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有书: 中国文学史

    ——· 思维导图 ·—— 

每日有书: 中国文学史_第1张图片


——· 关于本书 ·——

《中国文学史》是一本有价值的文学史书。它通过中西对比的方式来更好地体现中国文学的特点,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还透露着深刻的儒家社会思想。作者不仅仅将文学史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去研究,更关注这背后反映出的中国传统文学价值观和文学史意识。       

  ——· 关于作者 ·——

   

本书作者钱穆,叶龙。钱穆是一代国学大师,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其著作丰富,多达80多种,于1990年逝世于台北。叶龙是钱穆弟子,1957年毕业于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先后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教育文凭,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中华文学史》这本书是钱穆先生讲授,叶龙先生记录整理的杰作。       

     

——· 本书金句 ·——

1.文学是一种灵感,其产生必自内心之要求。       

2.如果我们努力去做学问,就会感到时光不够用,到此状态时,就进入了做大学问的大门。       

 

3.一个人的本领与长处要自己去发现,但不要表现。       

     

4.文学是“活”的。       

      ——· 核心内容 ·——       

     

   

一、中国文学的经历了哪些流变?       

     

韵文方面来说,中国文学起源体裁是诗歌,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开创的“赋、比、兴”手法却是对中国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诗经》之后,《楚辞》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先河。在《楚辞》之后,韵文的发展分为诗和赋两个方面。诗的方面,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乐府诗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而且在内容上也越发地关注现实,它们大多都由杂言渐趋向五言,成为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赋的方面,就是素来以辞藻华美,铺张扬厉著称的汉赋。       

     

汉代之后,韵文文学进入到了建安时代。这一时期的文人五言诗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还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唐诗的出现也标志着韵文文学流变鼎盛时期的到来。但在这之后韵文文学却日渐衰微,逐渐被兴起的平民化文学形式所代替,散文地位有超越韵文地位之势。散文文学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史”和“子”这样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散文主要以史书为主。这一时期的人们习惯性的用史书来记事,也把史当做文学来看。至于我国古代散文的“子”时期,这时候的散文则主要是思想性、哲学性的。像诸子百家的著作大都属于这一时期的著作。唐代韩愈主张唐文学的复古运动,促使纯散文的出现。无论是唐诗之后发展的宋词,宋词之后形成的元曲,元曲之后明清时期兴盛的小说,这些文学体裁的发展,其实都是文学的解放,都体现了散文发展的平民化趋向。       

     

二、为什么说“文史不分家”呢?       

     

每一个文学体裁的流变其实背后都离不开历史因素的影响。以唐诗为例,唐朝强盛的国势是一切文学生根发芽的根基。唐代国力强盛且社会安定,百姓不必经受战乱之苦,这既扩大了文学创作的群体,又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       

     

宋词的发展虽然也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但此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阶层的兴起显然对它的影响力要更大。市民阶层的兴起就意味着消费者中平民占比的增加,他们中大多数的人文化水平并不高,他们听不懂格调高雅的唐诗,他们也不愿意仔细揣摩其中隐含的情感和意境,他们更喜欢能直接抒发自己情感的,能让全世界人民听得懂,感同身受的文体,于是宋词应运而生。       

     

元曲的形成环境,除了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等原因,元代的文化政策也值得我们一谈。在重武而抑文还有种族歧视的社会环境下,在较为通俗的元曲成为了才子们抒发自己抱负和内心情感的唯一途径。       

     

三、中国文学有何独特面貌?       

     

首先中国文学独有的悠久文化传统自然是中国文学最为鲜明的一个特点。       

     

其次,我国文学是“活”的,在它文字背后往往蕴含着更加深远的含义。       

     

其三,中国文学是上层的、政治的、内向型的,它不求他人理解,只求自我情感的抒发。       

     

其四,中国文学将道德思想和历史记事融入到写作当中。最后,中国文学具有长远的价值但却缺乏自我的独特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有书: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