强调在做题中运用。所以我有一大发现:这是一本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教你如何应对考试的书!毕竟无论中国还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应对考试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年年面对的啊。掌握了这些应试的技巧和背后的原理,无论你是教师还是学生,你就能考试学习两生花。当然,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你得坚持去用,才能在实践中掌握这些学习领域的终极规律,让这些规律方法变成科学有效的学习工具,让学习真实发生,成为学业领域的人生赢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掌握认知天性,让学习真实发生——读《认知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