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人才学课程系列教材首部专著《国际人才学概论》出版发布

近日,全国高校人才学课程系列教材《国际人才学概论》在中国人事出版社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CCG秘书长苗绿、CCG副秘书长郑金连编著,基于作者长期开展国际人才研究与实践工作,是这一系列教材的首部出版图书,填补了国际人才专项研究领域的空白。



4月21日,CCG举办了人才国际化线上研讨会暨《国际人才学概论》新书发布会。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集团人事人才分社社长李凌霄,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刘敏华,全国高校人才学课程系列教材主编、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通讯,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信息所所长王振,CCG主任王辉耀,CCG秘书长苗绿,CCG副秘书长郑金连参与了线上研讨,就国际人才发展中的诸多现实问题发表观点。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集团人事人才分社社长李凌霄在致辞中表示,《国际人才学概论》是该出版集团全国第一套高校人才学课程系列教材中重要的一本,其主要特色是专注国际人才专项领域的中国特色研究,提供系统化理论和实践指导,在已有理论基础进行系统整合归纳,及时总结国际人才工作实践经验,拓展和丰富国际人才研究议题。同时紧密结合我国人才流动、人才市场建设、人才战略制定,探索中国特色的国际人才理论。他指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才是各国竞相争夺的重要资源。中国历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吸引,但就国际人才而言,中国与美国等世界强国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在吸引和留住国际人才方面推出了许多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成效显著,海外人才回流速度不断加快。同时,中国的国际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区的政策创新为中国吸引国际人才提供了契机。然而,目前我国国际人才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很少将国际人才群体单列为主要研究对象,明显滞后于实践发展。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我国的国际人才研究只有紧随时代脚步,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为中国“聚天下英才”积累底气。


本书以“国际人才”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了国际人才发展中的诸多现实问题,期望能为国际人才学的发展提出一个基本框架,能为国际人才竞争与管理实践提供系统管理思路与技术方法。理论上,本书采用定量化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人才发展规律出发,基于人才“引育留用”链条,系统构建国际人才发展与管理的框架体系。实践上,本书剖析了国际人才管理与开发实践的相关策略和方法,介绍了国际人才融入实践的具体案例、为实践工作者开展国际人才相关实践提供了系统的推进思路。


在理论贡献方面,本书以国际人才相关实践经验为理论构建起点,关注国际人才这一群体的发展状况,了解如何服务其成长、如何评价其社会贡献等。探索国际人才学的社会科学基础,结合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国际移民研究等理论基础,构建自身研究范式。拓展“国际人才”内涵和外延,形成广义、开放、动态的“国际人才”概念。丰富国际人才的研究议题,推动形成具有群体针对性的、系统的国际人才学研究体系,为我国国际人才工作水平提升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本教材共分为七章。绪论整合当前对国际人才概念的理解,给出国际人才的涵义、研究对象的划分维度和常见的研究对象,提出国际人才学常见的研究主题和国际人才学与相关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关系。国际人才的形成始于人才的跨国流动,因此第二章分析国际人才流动的含义和促成因素,总结国际人才流动的四种主要模式,分析国际人才流动趋势的主要特点和监测指标,为后续探讨从国家、国际的角度对国际人才进行管理奠定基础。


基于对国际人才流动的分析,第三章至第六章着重分析国家层面对国际人才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其中,第三章分析国际人才开发的含义、主要特征和方式,总结国际人才开发实践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第四章、第五章从国际、国内的角度总结国家层面竞争国际人才的战略措施,重点分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巩固型国际人才竞争战略、以德国为代表的追赶型国际人才竞争战略、以日本为代表的赶超型国际人才竞争战略、以印度为代表的防御型国际人才竞争战略以及我国的国际人才竞争战略的历史回顾、主要策略和未来展望。第六章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国际人才融入的形式、措施等,探索促进国际人才在本地更好地发展的相关路径。第七章则从全球治理的角度探讨国际人才的管理。国际人才涉及双边及多边国际关系,其国际流动不仅仅涉及某个国家,更需要从全球治理的角度去探讨未来国际人才流动、合作的国际形式和途径。


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刘敏华在研讨环节表达了对《国际人才学概论》成功出版的祝贺。他提出,本书的出版与北京“四个中心”的定位非常符合。北京是具有浓重国际化色彩的城市,《概论》的出版对于北京市开展各项人才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他认为《概论》是一本兼具学术性、延续性、系统性的书籍。尤其是《概论》对于人才,国际人才概念的界定和深度挖掘,非常值得赞赏。除此之外,他还特别提到非常高兴能够看到书中使用了北京国际人才社区和国家人才合作组织的案例。但是,刘局长也指出,目前,《概论》使用的国际案例仍然较多,他也期待未来,随着国内人才工作的不断完善,《概论》也能够不断丰富国内的相关实践和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全国高校人才学课程系列教材主编、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通讯表达了对《国际人才学概论》出版的热烈祝贺。他提到,国内目前国际人才学的相关书籍,理论研究十分紧缺,他很高兴能够看到《概论》的出版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他认为《概论》的出版也标志着中国的人才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在80年代,中国就已经在搞人才学研究了,而美国搞的是人力资源研究,中国过去还要到美国去学习人力资源,他们是把人才当作一种人力资本的利润来看待的,而四十年后,美国的人力资源专家们也开始研究人才学了,这证明中国的人才研究是不落伍的,所以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走在世界人才研究的前列。其次,他也提出希望随着人才工作、实践的丰富,能够带动人才学理论研究的强化,能够更有系统地、结合中国国情地来阐述。他也表达了能够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人才学,投入人才研究的期望。


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表示,《国际人才学概论》对我国国际人才研究意义重大,如果能够成功进入大学课堂,那么对中国下一代人才发展影响匪浅。对于中国而言,现在有必要把人才学的各方面学科知识传播到更广泛的年轻群体中,让他们了解并且参与到人才研究中去。吴江表示,国际人才的研究是未来人才研究转型的重中之重。在十年的规划中提出的引进海外人才的计划,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中国的外籍人才数量已过百万,加上留学归国的国际人才,总数非常可观。而现在的问题是“人才战争”,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关系紧张,其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对人才的争夺。对于未来人才问题的国际化,吴江认为人才流动不分国界,应该如王辉耀主任提出的让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通,而中国要做的是提升在全球的人才配置能力。过去中国更多的强调合作,但面临如今的复杂国际形势,中国必须直面人才领域的竞争,参与国际人才的“争夺”,特别是在数字化经济领域,中国要有新政策、新定位来增强自身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他指出,在国际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人才研究要重新定义四个内容,首先是人才工作,然后是人才本身的定义,还有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信息所所长王振表示,《国际人才学概论》是一本前沿性的教材,现在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人才研究的发展,中国这么多年来把人才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资源,而且在引进国际人才上的创新突破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的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了中国在引进人才上,特别是引进国际人才上一系列战略举措能够促进国家长期的快速增长,成为成功的典范。中国的成功案例被世界各国广泛学习,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中国的人才研究实际上是走在国际前沿的。王辉耀主任主编的《概论》就是我国国际人才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中国的人才概念、人才模式都能得到充分体现。《概论》也是一个研究型教材,把人才竞争分为四种模式,提供了精确的、体系化的战略分析框架,这是王辉耀博士团队对于国际移民、国际人才、竞争战略、政策等领域多年研究成果的汇集。作为教材本身,这本书也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形式,而是带领、鼓励学生去研究、探索,对于人才学教育的发展也意义重大。


CCG副秘书长郑金连阐述了国际人才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她还提出下一步要从研究方法上进一步深化人才学的研究。她认为下一步可以将数字化以及深度调研的研究方法应用到研究中。除此之外,她指出目前国际人才研究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拓展的方面。她特别提出,在人才研究领域,还需要一些具体人才领域的研究,尤其是青年人才研究,25岁到45岁是人才发展最好的一个阶段,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CCG自成立以来在人才全球化领域持续深耕,在国际人才政策、出国留学、海归发展、来华留学和国际教育等领域取得丰富研究成果,奠定了CCG人才全球化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国际人才学概论》对我国国际人才研究意义重大,填补了我国国际人才研究专项研究教科书的空白,也标志着中国的人才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

你可能感兴趣的:(全国高校人才学课程系列教材首部专著《国际人才学概论》出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