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第二章类比寻找——我读《围城》(五)

19. 诸位应该先听演讲 ,然后随意鼓几下掌 ,让鄙人有面子下台 。现在鼓掌在先 ,鄙人的演讲当不起那样热烈的掌声,反觉到一种收了款子交不出货色的惶恐。

> 方鸿渐在演讲露怯时,还是能产生一些急智的。

20. 方鸿渐那时候宛如隆冬早晨起床的人,好容易用最大努力跳出被窝,只有熬着冷穿衣下床,断无缩回去的道理 。

> 在演讲时说了不合适的话,就看他有没有能力找补回去,否则就是演出事故了。如果是综艺节目的话,这时候该考验主持人的功力了。我猜测,如果这事发生在当今舞台上,可能耳麦中会给些提示。

21. 方鸿渐住家一个星期 ,感觉出国这四年光阴 ,对家乡好像荷叶上泻过的水 , 留不下一点痕迹。

> 原汁原味的小县城,没什么变化,时光荏再,物是人也是。恐怕现在去任何地方旅游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原生态景点了。仿佛时光在这个小县城停滞了,人们周而复始的做着同样的事,说着同样的话,突然我感觉有点诡异,仿佛是某个恐怖片的场景。

22. 以后飞机接连光顾,大有绝世佳人一顾倾城 、再顾倾国的风度 。

> 这个类比在偷换概念,这里的倾城倾国真的就是字面意思,城破国危。

23. 以后这四个月里的事,从上海撤退到南京陷落 ,历史该如洛高( Fr. von Logau )所说,把刺刀磨尖当笔 ,蘸鲜血当墨水 ,写在敌人的皮肤上当纸 。

> 画面感极强。残酷的战争。

24. 方鸿渐失神落魄,一天看十几种报纸 ,听十几次无线电报告 ,疲乏垂绝的希望披沙拣金似的要在消息罅缝里找个苏息处 。

> 无法接受事实,拼命的寻找能支持自己想法的证据,以求获得一些心安吧。当时的场景,也是被吓得不轻。

25. 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 ,而gov并没给他什么名义 ,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 ,大有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 。

> 做正确的事吧,得不到正反馈也没关系。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26. 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 ,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 ,因为金牙不仅妆点 ,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 ,表示饭菜吃得好 ,此外全无用处 。

> 这说的是张先生说英语。瞧着把张先生给损的,用类比还能损人,损得还特别形象。

27. 张小姐是十八岁的高大女孩子,着色鲜明 ,穿衣紧俏,身材将来准会跟她老太爷那洋行的资本一样雄厚 。

> 胖就胖吧,那时胖子少,有资本的人才胖。

28. 张太太上海话比丈夫讲得好 ,可是时时流露本乡土音,仿佛罩褂太小,遮不了里面的袍子 。

> 让我想起了南普——南京普通话,其实各地人说普通话,细听都会有乡音的。

29. 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 ,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 。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 ,我宁可他们瞧不起我 ,骂我饭桶。 “我你他”小姐 ,咱们没有“举碗齐眉”的缘分 ,希望另有好运气的人来爱上您。想到这里,鸿渐顿足大笑 ,把天空月亮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 "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 "这可是当时《乱世佳人》里的引申义,也许当时女权运动还没兴起吧。这个价值观和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价值观不谋而合。

>

> 方鸿渐竟然有这种反映,证明他留洋留出了自由,心理是反封建的,所以他才对鲍小姐那种风韵外露的女人感兴趣,传统的中国女人,甚至是张小姐这种受过美国教育的女人,只要是循规蹈矩的那种,他都是不喜欢。

第二章已读完,总结下我的感受吧:

这章的故事场景变换得挺多,方鸿渐从下船回乡,到县城演讲,再到战争爆发避难于上海,然后租借团聚,最后张家相亲等等,场景可能我有些遗漏,但主线非常明确,都是围绕着方鸿渐的择偶观(或者说恋爱观)展开。故事中先后描述了很多女性,如:和方一同留洋的苏小姐、同乡保媒的许佳二小姐、演讲台上的女学生记录员、美国家庭教育出身的张小姐等等,而这些女子的共性,最后作者借方鸿渐之举动进行了总结,即:

> “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 ,我宁可他们瞧不起我 ,骂我饭桶。······ “我你他”小姐 ,咱们没有“举碗齐眉”的缘分 ,希望另有好运气的人来爱上您。想到这里,鸿渐顿足大笑 ,把天空月亮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我的解读是方鸿渐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女人,无论她是中国传统女人还是留洋博士还是富家千金。这点也可以从方鸿渐在演讲露怯时,用“鸦片和梅毒”来救场这个行为来映证。

这章的主线都是围绕方鸿渐展开的,以上是我对人物进行的分析。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围城》第二章类比寻找——我读《围城》(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