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活跃对P2P理财真的有用吗?

又起了个骇人听闻的标题,却值得每个产品经理、社区运营去辩证讨论。

今天整理文档,恰好看到了之前离职同事们做的一些规划,各个功能点的设想。说实话,规划的确实非常好,有些思路可以说如果能够完全铺开实施落地,那么将会是一个功能完善,吸引用户的社区,大有一种社区就是核心业务的趋势。但我又不禁陷入一种沉思:我们好像历来都特别喜欢花更多精力讨论怎么满足用户这个小需求怎么加功能怎么优化,而花费较少的精力去讨论到底要不要做。

我粗略地把这个问题抽离出来,来使他更加案例化一点。已知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P2P撮合交易,本身理财类业务确实是个低频的需求,中国的老百姓是很懒的,表现在懒得学习金融知识,懒得研究你的资产模式(这里的表述未必精确,事实上有部分用户仍然会爱钻研学习,只是部分用户对风险、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还有可能占大多数,毕竟中国人历来习惯都更喜欢娱乐类的而轻视深度学习类的)。 社区为了提高用户的活跃,提升用户的留存,甚至在部分底层执行层面变成增加发帖数、增加评论数的KPI之后,必然决定了会针对社区各个功能延伸出一系列的所谓游戏化、场景化的运营工具,比如勋章、社区任务、社区的促活跃的小工具、鼓励UGC的一些措施等等,也必然导致了要投入蛮多的开发资源在社区上。

你看,因为用户需求频次低,我要把它变高频,所以我要用社区、签到等等来保持用户的活跃和忠诚,为了让用户在社区里不寂寞,我要孜孜不倦的更新各种内容,要找花钱找外部KOL,创新各种小工具带着大家愉快的玩,为了大家玩的更好,所以我需要开发有一定资源一直支持我迭代,所以我需要公司招码农扩张解决人手不足。

上面的链条是多么的顺畅和合理?但从2018年着眼回溯过去,我又不禁有些许质疑。为什么用户需求频次低,我就要强行搞成高频?在P2P理财领域,用户登录的多,就真的贡献更大吗?假如公司核心目标跟用户登录有关,那么具体登录到多少才算是最优解?它活跃在APP内是否有冗余情况的发生?再具体点,用户登录社区,是可以受到一些用户教育、功能介绍的普及,对用户的出借能贡献多少?那贡献程度跟公司要维持至少几个开发、产品和运营的团队成本相比,是能持平的吗?用户所谓的忠诚究竟是维系在社区里,还是穿透到核心业务维系在核心业务里,即所谓的风控水平、资产质量上?社区的几个核心功能诸如用户教育、用户活跃、用户交流是否和其他业务线诸如社群管理、公众号、游戏化小工具等等存在冲突?是否可以精简还是必须要保持很重的功能线?

我觉得如果上面的问题没有琢磨清楚没有进行验证过(以上问题多多少少都有方法去初步验证是否可行,但其实有几个细节是有悖论的),甚至核心业务都没有做到极致的情况下,把次要业务耗费较多心力,是不具备性价比的。从这一点说,我并非说P2P理财不需要发展社区,而是要冷静客观的想清楚它的位置、它的发展节奏、它的用途、核心业务的完善程度、二者之间的协调性配合度等等。回看P2P这一年,百业待兴一片凋零,受市场环境和政策监管影响,很多公司核心业务都不保了裁员求生,更何况其他子业务。而在繁华落幕之后,仍能安然生存的,必是那些核心业务优秀的公司,舍本逐末是不可取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区活跃对P2P理财真的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