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人们时不时的需要记录铺面而来的各种信息。如唐·诺曼(Don Norman)在他的《使我们变得聪明的事情:捍卫机器时代的人类属性》一书中所说:“无助的思想的力量被高估了。没有外部帮助,记忆,思想和推理都会受到限制……真正的力量来自设计可增强认知能力的外部辅助工具。”各种为学习建立的知识库,生活、工作的to do list的笔记应用应运而生,而各大厂也基于内部信息构建的协作纷纷开发自己的笔记应用。笔记类应用作为典型的工具型应用,用户一旦选择使用,需要面临更换软件带来的严重迁移成本,因此在选择初期都会十分纠结。
本文将带你了解印象笔记、Noption、Roam Research这三款笔记,这三款笔记应用代表了世面笔记应用的三种典型笔记系统构建方式,了解底层逻辑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应用。
2007年,印象笔记发布国际版提出成为人类第二大脑,帮助用户连接一切媒介方便提取信息的slogan,立刻引起广大用户的注意。
1. 图书馆式笔记系统构建方式
印象笔记采用笔记本-笔记-标签的图书馆式笔记系统,并沿用至今。而市面上绝大部分笔记应用也正是采用了这一笔记构建系统,如个人笔记应用的石墨文档、有道云笔记,企业笔记应用的语雀、飞书等。
纸张的出现使得之前凭借口口相传的信息可以被记录下来,而受限于纸张的形式,我们的记录方式一直是内容写就书籍,书籍归档于书架,通过分类的方式进行管理。投射到网络世界,印象笔记沿用了现实世界笔记系统,笔记本组-笔记-内容的设计,支持三层构建系统,层级之间靠标签进行分类连接。
因此笔记组更像是目录分类,笔记存放实际内容。
笔记应用使用功能点分析:
笔记型应用产品的使用需求大致分为三类:记录、查看信息、笔记管理。
以记录为目的的使用场景包括:
笔记需要经常性的整理分类,否则我们只是将笔记进行了收集,并没用真正的使用笔记。笔记的整理建议分为三大类:
常见的查看场景:
1.浏览创建或收藏的笔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复习
2.特定场景下快速查看某特定信息,如账号信息、备忘的要事等等
3.搜索特定主题相关的信息,并且可立刻分享
由以上使用场景得出笔记类应用的功能需求点:
2.因为收集、搜索功能留在印象笔记,因为其他功能离开印象笔记
绝大部分笔记应用,满足上述提到的功能需求点同时,将其中一两条功能发挥到极致。而印象笔记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
1)优势
2)槽点
免费用户仅支持两端登录,在移动端越发普及的现在,这个对于多端用户也很不友好。
印象笔记的「剪藏」和搜索功能在推出时就已完整的功能,而在印象笔记的9年期间,并没有新的功能推出,而是以更高的存储和团队协作作为卖点,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时不时会蹦出向高级用户升级的提示,过于关注普通用户向付费用户的转化。
今年印象笔记团队也从Evernote分家推出超级日记,但超级笔记无论是文字选中唤起编辑工具、编辑器的多模块划分、模块化的自由拖拽都与主打Block的Notion有太多相似点。
Notion是一款将笔记、知识库和任务管理无缝整合的协作平台。
不同于印象笔记图书馆式的笔记系统构建方式,Notion拥有无限层级的页面,不用提前预设笔记应该放置于某一特定位置,而是以block的形式在页面上进行任意组合,内容类型除了常见的文字、图片、文档甚至可以兼任视频、在线路线地图等等。同时与单纯使用文件夹的形式相比,Notion的Block可以有多个标签,用户可以从不同角度查看整个笔记。
Page:即是笔记又是笔记本
无限层级
传统的笔记应用都有「笔记」、「笔记本」来进行文档的划分。
Notion以Page作为主要操作界面,类似于一个档案袋,你可以在当前档案袋上进行书写,同时可以在这个档案袋扩展出无数个档案袋或单独的pages页面。
无限层级Page页面的特点:
每个Page页面都可以正常书写。
每个Page页面都可以无限延展出无数哥多种样式的Page页面进行嵌套。
可以通过Link to Page来实现Page之间的跳转,Notion的最小连接粒度为一段句子。
基于Markdown语言的动态编辑器
Markdown是一种帮助编辑文档的轻量化语言,可以通过特定输入使文档结构化。
Notion除了可以直接给Block的文字或背景上色,突出内容。也可以直接使用部分Markdown语言,进行文档结构编辑。同时普通的Markdown编辑器都是静态的图片、文字,而在Notion的Media、Embeds、Advenced模块却可以在编辑器里放视频、Google地图、自定义模版。在旅行过程中、或会议过程中不需要再次跳出编辑器,进入其他应用进行操作,非常方便。
Block:功能强大
在Notion,一段话、一张图片、就是一个Block,而一个列表则可以是一个Block套着许多小Block。
Block可以分为5类,在每段开头输入 / 并输入Block的名字,来快速使用:
Notion的多种属性的Block使用户在编辑文档过程中产生更多可能。
灵活组合
图书馆式笔记应用,如果想要重组笔记只能采用复制粘贴的方法,繁琐且混乱。Notion中的每一个Block都可进行拖拽,用鼠标抓住Block左上方的6个点就可进行操作,或鼠标框选进行多个Block的操作,点击则可以更改Block的类型和样式。
Block不但可以上下排列,还可以左右,通过拖拽两个Block之间的间隔线调整他们的比例。但又不会像One Note完全随意的摆放,block使用栅格布局,必须放在另一个上/下/左/右中的一个位置,在保证灵活性的同时,又不至于太乱。
宜家效应中提出,消费者对于自己投入劳动、情感而创造的物品的价值产生高估的价值判断偏差现象。用户在用Notion灵活搭建自己笔记的过程,正如自己组件的家具,使用户产生愉悦感,以及对产品的认同感。
页面美观度
除了常规的标题、文字层级的编辑外,头部的封面和Emoji图标都可以使用Notion自带的图片或自己上传图片进行编辑,极大提高了页面的美观度以及定制化。
其他
1)分享
可以为Page设置权限:「私有」、「只读」、「读写」。只读(Read Only)和读写(Full Access)状态下被别人可以通过你分享的链接访问到笔记。读写状态下,别人必须登录Notion才能编辑,对未登录的路人依然是只读的。
要给别人分享自己的笔记,设置为只读或读写的权限后,直接发一个链接给对方即可。
2)同步
Notion其实是基于Web的,几乎所有的修改都是实时的。比如你现在在Mac客户端上进行了改动,在Safari上马上能看到变化,甚至不用刷新页面,手机端应用同样迅速。
3)免费用户和Pro用户的区别:
Notion快捷键
缺点
Notion 无法访问使用怎么办? - Linmilinmi.cc
Notion是我目前正在使用且时间越长越觉得好用的一款笔记应用。虽然开始也被各种宣传的模版吓到,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他的很多功能设计其实很优化,应该很长一段时间会继续使用Notion。
Roam Research因双链路的笔记形式引起国际上很多人讨论。当时已经有文章在提所谓的「文本复兴」、「Textopia」等概念,并将Roam Reasearch列为这一转变的四驾马车之一(另外三架马车分别是 Substack、静态网站与 Threaded Twitter)。
但Roam Research官网对自己的介绍却非常简单直接,「A note-taking tool for networked thought」(一个服务于网络化思想的笔记工具),问题的核心—网络化思维。
绝大部分笔记类应用使用的都是笔记本-笔记-标签的图书馆嵌套方式进行管理、分类,虽然整齐、规范但阻碍了笔记信息的链接性。在网络世界中,当用户点击某一链接,就完成从当前页面跳转向另一个页面,人的大脑中的想法也是相互关联的,不同于图书馆式的存储方式,某一信息经过大脑的思考和转化,与大脑中的已有信息产生连接,出现新的观点,再增加的信息,被连接的信息不断被强化(页面点击率强),而连接弱的信息渐渐弱化(页面点击率弱),形成类似网状的结构,而整个串联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就是信息的粒度。
信息的粒度
信息以某一文档或段落为中心,进行链接时,越小的连接单元,代表越高的连接效率。在Roam Research笔记的基本单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整片笔记(Notion的最小单位为一段话)。Roam Research可以自动识别关键字,产生新的笔记之间的链接。
双链接
在Roam Research里输入[[ ]]界面自动出现弹窗,显示最近的文档列表,输入内容没有匹配时,系统自动建立一篇新的文档。甚至可以简单地拖拽实现笔记的引用,并显示每条被引用的次数。
虽然其他应用也有文档与第三方的关联形式,但在Roam Research页面上半部分为页面内容,下半部分为关联内容列表,同时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关联关系,使用户清楚了解关联信息的上下文。迫使用户思考当前信息与之前信息的关联性,从而扩展思维。
当文档中需要引用某篇文本,Roam Research使用Block reference(在当前文档修改,原文也会同步修改) 和 Block embed(当前文本无法修改,需要前往源文进行修改)来管理引用文本是否同步数据,或引用不可修改 。
Graph Overview网状结构
正如前面提到的,Roam Research的笔记与笔记间的相联系形成了网络结构,在Roam Research的Graph Overview功能中,将一条信息视作一个节点,用户可以清晰的看到笔记与笔记间的结果,同时还可以看到那条信息的引用最多。
Roam Research笔记创建
印象笔记或Notion在笔记整理方面,需要规范的划分才能是已有笔记等到最大的使用。
Roam Research笔记应用不存在“归档”位置的问题,因此无需对信息进行分类,解决了用户纠结某些零散笔记划分归类的痛点。应用打开会自动创建默认Daily Notes页面,按时间顺序记录想法、笔记、待办事项等信息。记录完成后,通过检索、引用、嵌入、双向链接等方法重复利用这些笔记。
点击All Pages旁边的加号,在写笔记时直接在关键词两边加上[[ ]]或#自动增加页面。
缺点
Roam Research侧重的是知识的生产与利用,将无关的想法之间找到联系,而不是信息的搜集与保存。这一点与Zettelkastend卡片盒笔记法相似。强调的是笔记中的「写」以及笔记写完之后的「用」,因此Roam Research更适合写作使用。
如果对Notion和Roam Research的网络安全笔记担心,也可以使用国内出品Notion和Roam Research的集大成者wolai,或者葫芦笔记。希这篇文章能帮助你选到一款适合自己笔记系统构建的笔记应用。
因为评论里有人提出了关于笔记应用存储的问题,我写了篇关于印象笔记创始人斯泰潘·帕契柯夫的文章,里面有描述印象笔记的诞生以及为什么说印象笔记的核心功能图像识别、手写识别、搜索早早就建立完成。以及笔记类应用记录只是开始,另一方面是对已记录笔记的搜索、整理、内化。
文章资料来源:
Zettelkasten卡片盒笔记法是什么?
竞品分析报告:有道云笔记与印象笔记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Notion:重新定义数字笔记
想要玩转 Notion?你需要这份快速上手指南
Roam Research Report ——理念与功能
Roam research:一款颠覆传统的个人笔记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