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 | 我的人生(my life)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名美国现代舞舞者的自传,作者是伊莎多拉·邓肯,生于旧金山,创立了一种基于古希腊艺术的自由舞蹈而首先在欧洲扬名,一个用一生来寻找、发现和阐述灵魂深处的艺术家。

伊莎多拉奇特的童年也塑造了她独特的个性,追求真实,只为自己的想法和生命而舞动,能够在物质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坚持想做的事情,充满了冒险和不确定。

拆书 | 我的人生(my life)_第1张图片
源自“奇怪的雨”公众号

一、第一到十章(前往不同的国度探索

伊莎多拉出生在海边,起初对动作的感悟都来自海浪拍打岸边的节奏,并不富裕的家庭,请不起家庭教师,反而少了很多管束,为自由而真实的天性造就了绝佳的环境。

父亲是个诗人,母亲喜欢晚上给孩子们读书、演奏音乐,她认为自己真正的教育就是从母亲晚上的演奏和读书,因为父母离婚,伊莎多拉对父亲的印象很少,另外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伊莎多拉在十岁时,就开设了自己的舞蹈班。

所教的东西都是即兴的,可能是从各个方面得来的灵感,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母亲曾送她跟一位芭蕾舞老师学习舞蹈,第一件事情是立脚趾,让她的感觉非常不好,她觉得这种舞蹈是给人拷上的枷锁,一种僵硬而平庸的体操。

书籍给了伊莎多拉很多启发,打开了新的世界,由此也促成她去芝加哥的想法,后来又去到纽约等各大城市去不同的地方寻找、探索和传播自己创造的舞蹈,但这个过程也是举步维艰。

初到芝加哥的时候,伊莎多拉去拜访了很多剧院的经理,都已不适合而拒绝,从而付不起房租,连最起码的食物都难以保障,这时,她做出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放弃自己的坚持的决定,从而去按照要求跳一些有活力的舞蹈,满足了自己和母亲的生活保障。

因自己的争取而获得了一个去纽约的机会,全家居住在纽约后,租了一间工作室,所有的生活都在这间工作室内,在这期间,也去一些上流社会的人士家中表演舞蹈,但伊莎多拉始终觉得那些人并不能理解自己的事业和想法,故而想前往伦敦。

前往伦敦的车票钱,也是一家一家去拜访曾为之舞蹈过的家庭中请求赞助得来的,不论怎样,有了目标和想法,即使过程怎样艰难,还是能到达目的地。伊莎多拉相信:如果真的想去做一件事,又有什么可以阻止呢。

在伦敦,得到了几位上流社会人士的赏识,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很多好运,结交了一些知名人士,有牛津的高材生、有画家,伊莎多拉除了为沙龙和聚会跳舞,其他时间都待在工作室,诗人或画家会陪伴着她。

虽然一直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但整体上还算安宁,经历了伦敦的大雾天,伊莎多拉在一个春日的早晨抵达巴黎瑟堡,在这里,她遇到了安德烈·波尼尔,样貌一般,但精神丰富,经常为她讲述法国的历史、人文,但结果却无疾而终,出于报复心理,伊莎多拉与另外一个长相出众的追求者陷入热恋,也以失败而收场。

情路的坎坷促使了伊莎多拉把所有的情绪贯穿到舞蹈的创作中,重新找回自由的灵魂,倡导一种内在精神苏醒的舞蹈,而不是像芭蕾一样让人成为机械动作的傀儡。

三年之后,得到柏林贵族的赏识,从而声名大噪,在多个剧院巡回演出,在布达佩斯演出的三十个晚上场场爆满。

拆书 | 我的人生(my life)_第2张图片
源自网络

二、第十到二十章(为梦想而舞)

在匈牙利的一次聚会上,伊莎多拉遇见了她的罗密欧,身材高大、体型匀称,是一个演员,每天从最爱的人怀里醒来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后因结婚这个问题两人的感情也无疾而终。

伊莎多拉发誓再也不会为了爱情而放弃艺术。

自从在柏林演出后,账户里就拥有了好像花不完的钱,一家人来到雅典,朝圣神庙,组成了一个希腊男孩的合唱团,在一个早晨,一同抵达维也纳,其目的是想要复兴希腊合唱团和古希腊悲剧舞蹈。

在慕尼黑演出的《蓝色多瑙河》而大受欢迎,伊莎多拉的梦想就是创造一种不存在的舞蹈和动作,摆脱芭蕾舞对人们创造力的限制,因而致力于打造一所舞蹈学校,潜心研究。

伊莎多拉把这一想法和姐姐伊丽莎白和母亲说后,立即付诸行动,在格林瓦尔德的特劳登大街上找到了一幢新建的别墅,并把它买了下来。

在急于招生的情况下,只要报名送来的孩子都照单全收,有很多都是生病的孩子,大人送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以致于都说这所舞蹈学校更像是一个医院,不过好在悉心照料下,孩子病情好转,在舞蹈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伊莎多拉遇见了戈登·克雷格,让她重新找回了爱的感觉,不仅仅是男女之情,更像是灵魂伴侣,伊莎多拉怀孕了,在梦中,一个可爱的孩子正从黑暗、虚无的世界诞生,朝她走了过去。

由于学校开销巨大,伊莎多拉又签了新的合约,要去丹麦、瑞典、德国等地演出,在演出期间,伊莎多拉并的厉害,就找了一个海边的村庄,租了一幢别墅住了下来,在这期间,她整理出了学校的教学方案,设计了五百种训练项目,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动作过渡到最复杂的动作,这就是一系列正规舞蹈训练的纲要。

孩子的动静越来越明显,总是以此来宣告自己的存在,在经历了心里的恐惧,对自己的怀疑,怀疑自己的艺术哪里去了,到最后痛苦的分娩,宝宝和自己都完好幸运地活下来了,当保住孩子的那一刻,成为人母之后,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

拆书 | 我的人生(my life)_第3张图片
源自网络

三、第二十到三十一章(千金散尽 重头再来)

如果仅仅把舞蹈看做是独舞的话,伊莎多拉的事业就会变得很简单,已经成名,受到每一个国家的追捧,只需要沿着这条康庄大道走下去就好,可是,伊莎多拉想做的事情还不仅限于此,更想创办自己的学校,培养一大批舞者,一起演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学校的开支日益超出了伊莎多拉的限度,因此她想了一个办法,带着孩子们到各个国家去,看看哪个政府能够认识到给予孩子这种教育的美好之处,在德国,主流文化依然是清教徒的思想观念,非常保守,无法为她的学校继续运营提供必需的支持。

在俄罗斯,虽然很受民众的欢迎,但是皇家芭蕾舞团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了,根本不可能做出任何改变,这种局势让伊莎多拉决定去英国试试,可以伦敦观众将她们的表演和学校看做是有趣的娱乐消遣,对组建学校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她决定去美国演出,有一天一个人出现在舞台侧面的包厢里,他正是罗斯福总统本人,似乎看的津津有味,每段表演结束后都会带头鼓掌,随后在给朋友的信中表达了 对伊莎多拉舞蹈的极大赞美。

这一段话被各大媒体刊登在报纸上,为伊莎多拉的巡演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整个巡演过程非常顺利,也很开心,也为她带去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伊莎多拉和罗英格林有了第二个孩子,是个男孩,在一天下午,伊莎多拉出去演出回来时,看到的是冰冷的孩子,等来的是医生宣布死亡的通知,这是一种万念俱灰的打击,从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又从她的生命中夺走。

经过一段恢复和调整,伊莎多拉重新找到了自己对于舞蹈教学的激情,在巴黎市中心举办了一场比赛,挑选出了五十位学生,和之前的学生和教师一起,孩子们的进步非常明显,在三个月的学习之后,她们的表演让世人惊叹。

伊莎多拉每天都会花几个小时为孩子们授课,太累的时候,站不动了,就躺在沙发上,挥动着手和胳膊来教她们,只要向孩子们伸出双手,她们就能舞动起来,与其说在教她们跳舞,不如说为她们开辟了一条道路,舞蹈的精神就这样顺着这条道路深入她们的灵魂深处。

来自初期学校的那一小批学生都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姑娘了,并且可以协助伊莎多拉教导年纪尚小的孩子。

1914年的时候,战争爆发,在这期间,伊莎多拉再次经历了孩子的诞生又失去,这种悲痛使得她一度精神抑郁,后来在与安德烈和姐姐会和之后,工作室成了诗人、艺术家的聚集之地,这使得伊莎多拉重新恢复了勇气。

战争的迟迟不结束,不得不以百分之五十的高利贷,支付学校在瑞士的开销,因为这个原因,伊莎多拉在1916年签下了一份到南美巡回演出的合约,于是,就准备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了。

孩子们被暂时留在寄宿学校,因为迟交费用,很多家长把孩子带走了,一生想创办的学校,到头来,只剩孤身一人。

1912年春天,伊莎多拉收到了一封来自苏维埃政府的电报:

只有俄罗斯能理解你,来吧,我们愿意为您创办学校。

伊莎多拉同意了这次邀请,从而踏上了新的征程,别了,旧世界!

拆书 | 我的人生(my life)_第4张图片
源自网络

这一生,遇见了太多的波折、痛苦和坎坷,但痛苦之后依然拥抱新的生活,纵使世界、社会、环境再多的不顺利,伊莎多拉依然按照内心的愿望去活着,即使在最贫困的日子,依旧有勇气特立独行。

人生是独特的,也是奇妙的,会遇见很多人,可能是你以为的命中注定,结局总会分道扬镳,会历经很多变化,可能看起来无比幸运,可美好不一定按照现实发生,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们对于人生的看法和生活的态度,掌控我们能掌控的,随心而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 | 我的人生(m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