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间

试析《民间》落差颠覆中“侠客”形象的塑造

《民间》这篇小说用说书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民间高手老于的故事。他是人们口中的武术大师,却只开了一家普普通通的面馆;他是混混欺负,儿媳埋怨,人人嘲笑的窝囊废,却在万分紧急的时刻挺身而出解救危难之中的孩子;他是解救孩子的英雄,却在老农的高喊过后,淡定说出:“我赔你”三个字。作者于文字的起伏中,让老于的形象几经反转,最终在大大小小的落差中确立了与传奇英雄不同的民间“侠客”形象,展示了返璞归真的武术精魂。

一、 传说中武术大师与现实中普通面馆老板的形象落差

文章开篇点明老于是桥下普通的一家抻面馆的老板,接着用一段插叙讲明于老大以前是练习通背拳武者中的佼佼者,接连几个据说烘托出一代武术大师的形象。

紧接着却是一个反转,这样的话传多了却没人相信,为什么呢?原来于老大平时的形象太普通了,周围邻居不乏戏谑地让他表演,他一笑而过惹得大家哄笑。

不过,读之此处却越觉得老于定不是普通人,作者越是描述他的平凡普通就越觉得他身怀绝技,藏而不露。“于老大身高足有一米八五”,“虎背熊腰”,“出奇的是他的拳头,大得吓人,攥起来像大号的搪瓷罐子,看一眼胸口都疼”。

细思一下,有着如此身材相貌的人再加上那么多的据说,他又怎么可能只是个简简单单的抻面馆老板呢?隐隐地,我们就能猜到故事后面肯定有大的反转。

二、 平常窝囊好欺负与危急关头打马救人的形象落差

接下来的故事却是更加详细地例举老于是多么窝囊,永安城的练家子来找他讨教,出手试探他竟然身子一歪险些摔倒,且总是一副懵懂的样子。他的窝囊与隐忍把自己从传奇中彻底拔出,融入了世俗的生活。

混混们经常上门欺负,儿媳妇都觉得忍无可忍,他仍然念叨着“平安是福”,摆摆手兀自去忙。“除了身材高大,哪里像一个练过武术的人?”“于老大的身子竟然一歪,险些跌倒似的。”“于老大”、“身材高大”、“似的”这些词在作者的叙述中很容易忽略过去,但深觉之下便会感到于老大这位深藏不露的高手过得是大隐隐于市“隐侠”生活。

往后果不其然,作者在这之后另起了一段写道:“这就是练通背拳的于老大。”似乎是在嘲笑于老大实在太没用了。

可是,紧随其后,就有一匹惊马出现在我们的视野,疯狂的马,四散的人群与呆愣在场来不及躲避的孩子,一段张力极强的文字描绘出当时的危机,于老大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一拳就打死了惊马,年轻时还只是打伤人,此时于老大一拳便打死了一匹马,可以想象于老大这些年虽然不显山露水,但是他的功夫却没有退步,隐隐间还更厉害了。这种说书似的叙述方法让于老大的形象在几个落差中愈发鲜明。

三、仗义救人的意气风发与古井无波的平凡处事的形象落差

雷霆万钧的时刻于老大救下了孩子们,展示了通背拳高手的武德,另一边赶车的老农惊呼:“我的马死了,我的马死了。”于老大淡然地一句“我赔你。”了结了此事。

文中没有提到围观看客们的想法,勾勒完老农和于老大的对话便戛然而止,无需多言,于老大的“侠之大者”形象已经跃然纸上,我们心底的震撼便是看客们的震撼。

余下的空白给了我们诸多的深思,什么才是真正的武者,什么才是真正的侠客,“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样的快意恩仇读之痛快便是传统的“侠客”形象,如今的“侠客”是像于老大这样身怀绝技,经历丰富却从不炫耀的人。这样的“侠之大者”更让人敬佩。

我们不妨再仔细看看文章,就能发现通篇下来作者都是用于老大来称呼这位面馆老板,联系到之前的四个据说,我们可以想象到对一个曾经年少轻狂,伤人入狱,击墙折树的厉害武者来说,他什么都经历过了,那些小混混的是非确实不足以让他动怒,能让他出手的就是危急时刻的仗义救人。

半辈子风雨,老人家悟通了许多东西,“平安是福”是其一,“侠之大义”是其二,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平安更重要,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尊重。他简简单单地开一个面馆让自己完完全全融入进世俗的生活,他只想做一个人,而不是人们心中的传奇。

如果不是他人的生命遭受威胁,他根本不会显露自己的武艺,而当他惊天动地的把一匹马打倒在地时,又很快地回归自己一个世俗生活普通人的形象。他从不高看自己也不需要被别人奉为神人,他就只是桥下“老于家抻面馆”的老板。所以,该他赔的他一定会赔,不会考虑原因,只论自己行为的结果,世俗的人便该遵守世俗的规则。

不与人争执,不与人比斗,这是民间“侠客”的第一重境界止戈为武;不把武术作为炫耀的资本,危难之际仗义救人,这是民间“侠客”的第二重境界仁者情怀;而这第三重境界也是民间“侠客”的武道精髓便是用一生体悟实践的返璞归真。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手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