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胡焕庸线西北住

1935年,胡焕庸先生在《地理学报》上发表论文《中国之人口分布》,文章后附了根据中国人口密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得出的第一张中国人口密度图。胡焕庸沿黑龙江瑷珲(即爱辉,今黑河)向西南至云南腾冲画出一条人口分布悬殊的分界线。

这条被称为“胡焕庸线”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同时还负载、分割着许多神奇的自然与社会的元素。80余年了,在21世纪的现在,这一格局仍未被打破。

胡焕庸线形成其自然背景是气候变化的产物,是中国东南季风的影响。而在宋朝以前,并不如此。1230年—1260年的气候突变,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现代气候特征。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潜力波动,人口则因农业产出的区域不同作相应变化,中国人口、文化、经济重心逐渐南迁长江流域。中国人口的东西分布差异形成,出现了胡焕庸线所展示的人口分布特点。

沧海桑田、物转星移,其间种种自然和人为的人口迁徙,800年并没有撼动胡焕庸线确定的人口分布格局。

胡焕庸线不仅是人口界线,同时为一条中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界线,

近代发现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该线与胡焕庸线基本重合,也揭示出气候与人口密度的高度相关性。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土地便向荒漠化发展,正如西北部的草原、沙漠、高原等景色和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东南部降水充沛则地理、气候迥异,农耕经济发达。

胡焕庸线附近,滑坡、泥石流等地貌灾害分布集中;中段是包含黄土高原在内的重点产沙区,黄河的泥沙多源于此。

根据2000年资料统计分析,胡焕庸线东南侧以占全国43.1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93.77%的人口和95.70%的GDP,压倒性地显示出高密度的经济、社会功能。胡焕庸线西北侧地广人稀,受生态胁迫,其发展经济、集聚人口的功能较弱,总体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体功能。

农业综合区划的“东田西草”,林业总体布局的“西治、东扩、北休、南用”,电力供求关系的“北均,东、南缺,西供”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胡焕庸线的影响。

在买房人眼里,胡焕庸线更是两个世界的分界线 ,中国所有的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包括西部地区的大城市成都、重庆、西安、昆明集中都在胡焕庸线的东边,甚至所有住房均价万元以上的城市、绝大多数实施限购的城市,也都在东侧;而西侧的大城市仅有兰州、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几个。

人们不断还附于这条线新的内容。医疗教育发达分界线,公路铁路高铁分布交通分界线,QQ微信微博流量分界线,雾霾分界线……

不管你喜不喜欢,胡焕庸线就在那里,摔不倒、打不破。

我家住在胡焕庸线的西北,小时候工厂大烟筒的烟是我们的自豪,都得写在作文里,现在谁都怕工厂的烟。住在宽广的房子里,也像大城市里的人,谈论着马路上的堵车。房价虽追不上东南城市的,也涨了不少。出行没有高铁,飞机支线航班也不少。网络不慢,资讯不少,自我感觉不错,就是孩子们都跑到了大城市,北上广太拥挤,南方城市也可以。可我住惯了这里,喜欢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兰天白云空气清新,慢节奏正好适合养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胡焕庸线西北住)