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成为好的环境 ----看《高墙内的女博士》有感

我愿成为好的环境 ----看《高墙内的女博士》有感_第1张图片
我在想想说点什么好!

案件提要

2005年8月25日,一个清华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一个被保送到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女学生,一个才华横溢的天子骄子,在丈夫提出离婚后的一个清晨枪杀了丈夫。当时这件事震惊了美国与国内,我们可以从网络上看到当时的报道。

案件详情

2004年,主人公田羽(化名)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被保送到美国就读博士学位,一同前往的是她同样清华毕业的丈夫,其丈夫作为陪读身份获得美国的求学机会。在美国求学的一年多里,两人由于性格的差异、观念的不同,争吵不断。比如丈夫是性格开朗,善于交际,认为人在他乡,多个朋友多条路;而田羽则是性格内向,不爱结交朋友,认为只要两人过好生活就行,常常需要丈夫在家单独地陪伴,不然觉得孤独。他们的摩擦不断,丈夫的一句话“你看看别人怎么做女人的,你是怎么做的?”让底子里自卑的她对自己充满了否定,也怀疑丈夫结婚的初衷是不是出于爱。

丈夫也不止一次提出田羽的爱让他窒息,最后提出了离婚。这就让田羽受不了了,她一直认为,结了婚就不能离婚的,离了婚一辈子就不会再有幸福快乐,就会郁郁而终,像妈妈一样。她对离婚充满了恐惧,在与丈夫讨论无果后,她起了念头:或者我把他杀了,或者他把我杀了。在案发前一晚,她思前想后,她希望得到帮助,得到关心,她打电话给一个普通的朋友(事实上,她一直没有交心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都不知向谁求救),而那个朋友也因为不知对方是谁而快速挂断了电话,她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都掐断了。后来她回忆说,她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式,所以在第二天清晨把还在睡梦中的丈夫枪杀了。两个年轻有为的青年一个葬送了性命,一个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最后改为无期徒刑。

我们一定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正如主持人所说:现在离婚率那么高,要是每个人离婚都导致命案,那得失去多少生命!我想知道,当时她经历了怎样的心理过程与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如何导致她一步步最终实施行为的。她又是怎样的书呆子,不会寻找更多的方式求救!我更是纳闷,就算妈妈的离婚导致她对婚姻有很消极的想法,但那么多年的读书,难道她就没有觉知醒悟吗?读书的价值在哪里?再多的喟叹都显得苍白无力,唯有走入与真正的了解。

田羽的成长过程

田羽是独生女,父亲是某重点大学的历史教授,母亲是一工厂的工人,这样的结合让我们自然想到知青下乡。知青在农村娶到一个老婆,然后一家人回城。由于较大的文化差异,夫妻矛盾日渐突出,妻子整天疑神疑鬼,怀疑丈夫外面有女人,总是说些讽刺的话。离婚吧,我理解这对于一个没有经济收入与没有文化的女人是很困难的决定。离婚不成,夫妻争吵不断。所以从田羽记事起,爸爸妈妈常常吵架。即便是独生女,也没有享受过诸如手拉手、拥抱这些家庭常见的表达情感方式。他们家一直没有爱的表达,没有情感的交流。用田羽自己的话说,她与父母的感情是很疏离的。而他们交流的唯一话题就是田羽的学习,田羽的心里想着:或许通过努力学习,通过一次次好的成绩换来爸爸妈妈的不分开。所以,一直以来,她用尽全力的去学习,为了爸爸妈妈学习,正如专家形容的那样:她成了学习的机器,学习没有注入情感,学习没有注入血液中。

读到这里,是不是对这个小女孩充满了同情?儿童,是需要获得父母爱的滋养的年龄,是需要在爱中成长的年龄。可是,她既没有获得爱,还承担了她不该承担的压力。所以,可以预见,她如果没有更多爱的获得,没有更好的调整,她迟早会承受不住的,是要爆发的。

�继续回到她的家庭。父母没有因为她优异的成绩而有好转的迹象,他们的矛盾日渐升级,他们同在一个屋檐下,吃住却分开。妈妈还常常在床底下放一把锤子,是为丈夫准备的。爸爸担心妈妈做出什么危险的事来,把家里所有尖锐的东西都藏起来。我很难以想象这是怎样的生活,而且生活了那么久,父母双方承受多大的精神压力,田羽的内心又因为这样的家庭环境经历着什么样的创伤!

田羽最终无法通过优异的成绩挽救家庭,这本来就不该她来承担。她的父母在她读大一时离婚了。离婚后,妈妈没有经济来源,住在环境非常差的地下室里,非常地孤独与痛苦,并在51岁的年纪去世了,用田羽的话说,妈妈是郁郁而终的。

妈妈的离去让她充满了内疚自责,她认为自己没有帮助妈妈更好地生活,在妈妈最需要的时候不在她身边。妈妈的离世加重了田羽不良的情绪,她变得更加内向,也无形中习得:离婚了就会很悲惨,就会像妈妈一样孤独终老!

通过她的成长经历,我们大概清楚了为什么当她丈夫提出离婚,她的反应会如此激烈!我们说,一个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是不是让我们更理解她,更同情她呢?

环境塑造人

儿童毫无选择的降落在某个家庭,父母言行举止是他们获得对世界认知的首要方式,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他们都毫无保留地模仿。恰恰是父母的无意识或者叫无知,忽略了我们对儿童人格的影响,这个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父母的意识观念、言行举止作为环境的重要部分作用在儿童身上。我愿自己是好的环境,给孩子以滋养。而我认为,最好的环境就是成为最好的我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愿成为好的环境 ----看《高墙内的女博士》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