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鸡肋般体制内工作,该不该舍弃

我现在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名声不好的执法单位。每月工资不高,事情却不少。当初稀里糊涂按照父母的意思来到这里,虽然心里极度不情愿,还是一不小心就干了五年多了。

原以为,当不知道能干什么的时候先找份工作养活自己是真理,却不想将整个青春奉献于此了。可是,五年了,我仍然时常感觉到焦虑不安,心有不甘,为什么我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工作的成就感?难道真的是这份工作的问题吗?

不,问题肯定还是出现在自己身上。

问题一、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我来单位上班虽然是父母的意思,但最主要的还是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当时我告诉自己,回来可以离父母近一些,也方便照顾他们。可事实是我不够坚强,无法独立,反而需要他们的照顾。如果我能清晰的选定一份职业,并且能在千里之外照顾好自己,那么父母肯定不会强加干涉,因为他们同样希望我过得舒心。如果你也跟曾经的我一样埋怨父母掌控了你的人生,倒不如先静下心来想想,离开他们,你能不能过得比现在更舒心吧。

问题二、没有将性格优势发挥出来。

我在单位里属于那种闷头干活的那种,我害怕让自己闲下来,不然我会为自己的无所事事感到焦虑。我是一个很好的追随者,安排的事情都能尽心尽力去完成,可如果遇到需要决断的事情,我就会犯难。这也是我性格中最大的短板。我是个偏内向的人,不会制造气氛、不会说好听的话,随机应变能力差。很久以来,我都在“为什么我不能变得机灵一点”、“我好像说什么都不对”、“大概所有老板都不太喜欢我这样的人吧“这样的自责中浑浑度日了。

如果我把时间花在提高工作效率上,用心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是不是也算是一种价值呢?所以,你可以不机灵,可以不会说话,但是你要学会做事。不机灵可以慢慢消化,不会说话就少说,重要的是要在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也是工作能带给你安心和满足的地方所在。

问题三、适应能力差。

在今天之前,我把我在单位的归属感差归结于我跟别人的家庭出身不一样。绝大部分体制内工作的人,父母或者其中一方都是体制内的人。他们从出生开始就对这种朝九晚五的生活非常熟悉。假如毕业后进入某个单位,他们基本不会出现遇到人不会说话,遇到事情不知道怎么处理,或者说想要通过某种关系得到些利益的时候不知找谁的问题。一个父亲是某某单位领导的人和一个父亲跟某某单位领导交情很好的圈外人,谁更有优势呢?每个人的出生无法选择,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更无法选择,这些都是形成一个人性格的重中之重。当然也有例外的少数,凡事都有例外的嘛。

以上都是我的幼稚理解。为什么说幼稚,因为我太过于强调原生家庭对自身的影响,而忽略了自身的成长能力。一个成长能力强的人,不是在舒适圈里过着舒适的生活,而是跳出那个圈子, 在不同的环境中寻求更多可能性的人。也许你的父母过着不怎么体面的生活,但是他们也有追寻体面的权利。只不过他们此生做不到,便把这份希望加诸于子女身上罢了。我们既然已经成人,就要学会对自己所有的决定负责任了。适不适合这里,自己再清楚不过了,我们随时可以选择离开不是吗?

问题四、我停止了学习。

工作几年,看过的书屈指可数,耐心读完的更是寥寥无几。在各种信息铺面而来的今天,想要安安静静的拿起书本来学习已经成了一种奢侈。我们刷微博,看微信,读各种快速消费的文章,放下手机却不知道看了些什么。手机也下载有各种电子书籍,却无一例外都是匆匆浏览便罢。我们总是在安慰自己,想不通的就留给时间吧,时间最终会给我们想要的答案。

可是我们错了,时间给予我们的只有年龄和皱纹,而答案却藏在生活阅历之中。如果阅历不够,那就读书吧,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相信我,书籍真的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最后,我得问问自己,到底是不喜欢这份头衔,还是工作本身呢?我能不能在各种质疑声中仍然相信自身的价值,在不被人理解的情况下做得让人无话可说呢?存在即合理,合理即有价值。在不能干好这份工作之前,我没资格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有人说过,人生的每一段旅途都不多余,也许会有痛苦,但一定伴随着成长。如果哪天我离开了,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匆忙抉择,事后懊悔。

写给自己,也写给你们,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鸡肋般体制内工作,该不该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