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一新生:你需要培养的是规划能力,而不是等待规划结果

前言:定这个文章题目时,我反复地琢磨,花了很长的时间。我在不断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我的这种表述,会不会对即将入学的大一新生太苛刻。最终,我依然决定采用这个题目,主要是因为规划人生的能力太重要,而这种意识又是一直被忽略的,所以定此标题,是希望引起即将入学的新生及家长的高度重视!

在我的前一篇文章《我为什么从四大的审计师转行做生涯教练》中,我开篇就介绍了生涯。我第一次接触生涯这个概念是在2011年,在此之前,我对生涯的理解就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我父母及周围人都是这么告诉我的,那个时候的我,有独立思想的心,却没有独立思想的魄力和能力,所以这个观点就被我将信将疑地执行了很多年。我每天也忙得不亦乐乎,游走于课堂、社团之中,假期要么背包走世界、要么去企业实习,目标就是毕业之后找个好工作。同样在这篇文章中,我介绍了目标,我属于前10%的人群,有着短期的清晰目标,而且我一直坚定地执行着,所以基本上我都是能够达成我的目标的。


我的舒适区

可是问题是,我那时从未听说过哈佛的人生目标理论,我也不知道原来在前10%短期且清晰的目标之前,还有前3%的长远目标一说。这对于我,不是简单地少阅读了一个研究报告,而是思维模式的差距。也就是说,即使那时我读了这个报告,也就是当时短暂的心理共鸣,至多再加上一些内心口号,过几天就烟消云散了。这也是我那些年一直内心纠结的根源。对于未来,我是那么的渴望,却又是那么的模糊,这让我很恐慌;可是,我既没看到榜样、也没找到方法论支持我去做人生探索。因而,我只能躲在我的“短期目标”舒适区里。在这里,我虽然有内心纠结,可是至少我还能保证我在行动,虽然我也知道这种行动很多时候都只是自动化程序,自欺欺人。


我的学习区

我在这个舒适区里一直呆到2010年底。当时由于机缘巧合,我认识一个企业高管。令我折服的不止是她的高位,她的状态,更是她的人生态度。我问她,“我该去哪?该如何选择?”她没有像一般长辈那样指点江山,而是坦然地告诉我,'这个问题她回答不了我,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我自己。对于她自己,这也是个很难的问题,她打算读一门叫教练的课程,帮助她做自我探索。'在此之前,我只知道考证需要参加培训,我只以为学生需要系统学习,从没想过,这样一个身居高位的成功人士也会花时间学习,而且还是探索自己的学习。虽然我不知道教练是什么,百度了很久,也没搞明白,但是由于对她的相信,所以我也报名参加了学习。我的思维收获特别多,今天先提出一个,即“终身学习”的思维!

然而,从“短期目标”的舒适区走进“人生目标”的学习区,不是课程能够解决的,我是在无数次的试错中,不断克服了各种心理挑战,而逐渐建立的。这个过程最大的挑战来源于脑袋里不断播放的批判之声、嘲讽之声和恐惧之声。这些声音可能来源于外界,这和我们的文化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之所以我对这些声音有这么大的反应,却也说明这些声音是我身体里的按钮,当外界的声音按下我身体里的这些按钮时,我就自动反弹了。现在我身体里的这些按钮少很多,我会更客观地听事实,分析判断,制定可行的下一步行动计划,而不会被情绪所束缚!


建立终生学习的思维

读到这,你应该已经读出了“自我规划”的核心,用一句话概括,走出舒适区,步入学习区,建立“终生学习”的思维。其实这是我想和所有准大一的新生说的话,不要因为不知道自己未来干什么而自责,也不要因为选定了大学专业就把自己的未来限定在这条胡同里,更不能因为上了大学就觉得人生已经尘埃落地。你们可以做的是把大学当作人生实验室,尤其在大一和大二的时候,如果你有任何想法,请尽管去尝试。

还记得我们之前的辅导吗?在辅导的过程中,有哪些瞬间曾经触动过你的心弦?有哪些你想冲出去尝试的瞬间?有哪些是你内心一直有想法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付诸实践的?之前因为备战高考,不可能也不可以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探索,所以我们通过测评的大数据统计结果,以及一次3-4小时的探索对话,协助我们完成了专业方向的选择。我们首先需要确保的是,这个方向是符合你的特质的,是你有发展潜力的。我从不敢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努力真的很重要,可是我却敢说,选择和努力同等重要。尤其是现在,你们已经确认了录取通知,已经是大学生了,你们需要把“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这个理念深深植入内心!过去,我们总在说补短板,总在补拖总分的那门功课,这确实很重要,高考的指挥棒,我们必须服从!现在,你们进入了大学,你们需要清晰地意识到,K12教育的思维模式需要升级了。你需要从被动地学习考试的思维模式转变为主动的思考探索模式!你需要从被动地等待结果的思维模式转变为主动的规划未来的模式!

请相信我,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亲手拆掉帮助我们顺利考入大学的思维枷锁,因为高考,我们不得不一遍遍地刷题,刷到最后,大多数的我们的血液里都流淌着分数和排名、细胞里净泡着的都是各个知识点。说这句话,没有任何的批判,有的只是无奈,每年1000万的考生,高考恐怕是这种规模下的最优解了。所以,不论我们愿意与否、适合与否,这个坎我们一定要跨。不论结果如何,主要你真的全力以赴了,你就是最棒的。至于结果,这里面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了,不用太在意!

现在,我们终于用这种模式成功地迈入了大学,我却要告诉你,你是如何努力编织这张成功网络的,现在就同样努力、甚至需要更加努力地拆掉这些思维的枷锁,越早开始越好!从这个暑假开始!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拆掉被动考试的旧模式,构建主动思考探索的新模式;拆掉被动等待结果的旧模式,构建主动规划未来的新模式!


大学行动指南

在高中,我们简单地探索了兴趣,了解了性格,初识了价值观,畅谈了未来。高中我们更多的是畅想,大学我们则需要更多的实践。你需要在一次次的探索中,调整对自己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你需要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培养你的能力;你需要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构建你的价值观体系。你的兴趣、你的性格、你的价值观需要能力来匹配。这个能力不是你学了什么课程,也不是你考了多少分数,而是你的知识技能、你的自我管理技能、你的可迁移技能。而你的能力又需要建筑在你的价值观基础之上。我的一个学生,因为喜欢,高考完没几天,就参加了托福班40天的学习;我的另一个学生,因为喜欢,经常会P各种好看的图,和我共享。除了感动、心疼,我更多的是欣慰、敬佩,在绝大多数人尽享高考假期的时候,她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开启了新的篇章!

最后,我想借用克里斯坦森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的一段话结束本文,“在学校的时间是深入思考人生目标的最好时间,否则快节奏的职业、家庭责任以及成功的有形奖赏都将吞掉你们的时间和远见;你们在学校的时间也会匆匆而过,没有方向,你们也将在人生中遭遇打击。如果你们花时间来找寻你的人生目标,那么我保证,这将是你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大一新生:你需要培养的是规划能力,而不是等待规划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