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读书成长营课程笔记(2)

      主题为阅读力的第二课结束几天了,得赶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作业交付啦。

      第2课时长近1小时,我一共听了2遍阅读力的内容,做了一次速记笔记。首先,课程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和主题鲜明;其次,信息量非常大,感叹老师肚里沉淀的宝物超出想象;最后,实用性、可复制和践行性特别强,基本上是个拿来即用、用之就能看到效果的状态。

      课程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意识形态上的重视程度。

      真正聪明的人都在投资自己,读书是最好的投资方式。你能在书籍的海洋里静静的遨游,找到生活和事业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人生中暴露出的课题;你会变的不浮躁和更加低调,会清晰的知道自己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走向哪里,不会因别人和外界的干扰而忘记了曾经的初衷;你会逐渐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随年华老去但青春永驻,有条不紊、游刃有余、圆满大气的完成个人精进和智慧升级。

      有智慧的人不会出现思想上不重视读书的情况,当然更不会出现读书的各种痛点喽(太忙了没有时间;一本书只看了看头没有看结尾;买买买的屯书狂人;读完书就忘了;读了许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真正的热爱不需要坚持,读书补充的是精神食粮,也是生存竞争的最高级的手段。

      第二,制订目标和规划时间。

      读书是一个个人精进到项目,根据个人阅读特点与习惯,完成目标制订和时间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读书12本是初级阅读者的标准,20多本是喜欢阅读的人的标准,50本是一个读书状态比较好的人的挑战目标了。北大学生每人每年平均读书量是100本,俞敏洪老师是300本。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教授每天读书时间是5-6小时。樊登读书会和有书共读对外宣导的目标slogan是一年共读50本。当当网CEO李国庆的个人目标中,每月如果因突发状况耽误了计划读书进度,一定会在下月补回来……

      对于读书时间的选择,也是一个因人而异的话题。有人会选择周末的整块儿时间(羡慕学生时代有那么多整块儿的个人时间可以挥霍)也有人选择睡前的一段时间(董卿)或者早起的时间。碎片时间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宝藏时间,包括:公交车上可以听书,地铁里看书(如果有换乘是个很好的中场休息)。通勤时间所处的动态空间可以想象成共享经济时代的移动自习室(是不是既有趣又好玩儿?你还没有试过?)。

      正式进入读书状态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并刻意远离信息干扰和刷手机的诱惑,我们每天的碎片时间就是在信息干扰和刷圈的过程中慢慢被扼杀掉了。我们保持高效和专注的状态,避免现有正在做的事情被打断。然后在完成现有事情后,集中时间处理手机微信等的信息,这样也会出现陛下一下批阅了无数奏章的成就感。当然,许多干扰信息其实只是自己认为重要而已,到底是否重要就不好说了(可以翻看我9月22日从前不久前发布的一篇文章:你坚持守护的信息真的重要吗?)。

      读书是个场景化的事情,成为习惯后自然就变成了在特定场景下的条件反射。比如,随身携带一本书在包里藏着,坐上公交和乘上地铁的一瞬间,完成抢占有利位置的战役后,第一时间拿出智慧利器开启如饥似渴的遨游徜徉。睡前或早起的时间也是一样啦,沐浴洗漱和更衣完毕,自然就虔诚的进入了阅读殿堂。

      第三,6种阅读方法的选择。

      读书如同相亲。对于期待已久的新书,初次见面时总是内心小鹿乱撞的激动、难掩爱不释手的里外端详和小心翼翼的充满期待。

      你翻看的顺序应该是封面和封底(这里的文字通常蕴藏着编辑的精心推荐语),目录和序言,然后快速粗略的过一遍第一章的内容。最后你会决定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正式阅读。

      常用的6种阅读方法为:正常、快速、精细、主题、复习和暂停阅读。

      一字一句的充分阅读通常为正常阅读。

      实用类的书籍一般会采用快速阅读法(行动派推广的彭小六提出的洋葱阅读法和赵周老师的拆书法:可以概括提炼为阅读拆页+讲解引导+拆为己用:践行和复盘,都是快速阅读法的代表),它的前提是避免和放弃所有书籍一字一句阅读的执念。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快速阅读每一章和每一段的开头、小标题、图表,和结尾的总结,如果有段落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停下来看一下。另外,结合豆瓣书评(被喻为书籍的大众点评)的打分和作者评价、短评和长评(看点赞最高的排在前三位的书评)等维度,正常状态大概30分钟到1个小时就能完成一本书的阅读。

      精细阅读适用于刷新自我认知的必看书书籍,比如《财富自由之路》和《见识》等。

      主题阅读适用于某类专业或者岗位知识等的短期快速提升。比如,转岗做新媒体运营,百度李教授潜心钻研的市场营销方案,阿里中供铁军当年提炼的核心销售打法等等。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我们阅读后的记忆时间是呈现规律的。复习阅读是一种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再阅读和强化记忆的好方式。

      对于读不下去的书籍不要试图强读,导致兴趣泯灭,可以采用暂停阅读法。也可以把书籍直接赠送给更有强烈阅读需求的朋友,毕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是个双赢的品德。

      当学习本身演变为一种社交行为习惯,我们会精心挑选有价值的书籍,送给心中有分量的朋友,这样也开启了我们的链接力之旅。

      第四,完整的读书路径。

      首先,边阅读边做笔记,用不同的颜色笔迹勾画重点。同时可以在折叠的书页上做出标注,加上写批注,真正做到“毁书不倦”。

      其次,不久以后,把笔记摘抄到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或者用讯飞语音的方式进行二次提炼。

      再次,通过豆瓣查书评,开启自己写书评的道路,逐渐尝试完成线上和线下分享。

      最后,遵循学习金字塔的规律和SMART原则写践行清单(行动计划),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践行。践行清单要符合自己能承受的现实,不宜罗列太多内容(3个点刚刚好),同时要放在醒目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践行。

      第五,书单选择的建议。

      24小时个人雷达即时开启,随时敏锐的搜集和手机快速记录书单。结合豆瓣网友评价和排名前十等因素做出筛选后,再决定购买。

      先从厚度薄和内容浅显的书籍开始阅读,尽量避免从大咖推荐的高深书籍开始(以防视野和格局有限,不能读懂书中精髓,反而消减了兴趣)。买的时候可以集中在双11购买,适当给予自己完成阅读目标的物质和精神激励。

      樊登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陈平原曾经说过:“如果过了若干年,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

      快来用读书为我们的成长赋能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格格读书成长营课程笔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