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杂记

母亲杂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去年五月的一个夜晚,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话未开口,姐姐就先哭了起来。我顿时吓了一跳,连忙追问原因。

“妈妈病了。”姐姐强压住悲伤,告诉我。

“怎么可能呢?前几天我还和她通过电话,她没有说过哪里不舒服啊。会不会是你弄错了?”我不相信地继续追问。

“我已经找省城的专家确认过了,是直肠癌晚期。”姐姐依然抽泣着,无法止住眼泪。

“这怎么可能呢?”我实在难以接受这个事实,跟着姐姐一起哭了起来。

接下来的那个晚上,我翻来覆去,怎么也无法入睡。一边哭泣,一边回想着关于母亲的所有记忆!

母亲出生在皖北的一个小山村,那个时候、那个地方的女孩子,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然而母亲爱极了学习,她抓住一个偶然的机遇,向学堂里的杨先生展示了她的聪颖和智慧。杨先生最终爱才心切,恳请外婆允许母亲到学堂念书。外婆看着母亲求知若渴的一双大眼睛,终于允许她读几天试试看。

结果母亲一进学堂,立即显得出类拔萃起来,很多比她早几年读书的男娃,都被她一个个比了下去。这么一路努力下去,母亲最后一鸣惊人,居然考进了县城的中等示范院校。这在她当时的小村庄里,简直是绝无仅有的,母亲靠着自己的天资和勤奋最终跳出了农门。

结婚以后,母亲更加显露出聪明的天分。父亲是名大学生,但是他也是一个典型的书呆子,除了教书,就是读书、写字,家里的大事小事,统统扔给了母亲。母亲自己也要教书,但她既工作,又做家务,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母亲在教学上是一把好手,虽然只有中师学历,但她凭着努力和认真,把初中化学教得有声有色,经常受到领导的赞扬。后来学校第一次尝试办高中时,缺少高中化学教师,母亲勇于接受挑战,从来都没有学过这些内容的母亲,一边自学,一边授课,硬是凭着这股闯劲把这届学生顺利带到了高三毕业。

母亲很爱她的学生,看到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冬天手裂开了口,她就连忙把孩子带到家中,帮他擦拭伤口,涂抹药膏,嘘寒问暖。后来的很多年,那位考上大学,在异地工作的孩子总不忘回来看望母亲。

当时的教师薪水并不丰厚,自从我们兄妹三个呱呱坠地以后,家里的日子开始捉襟见肘起来。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子女嗷嗷待噗。怎么才能让一家人衣食无忧呢?母亲开始动起了脑筋。

当时我们家住在中学校园里,学校统一建造的房屋,房屋与房屋中间留有很大的间隙。母亲捡来很多木棒,把这些空地全部圈了起来,准备改造成菜园。这些空地从未被开发过,各种砂子、石块充斥其中,母亲硬是凭着一股韧性,和父亲一起,把这块土地变成了一块沃土。从我记事开始,我家的菜园里,萝卜、茄子、黄瓜、西红柿.....,各种蔬菜应有尽有。那个时候,这片菜园子是我童年最美的乐土!

除了种菜,母亲还喂养了各种家禽:鸡啊、鸭啊、鹅啊、兔啊都是我家的家庭成员,每天黄昏,它们就会排着队回到窝中,等候母亲的检阅和馈赠。

因为母亲的勤劳和能干,在物质极度困乏的七、八十年代,我们全家没有遭遇过半点饥荒,感受到的只有美满和幸福。

除了勤劳,母亲还有着一双巧手。她买回来一台缝纫机,边摸索边实践,硬是对着裁剪图学会了全套缝纫技术。就在前几年,母亲还对我夸口道:无论什么衣服,她只要看上几眼,马上就可以模仿出相同的来,可见她的技艺是多么地纯熟!

后来随着政策的改变,教师的待遇日益提高,但是母亲勤俭节约的美德始终未变。一粒米、一口菜都不愿意浪费,家中所有的物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记忆最深的是个小板凳,年龄差不多比我都要大了,他们还舍不得更换。

母亲自己很节俭,但对我们兄妹却极大方,结婚成家后的我们几个,任何时候遇到困难,她都是慷慨解囊,无怨无悔。

母亲知道我们工作很忙,从来不愿意给我们带来半点麻烦,所以我每次打电话回去,她的回答都是:不要担心我们,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

因为太相信母亲的能力,我们也真得很少担心,这样才有了她病到晚期都没有发觉的事实。

如今知道了这个病情,我们都懊恼无比。

所谓好人有好报,的确如此。哥哥后来历尽波折,联系到了上海华山医院,主治医生居然还是母亲从前教过的学子,这种机缘真是绝无仅有。上海华山医院的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再加上医生的细心诊断,母亲的病终于有了转机,他们经过反复会诊,最终给母亲安排了手术。

今年暑假,母亲基本恢复了正常,她精神不减当年,居然又重新开辟了她的菜园。我劝母亲不要再继续操劳,她笑嘻嘻地说:“一辈子习惯了,停不下来了。每天看着这些菜,即使不吃也很开心!”

这就是我的母亲,我的聪慧的,勤劳的,能干而又无私的母亲。

母亲,我永远爱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亲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