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
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而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
冯骥才
余闻者甚多,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闻若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
今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俗世奇人》分为一、二两册,共收录了36位俗世奇人的奇闻轶事,苏七块、刷子李、酒婆、泥人张、狗不理、钓鸡、燕子李三、黄莲圣母,古趣盎然。
同时,书中选用《醒世画报》作为插图,能让读者更加全面体会到清末民初天津卫的风土人情,和书中故事主人公所影射出来的精、气、神。
接下来,扯谈为大家选取了两例,缩减了内容以窥其一。
01.“泥人张”的故事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是绝对的第一,第二、第三差的十万八千里。
泥人张大名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一天下着雨,泥人张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这时来了一位挺着肚子,架势十足,横冲直撞的狠人,原来是靠着贩盐起家又拜了盛京将军海仁为义父的张五爷。
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可是泥人张不在乎,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
过了一回,泥人张听见张五爷那边议论、嘲讽起他来,拿他平时的事情找乐子。
泥人张是理也没理,左手从鞋底扣下一块泥巴,右手继续端杯饮酒。左手来回摆弄了几下,随后手一停,他把泥团往桌子上一拍,起身离去。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是绝了,就好像把张五爷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张五爷还张五爷,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02.“张果老”的故事
好好一套的老东西失去一件,不成套了,这不成套的东西叫做失群。失群原本是令人惋惜又没辙的事,失群东西的价钱本应大打折扣,到了天津卫的古玩行反倒能拿它赚钱。
索七最喜欢掏弄文玩古董,一次逛街,他幸运的淘到了一排五彩瓷人,嘉庆官窑五彩八仙人。色气正,包浆好,人物有姿有态,神情各异,个头又大,个个近一尺高,难得的是没有一点残缺。那股子富丽劲儿、沉静劲儿、滋润劲儿、讲究劲儿,就甭提了,大开门儿的嘉庆官窑!
可是八仙人是八位,这里却只有六位,唯独缺了吹笛子的韩湘子和倒骑驴的张果老。遗憾啊、遗憾,如果八个齐套,起码是一根条子一个人儿,现在只需要4根条子就可以抱走了。无奈,虽然失群,但价格确实便宜,索七便回家取钱后把款付了。
打这之后,索七是天天逛古玩店,期望能碰到失群的那两个八仙瓷人。幸运的是,一次竟然在上次买其他瓷人的店里又碰到了韩湘子的瓷人,据说是老板新收到的。但是这回老板一个瓷人就要加两根条子,无奈凑齐的心理加上老板的忽悠,索七忍痛买了下来。
凑齐七个后,索七怎么看怎么别扭,因为就差一个了。索七就像着了魔似的满城寻找张果老。一天后晌回家,在街上竟然无意间碰到了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张国老,卖东西的是个小生意人,身上透着穷气。没想到,因为没谈好,人家开价张果老要六根条子!!!可是索七爷也不敢说个不字,只好认头,把东西买了上来。
一天朋友上门看到八仙瓷人赞叹不已,说这套东西怎么都得值六根条子,你花了多少钱请的?买到便宜了吧?
索七用心算了算,感觉条案上的八仙人都在咧嘴笑他这个傻瓜。
冯骥才先生曾提到自己受明代冯梦龙影响很大,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传奇。古小说无奇不传,无奇也无法传。传奇主要依靠一个绝妙的故事。把故事写绝了是古人的第一能耐。故而我始终盯住故事。
二是杂学。杂学是生活,也是知识。杂学必须宽广与地道,而且现用现学不成。照古人看来,没有杂学的小说,只有骨头没有肉。故而我心里没根的事情决不写。
三是语言。中国的文学史,散文在前,小说在后。小说的语言受散文影响。中国人十分讲究文字的功力,尤其单个的方块字的运用,绝不是一写一大片。故而我修改的遍数很多。
这才有了今天的《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虽然简单看来只是讲了36件奇人奇事,然而却表现出了清末民初时期天津卫的民间盛景,手艺人对于手艺的苛求、市井百姓对于绝活儿的认同、有洋人来时的崇洋媚外、也有反抗入侵时的可歌可泣。
联想如今,虽然俗世依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世事变迁,当年的俗世奇人的精、气、神却已经近乎失传了去,令人不免发出一声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