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都去哪儿了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学习很紧,天天都是语数外理化生,十天半个月的学习资料就可以摞到半米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似乎养成了压力大或者郁闷了就写点儿什么的习惯。我们发的札记本仅仅在高三就被我写了小半本,我大概会写一些什么读文章感想了,吐槽一下老师讲课的内容了,或者对当时看的小说有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了,或者会有些青春期的时候对暗恋的妹子的一些憧憬等等好多种,总之就是记录了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一度以为我会把这个习惯保留下来,但是当我上了大学后,我便很少再提起笔来去记录我的生活了。后来上了研,貌似写了几篇比较长的文章发到了朋友圈,满足了一下自己的小虚荣,而且这几篇文章我都是写着写着就不想再写下去了,因为思路总是断,感觉写点儿什么似乎变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最后是全靠个人意志以及“执念”完成了那几篇文章。写完后会长舒一口气“呀,我终于把它写完了,以后再也不想写了。”所以,我并不认为写作是我的兴趣,因为我可能只是“感兴趣”,但还是有很大的可能会半途而废。

近期的生活其实过得并不是很舒服,岗位的变动,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人际关系的各种调和等等。刚刚从学校走出半年的我,竟然有了一种“生活不易”的感觉。时常会感到无聊的时候没有事情做,想看书,在网上找了很久,发现没有合适的;想写点儿什么,但提起笔来却又害怕思路断了;想下载个电影看看,搜了好久都未曾发现感兴趣的;想去思考一下职业规划,刚刚打开浏览器,就被一些新闻、热点等内容给抓住了眼球,规划也不了了之。

这样子日复一日下来,我突然发现,生活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无趣了,曾经对生活的憧憬,对事业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似乎都被埋了起来。我大概郁闷了一小段儿时间,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为啥上高中的时候,在那么忙那么紧学习压力那么大的情况下,还会保留着写东西的习惯。我想来想去,似乎只能用“兴趣”二字来解释了,若是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为什么还要在那么忙的情况下去做这件事情呢,一定是“心向往之”才会有动力驱使自己去做这件事情。

但我明明都对写作这件事情失去兴趣了呀。

真的失去兴趣了吗?

只是对“半途而废”“不想尝试”这些事情更感兴趣了吧。

循着我的兴趣轨迹看下来,我回忆了我现在感兴趣的事情,我好像对所有能够快速办成的事情都特别感兴趣。从毕业到现在,我先后自己组装了电脑,买了微单,买了单车,想买腕表。这些其实都是可以一下子就完成的事情,电脑的组件买来了看着说明书安装就好了,能花得了多长时间?微单直接从京东下单就好了,反正买来了也积了好多灰,又不用花太多时间去学习如何拍照。单车买来了骑就好了,但除了上下班周末吃饭找房子,我又有几次骑着它去看看我生活的地方?腕表去商店戴一下就好了,戴着合适而且还有合适的价格那直接下单就好了,又能花费多长时间?

那这些是我的兴趣吗?是吧,因为在这个“快消”的时代里面,“兴趣”这个概念似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我渐渐的开始喜欢上了“快速的”兴趣,这些兴趣会在一瞬间刺激我一下,但过了那“一瞬间”后,我便不再感兴趣了。我似乎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找个“一瞬间”的兴趣,达到目标后再找下一个“一瞬间”的兴趣。

但,“一瞬间”的兴趣又怎么会源源不断呢?当这种兴趣处于青黄不接的一个阶段的时候,生活大概就尴尬了。会处于“哎,我明明有好多感兴趣的事情,但是为啥我却觉得这么无聊呢”这样的状态。

高中的时候,由于是封闭式的环境,我除了学习和写作外,好像也真的干不了什么别的事情了。所以我学累的时候,就会尝试去写作,而当我写完了一篇文章后,我会发现有一些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促使我更想要去写作。这种循环在一遍遍加强我对写作的兴趣,直到我将其变成了习惯。

但当我高中毕业,见识到了大千世界后,这种习惯便被迅速打破了,当我再想拾起来,我发现没有那么容易了,我更容易产生厌烦,浮躁的情绪,这也最终导致了半途而废,让我自以为我和写作这个兴趣已经分道扬镳了。

所以,我决定直面诸如“半途而废”“浮躁的情绪”等拦路虎们。因为我想明白了,“一瞬间”的兴趣虽然能为生命带来一些表面的东西,虽然能够拓宽生命的宽度,但是只有长远的兴趣,才能延展生命的深度,能够充实你的内心,让你成为一个有趣的灵魂。

于是我再次提起了笔,来到了这个平台上面,就像在高中时一样,开始记录我对生活的看法以及我的态度。

我拿起了积灰一阵子的微单,去了北锣鼓巷,钻进了一个又一个的小胡同,拍了一些照片儿,虽然拍的不够好,但终于迈出了这一步。

我开始看一些原来就知道,但觉得没有意思的老电影,因为尝试过才能够知道我到底对这部电影感不感兴趣。

哪有生来就感兴趣的事情啊,兴趣这种东西都需要培养的。去尝试吧,去探索吧,因为,我们内心都渴望着有趣的灵魂。

你可能感兴趣的:(兴趣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