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时光》评改及其他

《求索时光》评改及其他_第1张图片
求索

暑假期间,姐姐的儿子写了一篇文章,让我评点评点。我说,哪敢评点,说说我的想法吧。

见图——

《求索时光》评改及其他_第2张图片
求索时光

外甥,新学期升初二,一中初中部就读,班级十名左右,语文中等稍上。

读完他的文字,写了一段评改——

《求索时光》评改

这篇文章,整体上看,构思较合理,行文流畅,感情表达较充沛。

值得表扬的有以下几点:

1.题目与核心内容的关联性,比较紧密。求索什么?怎样求索?求索过程中的感悟,基本表达了出来。

2.核心内容中的三个方面,编程、传媒、金融,既介绍了学习的基本内容,又联系了自己的认知,更由“学习内容”提升至“人生态度”。这样的思路,是可取的,也是可行的。

3.文章结尾,作者试图从“求索”中获得更深刻的思想,更独特的人生感悟。能联想到这一点,也很不错。

文章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几点特别值得关注:

不妨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这篇文章的文体特点是什么?记叙文,议论文,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性散文,或其他?

如果说是“记叙文”的话,最令人称道的细节描写在哪里?如“编程”这一段,姑且认为有自己的心理描写的话,你只是用了“自以为是,盲目乱闯”等词句,一笔带过。作为读者,读到这里,只知道了你对“编程”认识的改变,但一点儿也不知道你是如何完成这种改变的。

同时,你把“之前的学习”和“正规的学习”做了对比,且还写道“才能更加用心的听”,这是结论式的写法,不是“细节描写”。

建议:从一个点上具体写写这两种学习的差别,内容的差别,学习形式的差别,感受的差别,有差别才有改变的可能,然后再对比,再得出结论性的想法。后面的“传媒、金融”亦是如此。

(2)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假若是结尾,“求索,不只是追求表面,而是要挖掘更深层的事物”。那,我们看看核心三段,是否在围绕这一个主题进行写作?

“编程”段,你写到“人生的求索或也是如此”,“如此”是什么?不自以为是?这能否是“求索”之后的更深层的事物?

“传媒”段,你写到“人生有许多套路,准备把诱惑你的套路无可乘之机”,由“传媒”的套路写到“人生”的套路,两者的相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如果类比,最终“类比”的结论是什么?这能否作为“求索”之后的更深层的事物?

“金融”段,明显是“略写”,开头的“无非”表达了你对金融的理解。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从“金融”,你看到的深层事物是“有一定的本事,才能走的更远”。这是否可以说是“深层事物”?

再简单说,在你的眼里,“编程”背后是“用心听,认真做,勿自以为是”,“传媒”背后是“套路”,“金融”背后是“本事”。细细想想,这三对的联系,是否过于牵强?是否有点生拉硬拽的感觉?虽然竭力寻找“求索”背后的深层事物,但依然留于表面,流于形式。

还可以这样写或者这样想:

“编程、传媒、金融”,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他们共同指向了“人”,没有人,无论哪一个都是无法运转的。二是他们都是人实现自我存在价值的“工具”。没有工具,就无法实现人的价值。

还有两个不同点,一是不同的人,相同的工具,使用效果完全不一样。这是由“人”的属性决定的。二是相同的人,不同的工具,使用效果也不一样,这则是由“工具”的属性决定的。

因此,所有的“求索”,都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都是“人”的自我求索。这样想,也许可以作为“求索”背后的“深层事物”。

这可以作为一种写作思考的方向,寻找不同点和共同点,联接生活,合理性的逻辑,等等。

作为考场作文,文章得分不会太高。作为随笔,用作积累素材,还不错。

具体地说,怎么改,才能较符合“考场作文”呢?

(1)鲜明的文体特征,主题鲜明。这些内容,可以写成叙事与议论兼有的散文,三处,各抓一处细节,各写一句恰如其分的议论。“编程”可以写写如何顿悟其中的某一道理,“传媒”可以列一个具体的例子,不止有套路,还应有些什么,“金融”可重点写写“选择”前后的心理变化。主题的定位,上面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2)开头第一句,调整句子顺序,用这样的词语连接,“不应,也不该,更不能,还是要做,要经历”。

(3)开头的屈原的名句,可单独成段。结尾处再出现这一名句,首尾呼应。注意的是,结尾出现的名句的后面,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加入经历“求索”之后的理解,这标志着主题的升华,情感的加强。另外,引用名言不如‘’化用‘’名言,怎么化用的恰当,则属于另外的一个大话题,暂不提。

(4)中间的核心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选其一来写。如果篇幅够的话,三个方面都可以涉及。三个方面的叙述结束之后,紧接着是对事例的分析和议论,即上面所讲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5)三个方面的描写,如前所讲,要典型、细腻和生动。如“金融”段,这样写选择前后的心理变化——

“这样选,行吗?”我心里一直嘀咕着,歪着头,手托着下巴,食指不停地敲打着嘴唇 ,“怎么好呢?选对了?”脸上掠过一丝笑容。“可,选错了?”眉毛始终拧着,一松一拧,就这么纠结着。

(6)三个方面的总论和叙述之后的议论,要注意语言形式和内在意义的“逻辑性”。如“传媒”段的最后一句,

人生也不免有许多套路,可不管怎样,走自己的路,不成功,不回头,便让那些时刻准备把你诱惑的“套路”无可乘之机。

这段议论,思路比较乱,与前面联系(前面你讲的是,传媒需要文科思维,容易理解,只要掌握住套路。可后面却在表达“不成功不回头”的想法,奇怪!)不够,语言表达不贴切,不准确。

是否可以这样改:

人生也不免有许多“套路”,这些套路与“传媒套路”一样,让我们取得事业的成功。但,人生不止于套路,还有真诚、热爱、坚持等专属于“人”的品格,有了他们,才能化套路于无形。真诚地生活,热爱自己的热爱,坚持走自己的路,成功之路上一定会有真,有情,有爱。


上面的文字写于7月份,现在看来,一些想法不是很正确。

比如这篇文章,外甥更多的是在发表观点。他很喜欢议论,常常与所谓的大人们辩论。这是这种年纪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导致。

谁不愿意指点江山,发点石破天惊与众不同的感慨呢?青春期,你我皆是!

有议论,是好事,说明他在思考,应该鼓励点赞,上述“评改文”少了一些点赞,多了一些自以为是的‘’指手画脚‘’。

初写议论文,容易写得枯燥,表达的意思缺少合理的逻辑,容易颠三倒四,让读者不明就里。

比如这篇文章,特别希望写出点深刻的东西,人生啊,人性呀,诸如此类。于是,“空对空”的议论,口号式的议论,就此产生。这些议论,生硬不生动,干瘪不饱满。

深刻“哪里来?

独一无二的际遇。如一代才女李清照,受良好家庭教育的童年,欢快的少女时代,幸福的婚姻,后金兵侵犯中原,丈夫病逝,再嫁张汝舟,后离婚入狱,再出狱,流离江南,但怀念故国之情怀不减,创作出大量非凡的文学作品,百代流传,千载景仰。

非同寻常的感受力和化繁为简的表达力。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简言之,“深刻”就是说清了“别人想说却没说”的话。你一说,别人感同身受,拍案叫绝,心里想着,还真是那么回事。

我希望他的议论能针对具体事、景、情或人,不求多么的深刻,无必要故作深沉,更没有必要去模仿“中考满分作文”的样子。

求索时光,需要生活的磨砺和阅读的浸润,需要把观察和思考这两把锋利的剑磨得锋利无比。

外甥在文章开头引用了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倒想把它作为结尾——

求索什么?心中的太阳。

怎样求索?上天下地,百折不挠。

路途怎样?艰难险阻,漫长无际。

正如下图,那一抹红色,耀眼,暖心。

《求索时光》评改及其他_第3张图片
求索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求索时光》评改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