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辣椒
我是哪种写手?好像从来没有扪心自问过,而是想写了就写,说起来,倒有点随心所欲了。
写作于我,就是拿起烂笔头、手机,开心了写、悲伤了写,总之就是随便写写写、不追求质量,只顺从内心,如此简单,甚好.
在知识收费的今天,我这种类型性的写作算不上跟随时代潮流。字里行间既没干货,亦无吸人眼球之处,一个"杂"字了得。
当我正经的去思考写作这件事时,才发现,写作原来比我想象中更有趣。
既然动了写作的心思,那就开始慢慢了解它。
对于写作,《 新编写作学》有段话是这么写的: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文化交流的行为,是人类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信息记录与传播方式。作为人类凝聚思想,表达情感,加工与传递知识的基本手段。写作是人类精神生活与实践的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创作文学作品重要的途径。
写作是人类表现无穷创作力的方法之一,这些作品称为文学。作品的情节可以是虚构或纪实的,可以表现为各式长短的文章、诗词歌赋、小说、剧本、书信等。
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为满足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需要学习社会知识的需要而产生的。
看完之后,才发觉自己对写作并不了解,一直以来,觉得写作就是用笔去说话的另一种方式而已。
最近在看多萝西娅•布兰德《成为作家》,收益颇深,感触甚多。
作者开篇围绕" 写作本身的困难:要不要写作 "为中心为大家答疑解惑。这个问题,我想是所有想提笔写作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要不要写作?这问题我也曾在心里反反复复的问自己,一直以来苦无答案,只是一直在盲目的码着字。
《成为作家》中作家给了我想要的答案,瞬间明了:写作并不需要刻意的等到内心丰富、才思泉涌才去写作,更不需要受他人的影响才去写作,写作其实很简单,简单到你可以把它当成你每天、每周、每月轻易就能做到的事,写作是动手能力的表现,经不起等待,但只要肯写,它就能受的住时间的磨练。
如果对写作困难还有误解,那何不简单的认为:写作本身是没有困难的,困难的根源可能是年轻和自卑。有时候,正是因为害羞才阻碍了才思的涌动。或者是因为顾虑太多而形成的尴尬。这种困难先于任何关于故事结构或情节安排之类的困难存在。除非你能够接受帮助,克服这个困难,否则的话,很可能你根本就没必要接受任何写作技巧上的指导。
书里作者把作家划分为三大类:
一、一本书作家
是指前期通过自传式经历或其他经历去驱动写作从而取得成功。经历过了,就过了,不会有类似的经历到来。正因为这样,这种成功不能重复获取。当作家发现这种情况时,往往会表现出焦虑、不自信的症状,如果不自我救赎,结果将会是消失不见。
二、间歇性的作家
是指从写作开始到结束,中间会出现没灵感写不出的现象,而过段时间亦能如初期一样,写的很好。这类作家并不是写作技巧上有困难,而是名为"等待灵感火花迸发的依赖心理"的症状表现。出现这种间歇情况,主要是还是作家太过追求完美,在预先没有十足把握写出大受欢迎的作品时,宁愿不写。
三、不均衡的作家
是指在写作时,想到了个好的开始,却无法给个完美的结局,拼拼凑凑,反而把本该优秀的文章变成乏味平淡的普通文。这类型的作家可以通过学习写作技巧,阅读,增加自信心等方法来改善。
回想自己的写作,越发觉得更贴近第三种类型的作家,好的作品配不上完美的结局,是我写作中最头疼的问题。有时,写着写着,就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技巧不够,阅读来凑。
重新规划写作生涯,我坚信:阅读是学习技巧的可行途径,努力是奇迹的另一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