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体理论学习有感

点线面体

最近正在得到学习《梁宁-产品思维30讲》,课程早就买了,一直没有看,有多种原因,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懒惰。

在她的课程里也提到了,是曾鸣教授最早提出的,她把这个理论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并且获得了曾鸣教授的授权。

曾鸣教授是第一个提出点线面体概念的。曾鸣教授是提出这个概念,是作为一个商业战略工具使用的。他认为,企业的战略最重要的是定位,而这个点线面体,对定位尤为重要。他是这么解释点线面体的:

平台型的企业,是一个面。平台上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是为点。其中有一些点,需要连接其他点,那么连接起来后结合,就是根线。面与面的相互交错嵌合,就形成了一个体。

首先,我们是在一个世俗的社会里,大家评判的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更多的是物质方面是否成功,文章中也拿普通人(穷人)和富人来举例说明。

说有一对双胞胎,10年前毕业的时候,一个去了腾讯,另一个去了报社,10年后的今天,差距很大,去腾讯的这位,年薪百万,而且出来创业,就有一大堆的投资人给投资等等;在报社的这位,收入一直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且随着新媒体的兴趣,有可能都需要重新找工作。

两个人的各方面差异并不大,可是由于选择的不同,为什么10年后有这么巨大的反差,其实就跟个人的努力关系并不大,而且是整个社会两大经济体,一个是互联网正在快速崛起,另一个是报社正在快速沉没,在这两大经济体上的个体命运就显示出了巨大的差异。

普通人和富人的区别是什么?

普通人勤恳努力、斤斤计较,他在意的是每一个当下的点,而任何一个点都不会产生过多的收益。

如果要成为中产,至少要获得一次线性周期的收益。比如持有腾讯股票10年,什么都不用干,10万变1000万。

要想成为富人,需要借助面和体的崛起。

你在做选择的时候,要看到你切入的点是在一条什么样的线上,这条线在一个什么样的面上,以及这个面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体上。

我的点线面体

说实在的,看完这个点线面体,真的很扎心,都说选择大于努力,却不知道,选择原来如何选择是有这么大的学问。

反观自己所处的行业,传统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在过去的10年间,一直是不温不火的,可是自己却一直没有转行,收入一般,成长也很缓慢。成长各方面基本也是靠自己琢磨的居多,今天学习到这个理论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说实在的,刚开始是比较沮丧的,但是现在已经在这行做了10多年,自己也很喜欢这个行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选择转行,从头开始。

但是后面又一想,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虽然我们没有进入快速崛起的面和体,但是既然已经是目前的一种现状,我可以将自己的这个点,如何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形成自己的线,去依附于更好的面和体(行业内优化)。

因为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是中国的脊梁,尽早有一天会得到国家的重视,到时候,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会迎来整个行业的红利。在这之前,需要自己改变点的努力,即个人努力的局限,去完成点到线的转换,比如将自己的行业经验,联合行业内的资源,能够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

经过这样的思维反转,把自己的个人努力定义为点,将所在的公司定义为线或面,将所处的大行业定义为体,不断的进行努力的同时去编织自己的网状影响力,从而成就自我的价值。

性格决定命运,既然选择了执着,那就执着到底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点线面体理论学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