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检测总结(自己的一些见解)

目前object detection的工作可以粗略的分为两类:
1:使用region proposal的,目前是主流,比如RCNN、SPP-Net、Fast-RCNN、Faster-RCNN以及MSRA最近的工作R-FCN。
2:不使用region proposal的,YOLO,SSD。

从我这个渣渣的视野来看,这些工作都体现的一个趋势:如何让不同ROI之间尽量多的共享计算量,并充分利用CNN得到的特征,使得整个detection的速度变快。

具体说来,我们先回忆一下基于region proposal的方法的大致流程是什么样的:
1. 从待检测的图片中,提取出N个ROI,这里N远大于图片中真实object的个数。具体的方法有selective search、edge box以及最近流行起来的RPN。
2. 根据1中检测到的ROI,上CNN对图像进行feature extraction。
3. 对2中得到的feature进行分类,比如对于PSACAL VOC数据,就是一个21分类的问题(20个object class+background)。
4. boudningbox regression。

然后我们回到之前说的让ROI之间尽量多的共享计算量的问题。

RCNN对于每个ROI,都跑一遍CNN,即使这些ROI之间是有overlap的,显然有部分计算是重复的,所以SPP-net和fast rcnn就在这方面做了文章,具体做法是先用CNN抽取整张图的特征,然后利用ROI pooling抽取对应ROI的特征,使得不同ROI共享特征提取的计算量。结果就是原来我处理一张图像需要前向2000次CNN,现在只要前向一次就好了,极大的提升了计算速度。fast rcnn还通过multi-task loss实现了一个end to end 的系统,这里不是我们的重点。

fast-rcnn提出来之后,detection的性能瓶颈变成了计算region proposal。CPU实现的selective search处理一张图需要2秒钟,远大于GPU上CNN特征抽取的时间。Faster RCNN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他的出发点是这样的:既然用CNN进行feature extraction这一步已经无法避免,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更充分地利用得到的feature?具体来说,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用CNN得到的feature来进行region proposal,答案是肯定的。Faster RCNN将CNN得到的feature输入到一个两层网络(RPN),网络的输出就是region proposal。这样一来,region proposal的额外开销就只有一个两层网络。实验证明这样不仅速度变快,而且proposal的质量也更高了。

到目前为止,上面我们说的4个步骤中,第1步和第2步都可以通过前向一遍CNN来得到,所以前俩步都不再是速度的瓶颈。然后我们考虑第3步,假设我们用faster rcnn的RPN得到了300个region proposal,在预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300个region proposal去做分类,即我们要处理300个多分类问题,如果我们用one vs rest来实现多分类,每遍就是21个二分类线性svm(也可以用一个softmax-log loss的线性分类器,但是计算量和21个二分类svm差不多),这样的话每次预测就要跑6300个二分类器,即使是线性分类器,这个时间仍然是很大的,所以就有了R-FCN这个工作。具体来说,是先利用FCN进行类似semantic segmentation的计算,然后利用ROI对相应的区域进行average pooling,得到整个ROI关于21个类别的置信度。简单的说就是把分类这个过程也融合到网络的前向计算过程中,由于这个过程对于不同的ROI是共享的,所以比单独跑分类器要快好多。文章里还有一个position-sensitive的idea,也很有趣,不过感觉给我一种”这也能行“的感觉,应该是我少见多怪,理解不了大神的世界。

个人感觉object detection是一个比较考验insight以及”让一个idea真正能work的能力“的方向,不像semantic segmentation,后者现在的提升很多靠CRF,有陷入”图模型加圈“(传说中水论文三大法宝之一)的趋势,对数学要求比较高。

以上只是个人读paper的心得,可能作者们当时并不是这么想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目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