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3-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成甲《好好学习》

【读书笔记】03-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成甲《好好学习》_第1张图片

01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作者举了一个90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公众号叫“李叫兽”的例子,他的文章阅读量经常10W+,连很多行业老司机都在认真研读。文章本身并没有什么新鲜、高深的理论,却火了。这是为什么?我特意又重新阅读《为什么你会写自嗨型文案?》《为什么你有十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我纯粹从“术”的层面来分析:

1. 标题党。这两篇文章的标题确实吸引人,而且用“WHY”来引发大家思考。

2. 用词精准且接地气。“自嗨”就比小马宋“镶金边的狗屎”更易懂和理解。

3. 理论与案例的完美搭配。《自嗨型文案》中的所有观点和理论虽然都没什么新意,但是套上生动、有趣、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案例的组合,大家都能易于理解。

我认为这三点的表现手法应该是吸引非营销专业的人的视线,但为什么混营销圈的达人都甘拜下风呢?这就是作者的观察:

4. 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知道的,只是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了。这就很有趣了,我们在某个领域混了那么多年,什么理论、套路没有见过,怎么换了一种说话、一种表现形式就像回到了初恋的感觉,这其中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行动:对于第四点我深有感触,我在培训与人才发展领域混迹多年,最早从事过营销管理工作。有很多被标榜的大咖、牛人在分享的时候,我有时觉得也就那么回事。所以,我还是可以写专业领域的内容,就像“李叫兽”,把专业的内容用更加吸引人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找到专业知识中的“临界知识”,也可以用别的领域的“临界知识”来加深我要写的内容,比如营销概念、物理定律等等。

02 技术效率vs.认知效率

我们过去一直在做的就是努力提升技术效率,即我们总是不断学习和掌握如何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就像一把锁只能对应一把钥匙,等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再去学习新知识。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后,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就是提升认知效率,即找到“临界知识”。

03 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读书笔记】03-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成甲《好好学习》_第2张图片

专注+多元跨界=斜杠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很火的词“斜杠青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以打上这个烙印为荣,到处兼职,自认为成了“斜杠青年”,其实这是误解。我找度娘问了下斜杠青年成功的其中两个要素:

1. 先要做好一个领域

2. 用现有资源突破行业壁垒,即用同一个能力叩开不同领域的大门

你想成为斜杠青年前,先自检: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是否已经足够出色?能否将自己已经具备的核心能力嫁接到其他领域并且得心应手。所以,斜杠≠兼职,兼职只是增加了你的经历,而认知深度病没有明显增加,应更加深入探索和专注,而不是简单追求多元的结果。

你可能会想到斜杠青年的代表马斯克,他成功创办了4家不同领域的公司,那他的多元化又是怎么做到的?马斯克说,“他一直在做的事情,只是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罢了”。(第一性思考First Principles:强调用少量的基本数据进行分析,简化。强调事实和少量假设,从问题的最本质出发,进行推理思考,而不是类比思考。不被过去的经验知识所干扰)他更深刻的看到他做事情背后的规律,用最基础的原理来改变一个行业。在我看来,“第一性原理”就是临界知识,我们怎么用这一思维来应用到自己的工作?我在设计不同对象的人才发展培养项目的时候,可以运用这一思维,抛开过往的经验、抛开各种花哨的培训技术和手段,回归问题的本质,即不同对象的人才培养项目的最根本目的和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

提升认知深度的另一方法就是多元跨界。想要成为斜杠青年的第二个要素,深入学习与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的所有核心能力,这一定要突破专业限制。我们在大学时期所学的专业都是人为划分,造成我们只偏重于某一专业,但其实那些行业牛人,都不仅仅只是知道自己专业的内容,还能对其他专业内容很精通,而不同专业之间应该是没有壁垒的,你学营销的,能不学心理学吗?就以我做培训和人才发展而言,就必须掌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营销学、认知心理学、互联网思维、产品设计等等各种领域的知识,否则你没法做到极致,因为这些领域的内容会让你现在做的工作上N个台阶。那是不是所有这些领域的内容我都要学?

我的思考:

1. 根据80/20法则,用80%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各个领域最核心的20%的知识,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精力,我们也不需要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

2. 20%的知识即临界知识。拨开所有的陈述、案例、“废话”找到最核心的知识、定律或规律,比如营销学中的4P。

3. 思考各个领域的临界知识如何架接到我的各个工作和思考中。

这也是成甲老师说的,看起来很多不相干的“无用”知识,最后在底层都会联系起来,也就是所谓的一通百通。我突然脑补了一个画面,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很庞大、很高的树,在土壤里有很多的树根,这些树根就像各个领域的知识体系,而在土壤的最深处,这些树根是彼此紧紧缠在一起的,否则树是很容易倒的。这些缠绕在一起,错综复杂的树根就是知识的打通,即底层逻辑。回到现实,我们想要把自己的领域或工作做好,你就要有尽可能多的树根,同时让这些树根紧紧缠绕在一起,你就能成为专家。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04 我们应该学什么?

我们应该学习三个能力/级别的内容:

1. 执行能力:公共基础课,比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沟通谈判等。

2. 专业能力:专业必修课,能够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

3. 结构能力:通用必修课,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

我们应该把80%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03-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成甲《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