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项目下周就要上线,所以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冷启动的话题。我没有正儿八经做过用户或产品运营,但深知一款新产品上线,在没有用户、没有内容时,冷启动的重要性。
而且不光互联网产品,线下实体店、商铺招商、公司成立时,怎么挖掘到第一批客户,如何做好储备,都需要有这样一个启动过程。(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从0到1获取客户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
这段时间读了几本产品和运营类的书籍,包括黄有璨老师的《运营之光》,和曹政大大的《你凭什么做互联网》(书名有些鸡血…),里头均有提到产品冷启动的话题。所以结合自己的想法总结了一些信息:
1.几种冷启动的方式##
常规的冷启动主要有3种情况,且每种情况的"启动难度和成本"都不一样。
1)单点启动#####
"项目特征:个体用户使用你的产品和服务,不受其他人或服务商的影响。简单来说,一个人,一个客户,也能用起来。”
这种项目多是工具型产品,比如高德地图、单机小游戏、美颜相机、日程管理工具这类产品,用户下载后就可以使用,甚至没有网络都行。
这类产品的冷启动相对来说最轻松,因为前期重体验,只要有用户愿意或者喜欢使用,用户量自然会慢慢增长。再通过不断打磨产品,口碑相传,加上一些市场工作,自然用户量也会增长上去。
2)单边启动#####
"项目特征:依赖于一定人群同时使用,才可以启动,一旦无法满足人群同时使用的指标,现有用户会迅速流失。简单说就是,一群人才能玩起来。"
比如社交类产品、即时通讯、社交网络联机游戏。这类产品需要有大范围的用户群使用,能产生社交话题或内容,否则用户流失就会非常快。
比如前段时间用过一个叫『探探』的交友产品,跟陌陌类似,这类产品前期如果没有大量的男性和女性,即使已有的用户都很有可能迅速流失掉。
我们团队此前在做的项目是一个阅读及写作平台,平台内有大量的写作者生产内容,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用户阅读的话,这些内容生产者们也会沉不住气流失掉。
所以这类产品在启动阶段必须已经有足够多的用户密度,充满人气才能做起来。
3)双边启动#####
"项目特征:需要供需双方都有足够的参与密度,才能同时启动,任何一方达不到足够的参与度,均无法形成有效稳定的发展,参与用户会流失。”
比如像外卖、美团、在行、滴滴打车这样的平台。这类产品一般都重运营,在冷启动阶段,需要有足够多的商家(B)和足够多的消费者(C)。如果消费者多而商家少,选择余地太少,用户会流失;如果商家多而消费者少,商家就不跟你玩儿了。
这类平台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及人力,冷启动难度更大。
最后其实还有『多边启动』『零点启动』的概念,因为市面上这类产品启动方式比较少,就不多说了。
2.工具类产品如何冷启动及生命周期管理##
在我看来工具类产品的冷启动阶段其实主要目的有两个:1.验证产品可行性;2.打磨产品,提高用户体验。
1)快速迭代,小步快跑#####
由于产品定位还不明确,需要快速验证可行性,所以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讲求的是快速迭代,小步快跑。
一般这个阶段的产品功能很少,主要上核心功能即可,也就是常说的MVP产品。主要关注的几个点分别是:做市场及用户调研,分析用户需求,找到用户痛点,并针对需求和痛点找到解决方案,迅速上线产品后,关注用户反馈。
这是之前《产品生命周期》的文章中提到的话题,这里就不多说。
其实不光是工具类产品,其他产品在冷启动阶段的核心目标也基本都是如此了。只是相对来说,工具类产品比其他产品更注重产品本身的体验,所以需要优质的种子用户运营。这个话题下篇文章可以谈谈。
冷启动阶段后,通过不断的优化产品和体验不断的提升,用户留存率会慢慢稳定下来。这时需要通过市场投放或其他手段,想办法获取大量新用户。
2)从单点到单边#####
一个单点启动的产品,如果没有其他壁垒,是很容易被其他公司产品取代或突破的。
因为这类产品拼的是体验,产品本身,而且容易流失。如果要提高门槛,减少被干掉的可能性,最好慢慢转向单边。有了用户群这个壁垒,即使别人产品做的好,人群不够也不行。
比如美柚这样的产品,前期的核心是工具,后来慢慢做了社区后,用户之间产生了话题,便更能留住人。
以上是这段时间的收获和一些总结,有时候偷懒不想写作,但始终过不去心里这个坎,还是得不断输出,不然会越变越笨。。。然后希望这一周新项目上线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