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梦一场

        正因为没有做成医生,我到现在都认为自己是块做医生的料。记得,我十四五岁的时候,一位隔壁的女邻居上我家找妈妈看她的手臂,妈妈那会儿是企业医务室的大夫,她瞅着女邻居臂腕上不大的一片红肿,还在犹豫怎么说,一旁的我插话了:“像是脉管发炎了。”我妈赶紧点头对她说:“你还是上医院去看看吧。”过两天女邻居反馈来的信息果然是脉管炎,我是好一阵激动,认准考大学就选医学专业。可惜事与愿违,我最终没能走进医学院,没能做成医生。

        医生队伍里面少个我并不减少我把自己置身其中的想象,爱心、职业良心这些我是满满的,那么,我会是奔忙在医院院墙内穿着白大褂的哪一位呢?是那位很不容易找到,找到也只能匆匆跟你说上两句就要赶往下一程的主任专家,还是那位门口病人稀稀落落,里面不紧不慢按序看病的普号医生,也或是病理科、放射科某个精通专业的医生。若是达成主任专家,那我必是经过了大量临床实践,不间断的学习摸索总结,不间断的纵横向学术交流,写论文出报告,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并且,再忙也得安排每周两次的门诊,门诊时总有病人请求加号,当别的诊室早已人去房空我的门外还有叹着气等待的病人。我自问,那个专家会是我吗?啊!转而求其次,做那名普号医生,可是昔日的同学争先恐后晋级了,后生们一个接一个涌进来,这普号医生能做的住吗?那就只能转科,搞专业,潜心修炼出成绩。我的美梦做到这,似乎柳暗花明又一春。

        可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每天大量的报告可能只够你疲于应付。医生面对的是病人,病人永远是最脆弱最需要安抚的群体,他们的痛苦,他们的唠叨与期待如同缭绕的烟气包围着每一个医护人员,久而久之,职业病出来了,态度高冷的有,门诊草草了事的有,常有医患关系紧张的报道,有的医院没有医生朋友引荐就很难看到专家。

         做个医生不容易,做个好医生更不容易,光让医生有爱心有职业道德是不够的,还得有配套的机制保护医生的权益。近年国家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医护绩效工资等等,我真心为公立医院的改革叫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